育儿指南

四宗罪:毁掉了孩子的活泼,毁掉了孩子的可爱,毁掉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孩子,应该是可爱的,应该是活泼的,更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可是呢,在他们的脸上早早就没有了纯真的笑容,早早就写满了无奈和疲倦。是谁在毒害我们的孩子?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四宗罪。

专家,四宗罪之首。

前不久,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提出要用中高考来倒逼学生读书。新教材和新考试就是专治学生不读书。温教授提出,未来的高考要让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做不完语文试卷。不读书的学生别说中高考语文取得好成绩,就连题目也看不完。看到没有,语文课改不是为了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而是让你考不好。

做语文老师的,当家长的几乎都明白读书对语文的重要性,对其它学科的重要性。

可是看看你们这些专家编的教材,你们总在强调教材怎么怎么先进,怎么价值高,花费了多少心血。当然你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可是你们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吗?你们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吗?在编写教材之前是否在1-9年级都认真听过课或者上过课呢?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过教材应该怎么编写?儿童少年们怎么理解得了专家的闭门造车的良苦用心。

你们总是想让学生读书,甚至是上纲上线,以考试倒逼读书。可是,总得有时间给学生读书吧?在作业满天飞,补习班遍地开花的世界里,还能有空闲去读书吗?一位激动的老语文教师说:先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家长,四宗罪之二。

在家长的眼里,看到孩子唯一的东西就是分数。在家长的心理,唯一能让他(她)感到满意快乐的也是分数。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这么个段子:一个四岁孩子,1500单词量,够不够?

有海淀家长回答:对于一个美国孩子够了,但是放在海淀区不够?想想海淀家长的变态程度就有点不寒而栗。

孩子的未来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的身教”而不是言传讲道理”,自己无法做到的,先不要要求孩子。

教师,四宗罪之三。

每道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甚至包括语文。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班级能够考一个好成绩,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始了大量的作业布置,教材难度大,不好理解怎么办,那就靠作业来填补,每天学生忙于做作业,看书很多时候就成为了奢侈。

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我们的语文试卷和所有试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在答案唯一的情况下,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产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就是逼着孩子读再多的书,不还是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吗?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

还有,我们的教师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吗,有自己的育人情怀吗?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努力吗?可是看看我们的周围,大多数人只是在按部就班,只是在苟且度日,浑浑噩噩虚度了一个又一个春秋。被生活的柴米油盐压迫的只剩下烟火气了。

同学,四宗罪之四。

在唯考试论、唯升学论的舆论氛围下,同学之间没有了互动,没有了交流,更没有了团结互助,彼此之间唯一比较的就是成绩,是一轮又一轮的你追我赶,什么友谊,什么理想统统靠后站。孩子的成长需要美好,需要彼此之间的鼓励,而不仅仅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不努力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但是这奋起向上的压力负担何其之重,把这全部的重量过早地全部压在儿童少年的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我唯一期盼的是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想、多看、多观察,给孩子以一定的自由空间。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救救孩子、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