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过程不仅是小孩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成长的过程。有些父母虽然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认识,但育儿观念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以下这些观念上的误区就容易导致小孩出"问题"。
把早期教育的任务仅仅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这种想法在当前学龄前宝宝父母中很常见。宝宝期是需要进行智力的启蒙,但父母也要认识到学龄前阶段不仅是智力启蒙的大好时期,更是道德、性格发展的大好时期。错过了智力启蒙的大好时期,会影响小孩以后的发展;错过了道德启蒙的大好时期,错过了性格发展的大好时期,则会给小孩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轻信社会上炒作的"好小孩是夸出来的"这种非常片面的教育观念。小孩是要表扬的,但有个前提,小孩真的有值的表扬的地方。假如小孩没有值的表扬的地方,父母也要"无中生有""无限夸大"地表扬,那是在"哄小孩"。因为这些弱者尚缺乏自信,同时缺乏自我评价能力,因此需要大人"哄"。而对于正常的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具备了自我评价能力,再用这种"哄"的办法教育小孩,就会引起小孩的反感。
依照"好小孩是夸出来的"观点,父母只能一味地表扬小孩的优点,而对小孩的缺点和不足一味地宽容或原谅,从不客观指责、及时指正。久而久之,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小孩便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是个"完人"。他们一旦进入社会,便会很不适应,因为社会生活中,你有优点或长处,人们会给予肯定和赞扬;有缺点或不足,便会受到否定或指责。
表扬的确是一个好的教育办法。但即使是好的教育办法,也不能不看对象,不针对实际,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好的教育办法用得过滥,也会产生副作用的。
对小孩进行培育教育,正确的办法还是该赞扬就赞扬,该指责就指责,要以赞扬、肯定为主,指责为辅,指责时重视 不要伤害小孩的自尊心和人格。
当然,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小孩或残疾小孩,可以多肯定或赞扬,少些指责或否定;同样,对那些过于自信、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小孩,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指责的严厉一些。
过于要强将适得其反。要强是好事,但全国有句成语叫"过犹不及"。一点也不要强,不思进取,那是消极的,要不得;但过于要强,就会使自己陷入绝境。咱热切地愿望父母们能够解放自己,也解放自己的小孩。要不然的话,父母的"高压"给小孩的心理留下阴影,那可就后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