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的症状有哪些?
展开全部
胎毒古人认为其发病与胎妊期间母体的热毒有关的某些婴幼儿疾病,如疮疖、痘疹等。
婴、幼儿疮疖、疥癣、痘疹等病统称胎毒。见《幼幼集成》:“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其病因是由于孕妇恣食辛热,甘肥厚味,或生活调摄失宜,遗毒于胎,或郁怒悲思等因素使生子是病证。
孕妇什么症状是胎毒
你所说的状况像是湿毒。胎毒这东西我确实不知道。中医上说湿毒通常都是由脾湿造成的。湿毒没什么事情,就是会很痒痒,手上脚上都会有小水泡。等孩子出生之后去蒸蒸桑拿泡泡温泉就没事了~
孕妇体内有胎毒的表现是什么
胎毒是产后急性过敏重症的俗称,主要反映为各种皮肤变态反应,例如浔麻疹、泡疹等,这种反映通常出现在有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产后妈妈们身上。古人认为其发病与胎妊期间母体的热毒有关的某些婴幼儿疾病,如疮疖、痘疹等。
所谓的胎毒是什么症状?
老一辈的人所说的胎毒其实就是湿疹,奶癣,并不是说怀孕的时候吃了辣椒或者刺激的食物,宝宝就会有湿疹,这个跟个人体质有关。
胎毒是什么症状
婴儿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为在婴儿皮肤上的皮疹现象,这种病症可能与母亲的内热体质有关。 胎毒的常见症状 临床上,胎毒常见的证候有胎毒发热,胎毒发寒,胎毒发搐,胎毒发黄等。 1.胎毒发热:遍身壮热,口闭面赤,呼吸气热,眼胞浮肿,气急喘满,啼叫惊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2.胎毒发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泻白,呼吸气冷,身起寒栗,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开。 3.胎毒发搐:频频作搐,身热面青,牙关紧闭,气逆痰鸣,腰直身僵,双目上视,啼声不出。 4.胎毒发黄:面目及全身皆黄如金色,身热,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清胎毒的方法 1.吃些芝麻糊,绿豆沙 2.绿豆煲老鸽汤,加少许陈皮,好味又清热 3.八个月左右可以用猪肚煲绿豆去胎毒 4.海马煲瘦肉汤,海马瘦肉三碗水煲成一碗 5.吃珍珠粉吧,胡庆余堂的,从七个月开始吃,宝宝白白嫩嫩的,皮肤好漂亮 6.艾叶水煮鹅蛋还有玉米须水
什么是胎毒?孕妇有胎毒怎么办?
婴、幼儿疮疖、疥癣、痘疹等病统称胎毒。见《幼幼集成》:“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其病因是由于孕妇恣食辛热,甘肥厚味,或生活调摄失宜,遗毒于胎,或郁怒悲思等因素使生子是病证。胎毒即父母遗传到子女身上抵抗疾病发生的病毒,因胎儿在母腹中时,皆从胎元肚脐摄取一切,故名胎毒。去胎毒是避免宝宝出生皮肤出疹或出现黄疸严重的做法。 香蕉根可治孕妇胎毒 怀孕期间一定要清胎毒, 但要注意不能太早,以免过于寒凉造成流产, 满7个月就可以.也很简单, 用香蕉根加鸡蛋煮几次喝就行, 每隔半个月喝一次最好. 到时小孩出生白白嫩嫩毒素少又好养没那么烦心事. 我们这边的人都在孕晚期吃陈艾(艾叶)煮的鹅蛋,说是去胎毒,生出来小孩不易长疮长痱子.关于吃鹅蛋我是查网和书上看到它的好处的,说法大致就2种,一:排胎毒 二:以后宝宝皮肤白鹅蛋脸。我朋友查出胆孕症造成宝宝早产,当她查出这病后才开始吃鹅蛋可晚了点。我觉得孕妇吃鹅蛋比吃其他蛋类好。 怀孕后期的准妈妈们快来看:去胎毒的好方法! 材料:鸡蛋1只、黄糖半块、白莲须1/3两 方法:大概3碗水煲至1碗水,约1个小时,鸡蛋连壳煮,32周开始服用,一周吃1-2次。 白莲须中药店可买得到,店内的医师也说这个有去胎毒的功效。 我朋友的老婆是医生,她在怀孕36周时用白莲须煲瘦肉一星期一次连续3星期。小孩出生后喝黄连水一汤勺,她的理论是小孩刚出生没有味觉,喝黄连水是不会苦的,而且对小孩以后吃苦的东西不会抗拒。 新生儿不宜用草药祛胎毒 在祖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即喜欢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服黄连、钩藤茶等草药。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众所周知,婴儿在出生时粪便呈黑褐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数日后即可消除,无需用黄连等药来祛胎毒。因为所谓的“胎毒”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出体外,不会遗留在体内。所以,对新生儿不需用草药祛“胎毒”。 改善孕妇脚气水肿和胎毒食谱 紅豆糙米饭 材 料:紅豆、糙米、黃豆、南杏各15公克,冷开水200c.c.。 调味料:紅糖1大匙。 作 法:1.將紅豆、糙米、黃豆、南杏洗淨,入小杯清水浸泡4小時,再用电锅隔水蒸30分鐘、焖20分钟。 2.將所有材料加入紅糖搅拌均勻即可。 功 效:减轻孕妇的水肿和胎毒。 -------------------------------------------------------------------------------- 紅豆鯉魚汤 材 料:鲤鱼1条(约600克)、红豆75克、红棗19克、陈皮1小块。 调味料:盐、胡椒粉、油各少许。 作 法:1.將紅豆、紅棗洗净沥干,陈皮浸软、刮瓢,紅棗去核备用。 2.鲤鱼去鳞洗净抹干,灑上少許細鹽和胡椒粉,再用少許油將魚煎至稍微金黃即可起锅,并用清水沖去油份。 3.所有材料同时放入煲中,并倒入适量清水煲至水滚,再改用中小火煲至材料夠酥软湯濃,最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功 效:改善孕妇脚气水肿,对一般人有瘦身功效。 ------------------------------------------------------------------------------------------------------- ◎挑選要領 選購時應選擇顆粒飽滿、大小比例一致、顏色較鮮艷、沒有被蟲蛀過者,品質才會比較好也比較新鮮。 ◎清洗儲存 紅豆必須放在乾燥不潮濕處,以免發霉。也可以放在冰箱中保存,保存期限約在20天左右。 ◎禁忌 1.紅豆在中醫的分類上是屬於「淡滲利濕」之劑,所以體質屬虛性者不宜多食。 2.胃腸較弱的人也不宜多食,因為會容易脹氣。---- ------------------------------------------------------------------------------------ 西瓜皮红豆汤 材料:西瓜白色内皮200g 小红豆100克。 材料介绍: 西瓜皮: 西瓜皮专用谱:西瓜皮又名西瓜翠衣,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蛋白质、瓜氨酸、精氨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性味甘淡微寒,功能清热解暑、利水祛湿,并能生津止渴。 小红豆: 在《本草纲目》的正式名称为“赤小豆”, 红豆在传统医学上,主要应用于行水-去水肿、利气-去脚气、健脾,古籍中用红豆与鲤鱼烂煮食用,对于改善孕妇怀孕后期产生的水肿脚气,即有很大的帮助。红豆富含维他命B1、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补血、利尿、消肿、促进心脏活化等功效。另外其纤维有助排泄体内盐分、脂肪等废物,在瘦腿上有很大效果。红豆可以补血,但要注意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若是因为维生素B12缺乏而导致,则食用红豆的帮助就很有限。 作法:红豆浸泡4小时使软化、西瓜皮切碎;二者加水1500cc合煮至滚,之后小火再煮20分钟,滤渣当茶饮。 功效:改善肾炎、利尿消肿。 ----------------------------------------- 两款消除孕妇脚肿的菜肴 产期在即,孕妈咪的身体变得日益沉重,双腿肿胀,连眼睛都变小了。如果需要为她们安排一些既消肿又滋补的美食,不仅可使她们变得身体轻盈,还会改善胃口。 酒酿蛋包汤圆 原料:酒酿1大匙,无馅汤圆60克,鸡蛋1个,白砂糖。 制法:锅中加清水1杯半煮滚,放入汤圆;待汤圆煮到开始上浮时加酒酿,打蛋下去,再烧滚即可放糖,熄火焖2分钟即成。 营养小秘密: 酒酿甘辛温,含糖、有机酸、维生素B1、B2等,可益气、生津、活血、散结、消肿。 本餐可使早餐钠盐摄入降到最低,有利于孕妈咪利水消肿。 果汁鱼块(2人份) 原料:净鱼肉300克,果汁120克,玉米粉30克,鸡蛋20克,植物油600克(实耗约50克),盐2克,湿淀粉30克。 制法:将加工好的净鱼肉切成长3厘米、厚0.6厘米、宽1.5厘米的块放入碗内,加盐腌上;把鸡蛋与湿淀粉放在碗里,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然后将鱼块放入蘸上一层,而后再蘸上一薄层玉米粉;炒勺内倒入植物油,放旺火上烧到七八成热,将鱼块逐一放入,炸至金黄色,熟后捞出沥油,放在盘内;炒勺内热油倒出,留点底油,放回火上,加入果汁炒匀;用调稀湿淀粉勾薄芡、加尾油,淋在鱼块上即成。 营养小秘密: 这道菜综合了鱼的营养和果的香甜,不咸、不腻,所提供的能量约为350千卡(每人份)。而且,其中只含有很少的盐,非常适合孕妈咪轻身利水的需求。
胎毒是如何形成的?
胎毒形成原因 胎毒,在医学上称为湿疹,很多宝宝出生后都容易出现奶藓、疥藓、痘疹等,这些都是胎毒的表现。在宝宝长湿疹的地方使用一些软膏,可有效改善湿疹的现状。 引起胎毒的原因有很多: 1、胎便延迟排出。肝肠循环不畅引起黄疸加重。 2、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的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加强了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功能,从而加重了黄疸。 3、药物。维生素k会加重黄疸,不能过量服用。 4、缺少正常的菌群。缺乏正常的菌群会阻碍胆红素的排出,因为细菌可帮助把胆红素转变为粪胆排出体外。 5、患有新生儿溶血。一些新生儿ABO血型不合的婴儿会出现母乳性黄疸的病变。 6、受宫内感染。如CMV(巨细胞病毒)。 7、受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影响。 8、婴儿感染了综合征。主要是由胆红素升高伴有转氨酶异常,表现为肝大、便白。
胎毒都会有什么表现呢?
民间说的胎毒,从中医上讲,即为内热。“清胎毒”在南方比较流行,老一辈人认为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很湿热。所以,孕妇在分娩前都要做去胎毒的工作,否则宝宝出生后皮肤就容易长疮、红疹等。 其中最为流传的一款清胎毒方:一小撮白莲须加一个鸡蛋,三碗水煲成一碗水,快要煲好时加冰糖或红糖即可。民间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清胎毒”方法。 从西医的角度看来,怀孕期并没有所谓的胎毒。如果孕妇在孕期大鱼大肉大吃大补,吃过多的孕妇奶粉,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会加重身体内的热气,很有可能会传给胎儿,而导致宝宝湿疹等。虽然会导致湿疹,但西医并不建议孕妇食用含有药物成分的食物来去除。建议在孕期的饮食上注重科学合理膳食,既要吃一些补的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同时也应多吃各类蔬菜、水果,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 但是,在医学上是没有“胎毒”这种说法的。所谓“胎毒”,其实就是婴儿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为在婴儿皮肤上的皮疹现象,这种病症可能与母亲的内热体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