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喜忧]糖果教育还是棍棒教育
糖果教育还是棍棒教育都是片面的,现在的孩子懂事较早,所以首先要审查自己是否错了,在确保正确的前提下,给孩子讲道理,他不停就先别理他, 让他自己想明白了找你。
如何把传统孝文化与现代育儿教育相结合?
我认为应该把孝经、弟子规、三字经、女儿经翻译为白话、通俗的读物出版,便于家长能够教育子女参考和使用;幼儿园教材应节选孝经、弟子规的有意义的文章对儿童进行孝教育 。请采纳
《育儿大作战》为您解答多胎家庭应该如何教育
多胎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实际上就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那么这样的教育方式就达到了一定的状态。
孩子的教育問題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解决育儿中分歧的三方法怎么答
解决分歧的第一个方式就是:有宝宝在场,一律只听到一个声音!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得憋着等宝宝不在的时候大家再坐下来沟通。不做无知者无畏的事。就是说:以前我不知道就过去了,现在我知道了,就要谨慎为之。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让自己保持做一面平光镜,而不是放大镜或凹凸镜。平光镜就是把当时的情况,用喇叭播报的形式真实的反映,如:“啊!爷爷拍了宝宝的屁股!”、“外婆生气了!”“奶奶放下饭碗了”而不是放大或扭曲对方的行为和想法。“啊!爷爷不要教宝宝打人!真是的,什么不教,干吗教他打人啊!。。。。”“外婆生你的气,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宝宝,以后宝宝也会学会这种态度对待亲人的,我们做大人的要注意啊!”
是啊!请大家想想,我们的初心、初衷都是对的,可我们用的方式并没有比老人好啊!同时几个不同的声音出现,对宝宝的影响又好到哪里去呢?当我们跟老人纠结的时候,”为孩子好“是目标还是“分歧”、争对错是目标呢?
第二个解决分歧的方法: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不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常常容易误导自己把想象等同与现实:“我对他这么好,他应该知道,也应该对我一样的好!”这种误导产生的后果就是——因为无法或不愿面对现实而觉得受伤害。所以,将心比心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因为受个人的思考模式、心智模式、看问题的角度、立场、评价标准、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客观地去用自己的“心”比照对方的“心”。
而换位思考会让我们更理性地面对和接受眼前的事实,换个位置想一想:一、我对他好还是不好,不是我说了算,是对方说了算;二、即使我对他很好,未必他就一定要对我好。所以,当我们做晚辈的能够换个位置想一想:“我以后老了,我的孩子也这样嫌我落后,我怎么办?我又有怎样的心情呢?”当我们做晚辈的愿意换个位置想一想:“长辈们是在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在为孩子好,他们也不十分清楚这样做究竟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否合适,究竟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时候,自然就会体谅、理解老人的难处,我们中国有句俗语:不知者不为过,长辈们确实是有经验的,只要再多了解一些科学的方法就一定比我们要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养育过我们这一代优秀的儿女啊!想到这些,你自然就能冷静下来跟老人一起去探讨一起去成长,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更好的。而不是心理权力的抗衡,更不是谁赢谁输的面子!况且现在因为心理不健康而选择自杀来放弃生命的孩子已经很多了。因此,大人们争了输赢,却输了孩子的健全人格!实在是得不偿失的疼哪!
第三个解决分歧的方法是:记住目标。每个家庭成员都记住:我的目标就是做好宝宝的一面镜子!然后,大家再一起来学会用“目标统一法”也就是一分钟目标法。来统一全家人的观念、细节和目标,大家一起齐心合力、朝着同一个方向为孩子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一步:每个人设定一个育儿目标,想在什么时候做到什么事情,写下来,如:这个月要做到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
第二步:制作目标卡。大家一起来投票选定两个目标,并制定出做到的步骤(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要怎么做?)然后,一起检查“想和做”是否相符。写在目标卡上,内容要求是一分钟可以念完的。
第三步:温习“目标”。每当大家发生分歧时,请共同去温习目标卡。如果是偏离了目标就及时调整,因为,婴幼儿教育不是观念之争,更不是心理抗衡,如果大人为了嘴巴快活,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耽误了孩子,忘却了孩子的成长才是目标的话,那我们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承认自己是绊脚石,愿意成为绊脚石,对吗?
我常说:老师需要辅导,家长需要教导,孩子需要引导。只有充分满足各自的内在需求才能形成良性的家庭教育机制。
育儿能手窍门:育儿教育让男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育儿能手窍门:育儿教育让男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求教正确的育儿教育方法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推荐你搜.索《合璧儿》里面很多中西合璧育儿教育的内容。而且还有很多海外和国内的妈妈们在一起交流。
有什么好的育儿经验?
你可以购买冯德全的0岁方案一书,内容详实、系统、可操作性强。比回答的要充分的多。在性格、智能、心理、身体,当然也包括习惯养成和父母教育观念方面,都优于同年龄的孩子。你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