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亲子沟通中训斥、说教都不见效?用对肢体语言,沟通简单又有效

说到无效的亲子沟通,多半脑海里会浮现出几种画面:

①妈妈在歇斯底里、大喊大叫教育孩子,孩子在一旁争辩解释,最后争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②妈妈在旁边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孩子在一旁心不在焉的敷衍知道了”,但最后还是左耳进右耳出。

③妈妈费尽心思安慰孩子,孩子却油盐不进,好说歹说,越安慰哭闹得越厉害。

……

亲子沟通中训斥、说教都不见效?用对肢体语言,沟通简单又有效

这些场景太常见,我们习惯于用语言表达感情、表达态度,但有时候却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就连一直被网友赞为教子有道”的孙俪,也曾有过无效唠叨的时候,在微博中孙俪写道:

昨天在餐厅吃饭,两个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没人理我……我心想,随便他们去,脏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后果得了教训,这样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没出10秒…我又想,不对呀,现在流感那么厉害,万一中招了,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后,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们去洗手了。”

这似乎已经成为亲子沟通的常态,大人在一边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孩子却充耳不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当我们不小心掉进坑里,多说无益时,别忘了沟通的方式除了讲道理、大喊大叫的有声语言还有我们的丰富的肢体语言。

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交流时,约90%的信息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肢体语言既能支持或否定他人的语言、行为。又可以代替有声语言,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还能传递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孩子越小,用肢体语言表达越重要

在孩子幼年时期,尤其是3岁之前,大脑发育不完善,也不具备完善的语言理解、组合能力,因此对于我们喋喋不休的说教,在他们听来就是:一堆反复出现的乱码。

他们或许可以听懂我们说的字,却无法深切的体会我们的情绪,并不能因为我们的唠叨产生相应的逻辑联想,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这个时候,直观、简单的肢体语言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比如对于小宝宝来说,妈妈的轻声安抚固然重要,但直接抱起来轻轻拍打、摇晃、亲吻、抚摸会有更好的作用。

说教800遍无效的孙俪之后也学会了这个道理,她写道: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这样使用肢体语言,简单又有效

1、眼神示意,代替命令、说教

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体会,孩子在课堂上窃窃私语,老师如果大声说安静、不许说话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该说还是说,这时候更好的方法是:稍微停顿一下口头语言,看向说话的学生,用眼神表示关注,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会这种方法,既不打断教学,又能达到很好的制止效果。一个眼神胜过千言万语。

父母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善用眼神对孩子表达及时的关注。比如孩子大吵大闹,除了大声呵斥:XX,公共场所不要乱叫,打扰到别人了,这样不礼貌,我们应该怎样……吧啦吧啦”,不仅不能起到示范作用,还让孩子心生抵触外,这时我们可以停下脚步,用眼神看向孩子,轻轻摇摇头,做个噤声的动作,让孩子自己注意到自己的行为。

2、善用表情表达情绪

表情在交流过程中,是更直观的体现,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我们很容易猜测他是生气、愤怒、悲伤还是开心。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必非要压制情绪,刻意喜怒不形于色”,相反,可以用表情快速表达我们的情绪。

比如当孩子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旁观看的家长就可以直接表现出赞许、鼓励的表情,让孩子快速接受到你的肯定;而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可以用严肃的表情告诉孩子这并不是一个玩笑”。

所谓的不怒自威”,孩子总是能很快接收到我们的表情情绪,并不是一定要靠发脾气、大喊大叫才能表达我们的愤怒。通过表情也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荣景优品】5册 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教育家教 ¥78

结束语:无论有声表达,还是无声表达,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传达我们的爱和关心,当我们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我们的情感时,一定要注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真实的表达我们的情绪,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纳我们的情感。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收藏,评论,或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如果有其他育儿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呵呵妈聊育儿,更多育儿知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