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亲见孩子运动能力和美国娃的差距,我反思了自己的不够放手和支持

1

来美国前,就听说过国外家长对孩子的各种不宠”:日本幼儿园令人震惊的身体素质课、美国家长的放任孩子各种瞎玩……来到美国后,我算是切身体会到了。

先来看几个大家可能已经见过的场景:

场景一:动物园玩水

那是刚到休斯敦没多久,一家人第一次去动物园,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玩水区,看到一桶水直接翻下来浇在一个三四岁小女孩头上脸上,小女孩欢呼。(没来得及拍下照片,就是下图中那个高高的桶)

亲见孩子运动能力和美国娃的差距,我反思了自己的不够放手和支持

场景二:公园小溪蹚水

暑假某一天,和禾禾在图书馆看了会书后,看天没那么晒了,就走去旁边的小公园想稍微玩下,看到戴着骑行帽的一家四口也正在玩,旁边是他们的自行车。没一会儿,爸爸就招呼大家重新上路了,那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直接跳下小溪,蹚水走向自行车。看着湿哒哒的运动鞋和裤管,我愣了,孩子的爸妈呢,却是连眉毛都没皱一下。(还是没当场图,只有那条小溪)

场景三:儿童博物馆攀爬

馆里有一个打通三层楼(突然记不清是三层还是两层了)的攀爬区,第一次去就看到好几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在里面爬上爬下。(翻了下手机,无图,找了张官网的。看来为了写文,我也得多拍些图了)

场景四:学校晨跑俱乐部

刚开学,禾禾学校就发了晨跑俱乐部的纳新。每周两次,早晨6:45-7:15。

运动

晨跑俱乐部合影(来自官网)

场景五:学校操场放学后玩耍

臂力架,蹭蹭蹭连续换手就从一端到另一端了;旋转器材,一个人在下面拉着器材跑圈或者用手攀在器材上两脚离地转圈,一群人在上面欢叫faster,faster”;攀爬架,一晃就已经爬到最高处了……(原谅我都叫不出运动器材,就这么称呼吧)

运动

这些场景,还只是我看到的,更别提那些听说的:

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运动2小时后再去上学;

参加各种运动俱乐部或者训练班,打各种各样校际的州内的州外的比赛;

周末,无论父母多忙,都会抽时间陪孩子运动;

运动能力强的孩子如何如何受学生、学校、社区欢迎……

2

再来看看禾禾或者说我们做家长的在这五个场景里的表现:

场景一:

我也想去玩,可以吗?”

可是我们没带换的衣服啊。”

后来又去过几次动物园,我想到了但是依然没主动给她带衣服。其中有一次禾禾又路过了玩水区,又想玩,又发现我们忘带了,很遗憾地看了会走开了。(后来几次没经过,禾禾也没想起。最近一次经过,发现停了,应该是因为天气转凉吧)

场景二:

有次禾禾看着早几年来美国的同伴利落地脱鞋下水,也想蹚水玩。我同意了,但是忍不住提醒她好几次小心打湿裤子”别坐下去”。她上来了,我还用自己的裙子擦干她的脚,好让她干干爽爽地重新穿上鞋袜。而那个同伴,毫不犹豫地直接湿哒哒的脚就穿进去了。

场景三:

禾禾,你要不要也去爬呀?”

我怕。”

没事,你看比你小的小朋友都在爬,要不我们先去底下那个入口试试看?”

妈妈,不要,我们去玩别的吧。”

场景四:

我一算如果参加晨跑俱乐部,起床时间就得6:15,天还是漆黑漆黑的。想到晨跑时估计也才蒙蒙亮,想到冬天的冷,想到早餐问题(参加晨跑的话肯定是吃学校的早餐,就是那些美式的冷的。想着中午她已经吃那些了,实在不太想让她早餐也那样),于是说服禾禾不要参加了。

场景五:

臂力架,禾禾一开始根本不敢也没力气换到第二节,现在终于能移一节了;旋转器材,能小心翼翼地上去,紧抓杆子靠着护栏任它转,但看着就还是紧张的,不太放得开;攀爬架,能开心地爬了,除了最高的两档。

家长呢?很不好意思,盯得紧些的近距离些的,不用怀疑,就是我们这几个来美国没多久的中国家长。

3

我知道放手的重要、运动的重要,可是我交出的答卷,如上述场景呈现的,是如此不尽如人意。我为什么不太敢放手,为什么不是如美国家庭那样鸡运动”,全力支持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我到底在担心些什么顾虑些什么?透过场景,我看到了自己的三种担心、害怕:

1.怕麻烦。

每次出门还得带套衣服、毛巾,多麻烦啊。

鞋子整双都湿透了,要洗要晒干,而且好端端一双鞋子这么糟蹋多可惜啊,可千万不能这样去蹚水啊。

去参加体育培训班,还要特意掐时间接送、等候,多麻烦啊。

2.怕风险。

心里有这样的预判:运动,暗含着受伤;越惊险的、超出孩子能力”的运动,越容易受伤。一位朋友在看了丈夫高空跳伞后,就因害怕意外极力阻止再跳(丈夫也坦言学跳伞不是因为喜欢,心底也是怕的,只是觉得好些白头发的老外都在跳,自己也需要试试)。对于大人尚且如此,对于孩子,这种紧张、担心程度,恐怕是指数级增长的吧。正如我,玩个水会不自觉地想到是不是容易感冒,孩子试探下稍难的项目,就会担心她行不行,会不会摔去磕着(而且一想到美国就医的麻烦和昂贵,这种担心就很容易转化为制止孩子的行动)。

3.怕耽误更重要的事情”。

多运动当然好,但是时间有限,在学习英语”和运动”间挑一个呢(我给禾禾报了英语班,却没报体育班)?在保证睡眠”吃好早餐”和多运动”之间挑一个呢?

4

如果换作美国家长,这三种担心和害怕,会是怎样的呢?我不禁设想。

1.多带套衣服、打湿双鞋,这都算什么事啊?你没看到我婴儿车里那些装备吗?应有尽有,推个车一切都很方便啊;鞋湿了更好办,洗衣机、烘干机可不就是做这些事的吗?

2.风险?那些小磕小碰?根本不是事啊。极限运动的风险?有吗?我爱极限运动。

3.运动就是最重要的事。

5

我也难免酸一下:你们条件好,不怕;你们孩子多,不怕;你们整个社会崇尚运动,不怕。但是酸过之后,我必须承认葡萄是甜的,多运动是好的,是影响人的一生的:

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信心、抗逆力、竞争力、团队意识、领导力……

人在运动时是快乐的,那种酣畅淋漓让人如此享受。

孩子天生喜欢运动。

我必须承认:

比起衣服鞋袜的麻烦,尊重孩子天性明显更重要。想玩的时候就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延后玩其他在大人看来似乎更好玩的项目可以替代的。

如果真的怕风险,缺少运动的风险显然更大:想想前几年大热的亚健康”,想想世界卫生组织今年10月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中的据估计,中国城市的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达67%”;甚至想想《少年的你》,面对欺凌,运动能力强的孩子总是更具应对力吧?

到底什么是更重要的事?运动,应该有怎样的分量?一天24小时,拿出一两个小时运动,无论如何,不过分吧?

我想,看到他乡的童年”,反思我们自己的(反思时不是一味地强调客观环境的差异,反思后行动起来),这是真的看到”,是看的意义所在。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诸位怎么想,有没有觉得运动更重要了?反正我是决定:和孩子一起养成运动的习惯,让运动,陪伴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