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高敏感”是高天赋,但也有“高负累”,家长要懂得解救小孩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们在小时候,就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哇,你好敏感啊",不仅在我们身上听到,我们也会在孩子身上听到,甚至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用"不要太敏感"来教育孩子。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的定义中,"敏感"就成了贬义词。而且把甚至"敏感"认为是"想太多"。很多人试图逃开这个词,我也看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跟他说"不要活的太敏感,不要多想"。

"高敏感"在社会上的评价不一,有些人将它认为是一种"可怕"的性格,也有人觉得它是一种超高天赋。

在上个星期我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是美国伊莱恩博士所著,她同样也是一名高敏感的人,在这本书中,她通过对自己、对一些高敏感的人进行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是:"高敏感"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并且如果用得好,一定会成为一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高敏感的争议很大,但是高敏感也不是一个虚无的词,我们需要从它的定义和本质上来认识它。

高敏感”是高天赋,但也有高负累”,家长要懂得解救小孩

高敏感是什么?你的孩子也是高敏感的孩子吗?

伊莱恩博士在书中也对"高敏感"进行了定义:高敏感的人群是那些生来就对于环境中细节捕捉敏锐的人,他们对于每一种变化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并且做出比常人更加强烈的反应。

简单地来说,就是高敏感的人,对生活、周围环境、人的情绪等都能有敏感地捕捉能力,产生强烈的反应。

在科学定义中,认为高敏感儿有以下几个特征,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几个特征来判断我们的孩子是否是高敏感儿。

1. 高敏感儿对细节的感知能力较强(会感受到环境中细微的东西,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对灰尘过敏、对周围环境变化能有明显的反应等)

2. 对情绪有较强的察觉能力(比如会谨慎斟酌别人所说的话;在小时候,别人经常会认为我是一个害羞的孩子)

3. 对事物会有"深度思考"(简单地来说,就是会产生一些高于同龄人的问题,比如"世界的尽头是什么"、"我从哪里来的"等等)

4. 有较强的同理心,在评判事情时会换位思考

高敏感的孩子天赋也很高,负担也重高敏感的孩子神经系统会比较发达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高敏感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有活跃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类孩子从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信息,会触发大脑里各种概念、想法并建立联结,能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高敏感是创造力的源泉

高敏感的人,经常会注意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都是属于敏感人群,他们在实验观察、实验研究中,都有着非常强的敏感心理,从不主动忽视问题,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发现,而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发掘更大的"蓝海"。

高敏感的孩子心理会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高敏感的人,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即使别人一句开玩笑的话,他也会听进心里去。

隔壁家的小可就是一个非常可爱,也非常敏感的小女孩,有一次社区活动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小可开玩笑说"小可,怎么今天穿起牛仔背带裤啊,像个小男孩哦,还是平时的公主裙好看",一句开玩笑的话,让小可偷偷记在心里,于是她开始抗拒着穿牛仔和背带裤,而且开始抗拒那位年轻的妈妈,不喜欢别人说她是小男生。

高敏感的孩子总是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过多的负面评价让他们丧失自信心。

想太多

高敏感的孩子有自己的痛苦

敏感的人,经常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影响自己,比如换了环境很难适应,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也经常会有一些伤春悲秋的情怀,甚至听到一首歌、看到夕阳落下、好友离别都会感伤很久。

这类孩子很善于捕捉别人的情绪,也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影响,会随着别人的开心而开心,随着别人的惆怅而惆怅。他们的情绪会表现出有较大的波动。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脱离"敏感性格"的痛苦帮助孩子寻找敏感情绪的根源

在孩子小还不会讲话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这种体验——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没有语言沟通能力,他们的所有需求都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所以当孩子啼哭的时候,父母首先就是看看孩子是不是饿了,如果孩子还继续哭,父母又会看看孩子是不是尿裤子了,再次试试孩子还哭不哭……这样重复,最后慢慢找到孩子情绪的根源。

帮助孩子找到情绪的根源,就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的方法,知道孩子的敏感情绪来自哪里,从根源处解决问题。

小可

学会理解和倾听孩子

我们经常用"你太敏感啦"、"不要想太多"来教育孩子,企图让孩子做一个乐观开朗,不要被太多烦恼事困扰的人,但其实经常对孩子这样说,只会让这个敏感的孩子,更觉得你对他的行为感到烦恼,是不喜欢他的一种表现。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不要被这些情绪影响,你更应该表现出鼓励和关爱他的态度,比如,如果有孩子跟你说"妈妈,我们老师说我太敏感了,敏感是什么意思?",你不是跟他解释说"敏感就是多想",而是把敏感的优点告诉他,鼓励孩子让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给予孩子足够合适的空间

有些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经常会动作慢吞吞,做一件事情都要想很久",以此把孩子定义为"蠢笨"、"乌龟"等,比如有家长就曾和我吐槽过自己的孩子,他说自己读的孩子经常会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自己呆呆地站在旁边,游戏快结束了,孩子才慢吞吞地加入游戏,等到别的小朋友玩累了,孩子还继续在那里玩。他一脸无奈地说,他放射弧真的长,做事一直慢半拍。

美国的伊莱恩博士曾在她的书《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中写到这个问题,她的建议是不要催孩子,就让他玩吧。因为他的脑子前半场都用在了观察上,好不容易学会了,并且抵抗住了一些焦虑想要去尝试了。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来思考,家长必须拒绝对孩子进行胡乱猜测。

高敏感

帮助孩子找到方向

很多敏感的孩子总是会因为外界的各种声音,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或是钻进牛角尖,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对孩子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家长需要多给予孩子时间和关心,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转变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孩子学着乐观看待问题,把敏感用在解决问题的细节上。

孩子敏感或是不敏感,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都是能发现的,不要想着"敏感就是高智商",也不要想着"不敏感就是乐观"。孩子的情绪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父母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在适当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纠正。

小可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