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上幼儿园的孩子被欺负,父母如何引导孩子面对?

有位妈妈留言说,儿子在幼儿园上中班,班里有个很调皮的孩子,时而会来拍一下自己儿子的脑袋撞一下屁股,或是用脚踩,或者冲过来把儿子撞倒,但是具体轻重自己也没有亲眼看见。

孩子回来示范的状态是,在妈妈的腿上打一巴掌,或有描述说儿子搭着的积木时,那个孩子过来就给推倒了,这位妈妈猜测可能是从小班就开始了,只是当时儿子也还小,不会回来表达,到了上中班回家后就经常会和妈妈提起。

首先我们要澄清对欺负的理解。也许欺负这个词经常会被孩子听到,他理解一些,但未必完全理解。所以,孩子是否被欺负了,一定要以孩子的感受为准,而不是父母的听说、感受和推测。

有的爸爸妈妈非常疼爱孩子,一听到孩子说被欺负,可能就会很紧张,觉得自己孩子受了委屈,然后马上可能就会想到,要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或打回去,或者要老师处理,甚至有的家长还考虑到换班换学校或者就不去上学了。

如果的确发生了孩子被欺凌的事实,上述的这些反应都很正常。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成年人所理解的欺负,和孩子所理解的不一样。

幼儿园的饮食和生活上的照顾,当然没有孩子在家里好,甚至可能会跟其他孩子有冲突。但我们还是要送孩子去幼儿园过社交生活,就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交朋友,学习一些与人交往的规则和成功应对不同环境的经验和技巧。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和反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的帮助和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的从父母的推测和判断考虑,说不去学校或是换班级。

有时候,我们的考虑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也有可能会让孩子错过人际交往的学习。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可怕,只要父母引导的恰当,其实都可以转变为孩子学习社交的好机会!

如果孩子确实在幼儿园遇到相对比较好动、规则意识弱一些,喜欢招惹他人的同学,作为父母应该怎么陪着孩子一起来应对呢?

有3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耐心倾听孩子讲述在幼儿园的遭遇,让说出他自己的感受。

这个过程,尽量不要带有太多大人主观的预设和猜测。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语言能力还不是特别的发达,很多还在会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同伴的喜欢,他们的规则意识也在慢慢建立之中,甚至有可能自己家的孩子有时候也会用这样的肢体语言和别的孩子互动。

所以,父母在倾听孩子的时候,要共情孩子,理解孩子的真实的感受,减少成年人的猜测。

如果这只是孩子之间的打闹玩耍,这是正常的。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让孩子疼痛,又或者是玩具在玩的过程被打扰,让孩子感到不开心。但是,这并不是欺负,当我们了解得更多的时候,可以尽量引导孩子淡化关于冲突、欺负这类的说法,并帮助孩子把更具体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孩子被撞了之后的不舒服、被打扰等等。

第二,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一起探讨,找一些好的时机问问孩子,有欺负行为的同学对其他的同学是否也是这样的表现。然后和孩子一起来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看孩子是否需要爸爸妈妈帮忙,还是说他自己已经有应对的想法了。

我有个朋友的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被同桌的男孩欺负”,男孩的确是故意对女孩做一些行为,比如撞一下她、推一下她,或者是笑话她。朋友女儿的确不喜欢这个男孩的行为,但是男孩的行为到也算不上很严重的欺负。

然后,他女儿又说,不喜欢和那个同学玩,不过同班没办法,有时候自己也会推回去,或是告诉老师处理。虽然朋友听到女儿遇到这样的同桌的事情后,觉得有些不开心,但是看到女儿也能自己面对时,也就放心下来。

所以,在孩子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找办法。因为,家长的确是可以选择去请老师帮助,甚至是找对方家长沟通,但绝大多数的时候,孩子还是要跟同学一起度过上学的每一天,教会孩子处理和应对的办法,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第三,坚定地支持孩子。

前面提到的所有的倾听、探讨,这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让孩子非常清晰的感受到我的爸爸妈妈跟我在一起。

爸爸妈妈是坚定支持我的,我在幼儿园的经历回家以后是可以说的,沮丧、难过时爸爸妈妈会无条件的接纳我,只要我提出了求助,爸爸妈妈就会帮我,无论是一起分析,还是帮我出面。

当孩子能接受到被父母无条件支持的信息时,孩子在幼儿园里,就会显得更自信和大胆,少一些顾虑,也多一份底气。

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被别的孩子打伤了,或者孩子自己明确表示被欺负了,父母一定不能听之任之,要找老师和对方家长妥善加以解决。

陪伴孩子长大,就是在每天的各种日常生活中陪着孩子一起去面对。父母淡定一些,充分信任孩子适当的放手,必要的支持,孩子的成长就好越来越有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