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第二次也很美》:为什么要放手让孩子去冒险



文/黎庶

《第二次也很美》中安安说:我是一个粗心的妈妈,你知道吗,我曾经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己生活的人,孩子就是我的全世界,我的眼睛里也是只有豆豆,可豆豆偏偏又是一个爱冒险的孩子,他喜欢恶作剧,喜欢轮滑,喜欢跆拳道,难免会受伤。稍微一不注意厨房就会被他翻得底朝天,那次烫伤是他非要按着电影里英雄的样子搞科学实验造成的,面对这样的豆豆我真的已经很小心,很小心了,可是我无法避免他受伤,而且未来他可能还会受更多的伤,我很心疼,但是我绝对不会阻止他冒险,这就是我爱他的方式。”




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在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让孩子冒险之间犹豫徘徊,甚至为孩子排除所有疼痛受伤的风险。然而,成长是没人能代替的,一个被禁锢在伞下看风景的孩子是不会看到更多的风景的。

01

冒险让孩子独立和自信

《第二次也很美》中,果果是一个很乖的孩子,爸爸总告诉她糖不能吃,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甚至有一点点的恶作剧爸爸也会生气。

果果和豆豆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喜欢在一起玩耍,豆豆拿着妈妈画的漫画册在看,果果很喜欢,也凑上前去看。豆豆就要把他的漫画册送给果果。果果的爸爸就不高兴了,喝斥道:果果你不要拿别人东西,给我放回去。”

而果果呢,并没有因为爸爸的制止而乖乖听话,还是偷偷的把漫画册拿回了家。

有一次果果和豆豆趁爸爸炒菜的时候,偷偷吃光了盘子里新烤的鸡翅。对于小孩子而言,这本来是一件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果果的爸爸当时大发雷霆。


果果和豆豆在沙发上玩耍,把沙发翻乱了。果果的爸爸也开始愤怒,果果你从来不这样的。

果果和豆豆在屋子里到处跑,搞恶作剧,果果玩的很开心,爸爸却怨果果不乖。

最后豆豆为了找爷爷,偷偷跑出了学校,果果本来是姐姐,豆豆是弟弟,豆豆却应对外界的能力比果果强很多,他拉着果果站在人流量多的超市门口,寻求帮助,协助警察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美国权威杂志《大西洋月刊》有一期的封面专题为《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记者Hanna Rosin在这篇专题文章中向大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以安全之名的过度保护,已经将独立、冒险和探索精神从孩子们的童年中剥离,然而孩子们实际上并没有变得更安全(尤其是在心理层面)。

从果果来看,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冒险。但是果果就缺少了应对冒险后果的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在冒险的过程中,成功的过程中习得的能力。

02

冒险让孩子好奇心得到满足

英国的儿童设计倡导者Lady Marjory Allen,设计了一个游乐场叫土地游乐场”,这个游乐场我们看到一定会说,这是什么游场,简直就是垃圾场。

地面上满是泥泞的斑点,有小溪,有废旧的塑料船。游乐场的中心是由很多废旧轮胎堆起来的。

孩子可以在游乐场里把轮胎丢进小溪里,在铁皮桶里点火,在一堆脏兮兮的床垫上玩蹦床游戏。

在土地游乐场”里,孩子可以到处撒野,可以乱丢石头,允许孩子点火堆。

而游乐场里的工作人员并不会干涉孩子们玩耍,而是随时等待着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孩子们安全。


设计师Allen说: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们去独自征服一些看似危险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家长们明显保护过度了。”

怕孩子摔倒,是永远不让他摔倒,还是教会他怎么避免摔倒或摔伤?怕孩子被大孩子欺负,是教会他如何自我保护,还是让他永远在你的襁褓中呆着。在我们的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躲是躲不过去的,关键在于教会孩子怎样识别危险,正确处理危机。

我经常带孩子出去,有妈妈害怕孩子冒险,就会把孩子带离小朋友群,在一个没有小朋友,也没有人的角落里玩耍。孩子去捡落在地上的树叶或者石头,妈妈冲上去边用湿巾帮孩子擦手边说脏。孩子要玩滑滑梯或者爬上小台阶,妈妈就会吓唬孩子,掉下来会摔。这样的阻止是否太过度保护,孩子对新鲜的事物缺少体验感。

史坦伯格教授说:你可以和16风的孩子谈交通安全问题,但对于8岁的孩子你要阻止他开车。”

言下之意是在安全风险范围内的冒险是可以让孩子去尝试的。如果冒险超出了他的年龄承受范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后果,停止冒险。

孩子无冒险不成长,成长的过程是由很多个冒险的过程组成的,在适当的年龄阶段,应该鼓励孩子去冒险。

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伦斯史坦伯格在《机会的时代》中说:爸爸妈妈无法阻止孩子去冒险,因为每一个年轻的大脑里都有冒险因子。”

冒险是好奇心所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面对生命中各个阶段不同挑战的勇气。一个敢于冒险的孩子是独立自信的,他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一个有冒险精神和自信的人,抗挫能力也越强。

03

冒险让孩子勇敢

周末,我和老公带女儿去自然馆看恐龙,坐恐龙摇摇车。

刚开始,我告诉他要去坐恐龙摇摇车的时候,女儿兴致勃勃,一路上有说有笑。

可是到了自然馆,看到巨大可怖的恐龙身体,尖大的恐龙牙齿,女儿退缩了,她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们能不能换一个地方,我不想看恐龙,不想坐恐龙摇摇车。”

老公不解地问女儿:为什么呀?咱们不是说好了,这次专门来看大恐龙,坐恐龙摇摇车的吗?”


女儿怯怯地说:我害怕,你看那恐龙的牙齿多害怕呀,万一恐龙把我吃掉该怎么办呢?”

老公笑着对女儿说:宝贝,大恐龙是电动的,恐龙摇摇车也是电动的,不用害怕,座位前有护栏,身上还有安全带,非常安全的,你不用担心。再说,有爸爸在一旁陪着你,不会有事的,你瞧其他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

女儿有些犹豫不决,一方面,她很想体验一番恐龙摇摇车的新鲜与刺激;但另一方面,她又顾虑重重,害怕冒险。

见此,老公半蹲着身体,对女儿说:孩子,如果你选择放弃,或许你一整天都会不开心的。但如果你选择面对,或许一切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要不咱们试一试?”

女儿听后有些心动,但她还没有完全战胜自己,依然站在原地,不敢向前。老公继续鼓励她说:来吧,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恐龙摇摇车的挑战吧!”

在老公的再三鼓舞下,女儿终于坐上了恐龙摇摇车,而随着摇摇车的晃动,如真的大恐龙摇来摇去,女儿的情绪也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紧绷起来,哇的大哭起来。并哀求道:爸爸,我害怕,我要下来。”

老公语气平静的对女儿说:抓着恐龙头,不用害怕,爸爸和你一起抓恐龙头。”

过了一会儿,女儿终于不再那么害怕了,还开心的说:大恐龙快点跑”。

宇文思在《培养孩子成功个性的66种方法》中说:对于孩子的一般冒险行为,做家长的首先不要害怕,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加以合理引导,带领孩子一起探索未的世界,说不定对提高孩子将来心理素质,创造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都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

经历了这件事后,老公经常带女儿一起去冒险,比如爬树、游泳、爬山等。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女儿比以前更加勇敢了,还具有了一定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时,我才突然明白,与其武断地阻止孩子冒险,不如教孩子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措施,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