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的乳牙迟迟不掉怎么办,该不该拔掉呢? 孩子乳牙不是自己掉了,而是拔的怎么处理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恒牙已经长出来,而乳牙却迟迟不掉呢?

那我们得先从乳牙和恒牙的关系说起。

尽管恒牙一般是在7岁左右才会长出来替换乳牙,但其实我们每个人一出生,恒牙胚就和乳牙胚就已经同时存在于我们的颌骨内了。只是乳牙胚在上排,所以会优先萌出。实际上乳牙之于恒牙的作用,就是通过占位”为恒牙保留空间,直至恒牙在牙龈下方发育完全至萌出,乳牙的任务也就光荣完成了。可能你会问,那为什么人类还多此一举”要先长乳牙呢?恒牙直接长出来岂不是效率更高?

孩子乳牙不是自己掉了,而是拔的怎么处理

孩子乳牙不是自己掉了,而是拔的怎么处理

这是因为在我们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的颌骨还不够大,无法适应恒牙的数量(乳牙是20颗,恒牙是28~32颗)和尺寸(恒牙比乳牙体积大)。而且另一方面,从分娩进化的角度来考虑,胎儿出生时颌骨足够大,基本就等同于头围很大,这无疑会给分娩过程带来更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会先长出乳牙,用来咀嚼食物,获取营养,同时咀嚼过程中上下牙齿的咬合力量又能合理传导到我们的上下颌骨中,从而有助于颌骨的生长以及颌骨内恒牙胚的正常发育。所以换牙对于人类来说,非常有必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删)

正常情况下,牙齿替换周期是从7岁左右开始的。在此期间,恒牙逐渐位于相应乳牙的正下方就位,逐渐生长,挤压乳牙的牙根,直至乳牙的牙根完全吸收,完成替换。

孩子乳牙不是自己掉了,而是拔的怎么处理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告别粗茶淡饭,食物更加精细且营养丰富,食物中丰富的营养使恒牙的发育提前,而食物的精细化程度大幅提高又使颌面部发育减慢,这两个方面协同作用,致使乳牙脱落变得越发困难。

我见过的开始换牙年龄最小的患者是四岁半,在颌骨还很小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大个的恒牙生长,那么恒牙为了萌出就必然会挤压周围牙齿,从而导致牙列不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删)

很多家长因为自身替牙期没有特别注意,导致牙齿不够整齐美观,就尤其希望孩子能有一口整齐美观的牙齿,于是会选择尽早拔掉松动的甚至是未松动的乳牙,以求保证恒牙的整齐。

但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孩子乳牙不是自己掉了,而是拔的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种恒牙已经萌出,而乳牙还没脱落的情况,被称为乳牙滞留”。但乳牙滞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拔除。因为如果乳牙已经松动,那么则证明乳牙牙根正在被牙槽骨逐渐吸收,因此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等待乳牙自行脱落的。但如果恒牙已经萌出很长了,但乳牙丝毫没有一丁点松动的迹象,就证明恒牙萌出的位置距离乳牙牙根是有一定距离的,这种情况下,靠乳牙自行脱落,恐怕不太现实,那么就要考虑及时拔除,腾出恒牙的生长位置,以免影响将来牙列的整齐。

其次,在替牙期,大小不一的恒牙和乳牙同时存在,很容易发生错位咬合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往往是暂时的,当替牙过程不断推进,咬合问题通常会自行调整恢复正常。

尽管在替牙期,乳牙貌似很多余”,但也千万不要因为恒牙迟迟不萌出,而草率拔掉乳牙。因为如果孩子已经超过正常的换牙年龄而乳牙还未脱落,恒牙也未萌出,那么很有可能是恒牙先天性缺失。这种情况下,则应尽量保留乳牙。

现在的孩子乳牙滞留很常见,但想当年可不是这样啊,往前倒几十年,我们小时候掉牙换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并没有像如今这样令家长忧心忡忡。这是因为过去食物品种有限,甚至很多人还要吃杂合面”,很锻炼孩子的牙口。而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听不少家长说过,为了进食方便,孩子的主要食物是柔软的蛋糕、各种自榨果汁,更有甚者,一个九岁孩子的家长还在用勺子挖苹果屑喂孩子。虽然这是出于疼爱,但却无形中让孩子的口腔缺失了在发育时期应有的锻炼,于是就出现了乳牙滞留。

那乳牙滞留有办法预防吗?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促进颌骨发育,就能有效预防乳牙滞留。

比如适当给孩子多吃一些坚硬的食物,咀嚼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孩子的颌骨发育,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已经松动而迟迟未掉的乳牙早日脱落。对于乳牙已经完全萌出的孩子来说,食物最好稍微大颗粒一些,比如吃一些坚果,或者能直接啃苹果,就不建议喝果汁,因为牙齿咀嚼研磨食物的过程,就是在刺激牙弓发育,也是为将来恒牙能在正确位置萌出奠定了条件。

尽管尽早拔乳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但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我还是建议各位对于孩子乳牙的拔除应持有一种慎重的态度,尤其是6岁前有恒牙长出的情况,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是否应该拔除。每位家长都应该谨记:人体的发育自有其正常规律,现代医学也并不完美。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应该尽量少对其作过多的干预,让孩子们自然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