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是一位幼儿教师,这几天,她发现自己班里的一个小男孩,状态有些不对劲。这个小男孩经常在休息时间,躲在角落里,一边流眼泪,一边打嗝。肖琳关心了好几次,小男孩总是不肯说出实情。
在肖琳的第N次关心的时候,小男孩终于把心里的委屈都说出来了。原来,小男孩在班里经常被欺负,大家都不跟他玩。他觉得很伤心,回家的时候便当着爸爸妈妈的面哭了一顿。没想到,爸爸妈妈不仅没安慰他,反而很严肃地告诉他:小男孩哭什么哭?让别人看了多丢人!”

于是从那天开始,小男孩被欺负了也不回家说,总是躲起来自己哭。就算是这样,他哭的时候也不敢发出声音。有的时候因为情绪太激动,就憋到开始打嗝。肖琳听了小男孩的话,觉得非常难过。
哭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但凡是人类,都无法避免,总是会流泪的。小男孩总是这样忍着自己的负面情绪,最终会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一、情绪从来都不分好坏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大家普遍印象里的好情绪,被称为积极情绪。而大家普遍印象里的坏情绪,就被称为消极情绪。对于人类来说,不管是优秀的人,还是失败的人,他们都会产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所以说,家长们要先摆正心态,情绪不分好坏,哭只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没必要让孩子克制自己。
二、合理发泄负面情绪,否则会产生过激行为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无法及时发泄他的负面情绪,那么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他们必定会受到不良影响。根据相关调查表明,不会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攻击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自己。另一种则是去攻击别人,通过伤害别人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所以说,对于家长们来说,教会孩子合理发泄负面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不管是谁,总会有负面情绪,只要我们及时发泄出来,随后就会慢慢忘却。但是如果不发泄出来,闷在心里,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这些负面情绪就会爆发。

三、跟孩子产生共情,是最好的办法
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如果能跟孩子产生共情,就能很好地解决孩子的小情绪了。比如说,孩子因为被同学欺负,被老师责骂而产生了负面情绪,家长如果能这样说:这样啊,要是我,我也会生气的。我可能还会直接跟他们说我生气了,不像你,还能忍着,回家才说。”
只要家长能够把自己代入到孩子的情绪当中去,跟孩子产生共情,孩子就会有被理解的感觉。当负面情绪遇到家长的理解,就会烟消云散。
而且通过语言表达,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这种负面情绪并不是错误的,是大家都会有的情绪。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加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选择隐忍,闷在心里不说出来。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更喜欢能够跟自己产生共情的人。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学会跟孩子产生共情。这样不仅能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还能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总体来说,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们要多多包容,不要认为有负面情绪就是孩子的错误。你觉得,家长们该如何教会孩子顺畅地表达情绪?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分享说出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