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总咬指甲,并非缺维生素那么简单,以下原因才是解决重点

文|秘籍君

邻居家四岁的女儿刚上幼儿园半年,但最近行为上却出现一些问题:无意识时总喜欢咬自己的指甲。去她家时,邻居还专门给我看孩子的双手,十个指头没有一个是有指甲的,都是光秃秃的,甚至可以看到透出的淡红色的肉,大人看着好心疼。这样的情况,邻居也很无奈。女儿出现这样的行为,她也想办法干预过,但当她发现孩子啃指甲时,打孩子、骂孩子都试过了,即使是在孩子手上抹风油精,这样的办法都没有用。

有人提议,是不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邻居还专门带女儿去医院做一个检查,但也不是微量元素的问题。后来咨询医生,得到的结果是:孩子啃指甲,并不是因为缺乏维生素,可能是因为焦虑,而家长不当的行为也是帮凶”:

孩子总咬指甲,并非缺维生素那么简单,以下原因才是解决重点

孩子也可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

有人会发出疑问,才几岁的孩子,怎么会有压力,产生焦虑的情绪?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性格偏内向,对环境更加敏感,所以新的环境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而刚入幼儿园不久的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内向的孩子,要适应跟妈妈的分离,还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跟同学也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刺激性的问题,孩子就有可能采取一些手段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情绪。很多孩子就选择了咬指甲或者是咬袖口等。

除了在幼儿园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而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孩子也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邻居有段时间跟老公闹矛盾,有时候两个人会争论孩子到底归谁抚养,当着孩子的面讨论这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构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可能很长时间都在担心:万一父母都不要自己了怎么办。带着这样的心情,孩子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所以产生啃指甲”的行为。

所以,孩子出现咬指甲”的问题,家长首先要查看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过得不开心,更要检查一下家庭氛围不好是不是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而如果孩子有焦虑情绪,家长刻意纠正往往效果不太好。

家长刻意纠正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如果是大人非常关注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采用暴力手段阻挡孩子做这样的动作,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行为。纠正孩子的动作,变成了不断提醒她,把咬指甲”的行为固化,解决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孩子无法突破的难题。最终,孩子也会对改变这样的行为失去信心,完全失去改变的动力。

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啃指甲的问题,做好以下两点才是解决之道:

焦虑

疏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孩子最初咬指甲,多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家长应该从行为本身寻找背后的根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疏解情绪,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位研究心理学的妈妈在遇到孩子啃指甲时,跟孩子是这样交流的:啃指甲,说明你可能在为一些事情而烦恼,而啃指甲可以让你更放松对吗?”能够得到妈妈的理解,所以在妈妈说这些时,孩子点点头。然后妈妈说:焦虑的情绪,每个人都可能有,妈妈在你这个年龄上幼儿园时,也会存在这样的情绪”,这样的话让孩子明白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而后对孩子说:你非常想咬也可以,但是妈妈建议你先留一只手,试试调节看。妈妈建议你遇到烦心的事情,可以多跟妈妈沟通交流一下,可能会比咬指甲更有用”。帮助孩子理解不安的情绪,理顺孩子的情感,会慢慢降低他的焦虑,咬指甲的行为会减少很多。


家长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更多的爱好

相比较纠正孩子的行为,淡化孩子的行为效果会更好一点。所以,不妨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在孩子小的时候,想要啃指甲时,给孩子更多好玩的玩具或者是零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或者是多带孩子从事户外活动,很少见到孩子在踢足球或者是打篮球时啃指甲,而让孩子保持运动也能缓解孩子的症状。不给孩子啃指甲的时间,也就淡忘了行为。

孩子在小的时候,出现咬指甲的情况,大人的反应不要过于强烈,责骂孩子、强迫孩子不进行某项动作,反而更刺激孩子的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采取忽视的态度,而从其它地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弱化孩子的行为,效果会更好一点。

家长越焦虑,越有可能让孩子无法从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家长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往往孩子更容易解决问题。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