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在研学旅行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 通过研学旅行学到了什么

孩子在研学旅行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

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即为世界观,它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不去观世界,哪来世界观。引领孩子走出去,认识世界,融入世界,方能逐步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对于孩子来讲,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们的社会”、我和世界有什么联系、世界怎么运作”、我们怎么分享世界”等内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探究这些内容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去探索、认识这个世界和逐步建立自己世界观的过程。

通过研学旅行学到了什么

有眼界的孩子不一定是因为他去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大浪,花费过多少钱。而是因为他对世界和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懂得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父母的选择,将决定孩子认识世界的模样。为孩子创造一个可预见的未来,就从带他认识世界开始吧。

学生感受

我是谁?

认识世界,从认识自我开始。研学营里,孩子们要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学会独立地生活和学习。他们要管理好自己的个人物品,自己照顾自己,包括独立地洗脸刷牙,准备每日服装和物品,独立进餐,独立行走……这些,都对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独立能力有一定的锻炼。

同时,要学会和小组的同伴同处一室,相互合作;并且遵守整个团队的学习生活和游戏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对自我以及自我在集体中关系的探究。

课程目标

伴随《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许多中小学已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实践和体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经典论述,都强调了知”与行”的关系。

研学旅行,顾名思义有游”有学”,通俗点说,研学旅行就是把课堂搬到校外,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听讲,同样是以丰富知识为目的。但研学旅行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高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

目前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是:研学旅行到底是什么?孩子在研学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

可以说研学旅行提高了我们的提出问题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得到培养。

一,研学旅行给学生文化的熏陶

研学旅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我们选取和挖掘与历史传统文化相关资源,比如乘坐高铁,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普及当地民情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进而拥有文化自信。

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实际获得感。每到一处,专家会为学生讲解、答疑,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精神。

课程目标

二,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人能够有多大成就,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还取决于自身具备怎样的精神品格和自主发展能力。学校将相关课程学习内容与研学旅行结合,以研学旅行作为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研学旅行中,会设计一些紧凑的活动,而且饮食起居、物品管理等事情都由学生自己面对和处理。没有了家长的庇佑,学生确实遇到许多问题,而且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产生负面情绪,但也正是通过解决问题,他们变得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能够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备了抗挫折能力。学生在与在困难和同伴的碰撞中,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并开始学习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估自我。

研学旅行是一种团队活动,学生代表个人更代表班级、学校的形象。在研学旅行中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公民社会责任的培养。通过行前培训、活动中体验等方式,学生不仅与同学、教师、家长能够很好地交流和相处,也能够自发地与导游、研学基地教师、交警、司机等各方面人士良好互动。

此外,通过组长负责制、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反思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不少学生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深度学习之中。

自我管理能力

三,研学旅行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研学旅行中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比如到田地里亲身体验收割稻谷,学习红军自力更生纺纱线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也端正了劳动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体验课程对现在学生来讲并不熟悉,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遇到了各种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制订解决方案圆满解决了难题,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劳动,更加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增强了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备了一定的工程思维。

世界观

一次研学旅行下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社会经验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书本教育+生活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

当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育理念、教育人和教育资源的共同支持,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勇于担当,努力获取社会各界通力支持,研学旅行一定能够让更多学生受益。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研学旅行,商务合作—微博:@李可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