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良教育行为背景下造就不良少年

在我们的亲子教育中,实际上我们的家长是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良的。哪怕已经出现了亲子沟通不畅、冲突,家长也不知道是自己的教育行为出了问题。因为我们家长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意识不到是自己不良的教育行为造就出了不良孩子。

我没有进网校学习之前,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并不认为是自己的一些不良教育行为造成了孩子的一些问题。进入网校学习之后,我才认识到是自己的不良教育行为造成了孩子的一些问题。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只有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不断的自我成长,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是适当的还是不适当的。

在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背后也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而我们当今社会一些家长就是以孩子学习成绩好为教育成功的标准。

一些学习好的孩子,我们能看到孩子也正常很好,其实在这些孩子的背后,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样想的?他们的内心也有一些诉求和需求,但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也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到底感受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

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孩子,而这个孩子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也很正常的情况下,其实好多事情家长是不知道的,是不了解孩子的,是不懂孩子的心里到底体验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需求什么家长是不知道的。

家长会说,孩子不告诉你,为什么不告诉你,因为告诉你了,你也不会共情到孩子。

我们只是在道德层面,或者是在一些我们社会上看似正常的行为层面,你需要的正常行为一些层面去要求孩子,而我们都忽略了孩子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经历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需求什么?我们真正的懂他们吗?

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就是当他们给我们发出一些信号之后,我们家长有没有去了解信号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所以我们不懂孩子。

看似生活是很正常的,一切都在正常运转,就说我们自己和孩子们,看上去都很正常。那只是表面平静,其实是暗流涌动。就是亲子关系互动不那么和谐,我们的家长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是不恰当的,是不适当的,是不良的行为。是我们的教育行为出现了问题,而我们还不自知。

那么怎样让家长认识的他们的行为是不良的,是不恰当的,才是我们心理学人工作的重点,就是怎么样让一个家长能够能够认识自己的行为,是适当的,还是不适当的?是良好的还是不良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心理学人需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