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小孩乔治,平常就是家里的炸弹”王,动不动就会哭闹。有一次周末 ,妈妈带着乔治去参加闺蜜的家庭聚餐,妈妈们做谷类食物早餐的时候,给孩子两个选择:吃麦片或者小米粥。乔治在电视上看过麦片的宣传广告,好像很好吃,所以选择了麦片。
尝过一口之后,他觉得麦片不像电视上说的那么好吃,就不吃了。他妈妈说:没法把麦片弄得跟电视说的那样好吃,不吃那就先去跟小朋友玩吧,中午再一起吃午饭。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乔治就去到妈妈面前说肚子饿了,想要吃蛋糕。他想让妈妈在心里产生愧疚,然后给他做点他喜欢吃的东西。
没想到妈妈的反应跟爷爷奶奶平时不一样,妈妈一边忙着准备下午的甜点一边跟他说:很快就到中午饭的时间了,让他再等一等。乔治见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开始大发脾气,大哭大闹。后来妈妈不得不为了让他停止哭闹而答应他的要求。

当孩子习惯了家长平常的回应,当家长改变回应方式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以夸张(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获得他们平常所习惯得到的回应。但我们不应该这样一直娇纵孩子,让孩子每次都以发脾气作为武器。
二、踹饮料自动售货机效应”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如何不骄不纵地有效管理孩子》一书中提到:孩子的这种行为称为 踹饮料自动售货机效应”,当我们把钱塞进去而饮料不出来时,我们就会又踢又打,指望机器能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把饮料送出来。
1、遵循了进化规则
从进化生物学角度来说,孩子以发脾气来获得想要的东西,是从灵长类动物传下来的一种进化行为。一个母亲屡屡向哭闹的孩子做出让步,只是遵循了进化规则。
西南伦敦罗汉普顿大学的森普尔博士说:人类研究显示,母亲在公开场合比在秘密地方更容易向大哭大闹的孩子让步,是从灵长类动物传下来的,灵长类动物的妈妈和总是提出这样那样要求的孩子之间不断发生这种冲突。
乔治平常在家备受宠爱,平时不想吃某样东西的时候,都是用这样的老套路来操纵爷爷奶奶的,如果不想吃某种东西的话,大人还会给他做其他想吃的,特别是在外人面前,每次都能成功。这样指使着大家满足他的要求,他才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2、孩子习惯了哭闹解决问题
从行为心理学上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习惯使用哭闹的方式作为武器,每次都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自己每次想要一样东西而得不到的时候,就会采用这种哭闹的方式来获取。
孩子在小的时候,认知没有发展完全,还不会表达,都是通过哭闹的本能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后来每次都是哭,妈妈才注意到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这种哭闹吸引注意的行为习惯。
3、受制于原始脑无法理性判断
巴普洛夫的动物条件反射反映出,当人处于愤怒的时候,是不受控制的,这种冲动本能受制于原始脑也叫爬虫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无法沟通)。
所以孩子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容易生气,生气后就会受限于原始脑,无法思考哭闹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所以他们这时候是无意识的。
三、孩子生气家长就娇纵孩子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1)孩子做事情变得懒散
孩子平常在家没有需要遵守的规矩和束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帮忙做家务,不用整理自己的物品,什么都有家长帮忙完成,什么都不用操心。衣来张口饭来张口习惯了,会变得事事要依赖他人,自己做事情也会变得懒散。
小风今年上学已经开始寄宿了,因为平常在家都不用做家务,没有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视劳动为苦差事,导致个性越来越懒,住校后没有家人帮忙老是处理不好手上的事情,导致学习生活都没有条理,学习也越来越退步。

(2)孩子没礼节不尊重长辈
娇纵会使孩子会变得性格乖张,不懂得接人待物的礼仪。吃饭的时候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甚至摔下筷子就走。
周末的时候,小杰见家里来了客人也不打招呼就回房间打游戏了。妈妈正在热情的接待,因为在客厅里聊天得比较热闹,小杰游戏输掉了,从房间里出来大声叫喊说客人说话太大声了。顿时客人觉得满脸尴尬。
(3)孩子变得自我
在家中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要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觉得所有人对他好都是理所当然的。
曾在网上看到新闻报道,一个单亲妈妈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大成人,儿子毕业两年都没有稳定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家打游戏就是出去鬼混,心安理得的在家里啃老,面对妈妈的指责,他理直气壮的顶撞到,既然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纵。

1、 对待孩子要和善与坚定同时进行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提出,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帮助孩子和父母和老师学会有效沟通的办法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家庭会议和班级会议,让大人小孩都有机会用头脑风暴来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大人和小孩刚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做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案时,你会发现给出的很多建议是有惩罚性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打断他们,提醒他们注意解决方案。还有一种常用的选择是,等头脑风暴过后,再审视一遍得出的建议清单,再让他们删掉那些不符合关注于解决问题及有伤害性和不可行的建议。在去掉不符合的建议之后,问题的事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认为最有帮助的建议。
当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而不是由别人来告诉他应该选择什么,或者实行投票制决定要当事人接受哪个方案时,会极大的增进孩子的受尊重感和责任感。

2、 丢掉惩罚和娇纵的做法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都不像他们以前小的时候那样听话了。我们要明白,以前父辈教育孩子的那些套路放在现在的孩子身上已经不管用了。因为现在已经缺乏了以前一样的社会环境,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培养他们责任感、上进心的机会,要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同时要丢弃那些严厉的做法,不要不让孩子参与决策的过程,对孩子过度控制、一违反规则就惩罚。也丢弃那些娇纵的做法,不要对孩子没有一点规矩,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对双方都有利都可以接受的规则,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3、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如何不骄不纵地有效管理孩子》一书中提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首要目标,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决定了他们在学校表现好坏的首要因素。
据研究表明,那些杀害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没有一个感受到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如果孩子比较闹腾的,你可以给他安排一个任务。比如经常在课堂上捣乱的孩子,你可以安排他去做个任务监督员,以后他不仅自己不捣乱,还能监督其他同学。这个时候,孩子能以有益于集体的方式来运用自己的权利。
当父母在努力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惯时,要对自己和孩子有耐心,正面管教是一种不使用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它是在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把和善与坚定融合在一起,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技能。
我们要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相互尊重合作注重解决问题的正面管教当中来,孩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