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有时候不会说出内心感受,妈妈要主动表达,说出孩子的感受

妈妈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内心感受,而接受孩子内心感受的关键就是要与孩子产生共情”。共情是妈妈与孩子交流的基本起点,这就要求妈妈认真去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和交流话语,然后再说出孩子的内心感受来,哪怕是简单的回应,也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在关注他,让他内心有安全感或更舒适。

孩子有时候不会说出内心感受,妈妈要主动表达,说出孩子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但是这对孩子的爱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心声,与孩子产生共鸣。妈妈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能理解他人的人,也希望他是一个能控制住情绪的人,那么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做一个能理解孩子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位6岁的小孩放学回来后,就哭着对妈妈说:我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他经常对着我大喊大叫”。听完孩子的诉说,如果妈妈说:老师对你大喊大叫肯定是你做错了什么事,要不然怎么无缘无故那样对你了!孩子对此可能会反驳妈妈,心里自然也非常不高兴。如果妈妈说:老师批评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不好意思,是吗?

显然,妈妈采取后面的这种回答会激发孩子诉说更多,让妈妈能够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告诉孩子哪里做错了,慢慢地让孩子去纠正自己的行为。其实,孩子诉说的时候,孩子的要求并不多,也不是想要妈妈说一些深刻的道理,而是需要妈妈的理解和回应,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妈妈在关注他,孩子心里就会很高兴。

内心感受

当孩子感到困苦、困惑或者害怕的时候,不管是妈妈还是老师,都会很自然地匆匆给出自己的意见以及评论,其实孩子并不需要这样,孩子希望的是妈妈能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妈妈应该通过自己的表达来说出孩子内心的想法。

内心感受

孩子很多时候不会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倒是希望妈妈能帮他说出来,也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妈妈的理解,所以妈妈要想亲子关系更密切,就应该主动去表达,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关注。当妈妈理解孩子,做好了榜样作用,那么孩子也会懂得怎样去理解别人,这样的教育就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