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女孩说"我不学跳舞了",孩子不想学,有可能是患了"习得性无助"

5

5岁小女孩涵涵,从上幼儿园开始,妈妈就为她报了两个兴趣班,一个是幼儿舞蹈,一个是美术,一周各上两次课,突然有一天,涵涵放学回来和妈妈说,她不想学跳舞了,学跳舞太累了。孩子稚嫩的小脸带着可怜巴巴的表情,皱起的眉毛充满了乞求,让妈妈心都揪了起来。

为什么之前都好好的,突然就不想学了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成绩不理想,学东西慢,进步小,时间久了,孩子会直接喊:我不会,我不懂,我不想。其实这说明孩子可能患了"习得性无助"。

一、孩子不想学了,有可能是患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当一个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经常走神,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再认真复习功课了。

同样的,当涵涵一次次做着舞蹈动作,一次次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久而久之她就对学习舞蹈没有了信心,于是就出现了不想学跳舞的想法,而且极度的委屈。

二、为什么孩子会患上"习得性无助"

1、父母对孩子要么太溺爱,要么又太过严厉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有些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太小了,需要呵护。总是尽自己所能的为孩子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过度的保护、过多的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各种能力的机会,孩子们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没有胆量去尝试,这样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稍遇失败后无助感便越来越强。

而另外有些父母又总是对孩子过于严厉、缺乏关爱和赞许肯定。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苛责他们,稍不满意,就批评、责怪,训斥,甚至讽刺、挖苦、恐吓,有时候在公共场合,都能听到父母大声呵斥孩子,而孩子总是在一旁哭泣着,畏畏缩缩的。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胆小,怯弱。

2、父母对孩子要求太多、期望过高

如今,父母对子女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遗余力的用各种方式去培养孩子,期望孩子未来能成才,出人头地。却往往不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有的甚至在孩子只有2、3岁时就要求孩子每天背古诗,学心算等等,却没有想到这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这样的孩子往往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会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自卑,而有些父母则会因为失望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很难获得幸福感。

3、父母对孩子缺少耐心和鼓励

年幼的孩子其实通常是很乐观的,他们在认知上还无法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精确区分。他们认为所有好的事都会一起来:一个努力的人就是有一个聪明的人,就会成功。父母的耐心和鼓励孩子,会让孩子相信一切都会有好结果。但是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对孩子也缺乏耐心。当孩子高兴的从幼儿园拿回老师给的一个奖励时,你可能都不会笑一下,对孩子的心理也不去过多的关注,时间久了,孩子得到的都不是正向的反馈,于是容易从乐观走向无助。

三、3个方法,教你避免孩子患"习得性无助"

一般来说,当孩子比较容易掌握一种新的技能后会表现出愉快,这种满意加强了他们的努力程度。而4岁左右,有些孩子会放弃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挑战,如完成一幅很难的拼图或搭一个很高的积木塔。这些孩子常常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完成任务。这个时候父母的反馈就很重要,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对孩子的能力质疑,就会使孩子习得性无助。

1、在孩子遇到挫折说"不想学了"的时候,正向面对孩子受挫的心理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你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你不会。

---蔡康永

李亚鹏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聊起自己的宝贝女儿李嫣很喜欢弹钢琴,已经学了五六年,但是却没有通过乐理知识考试,导致她考级失败。当天,她就很不开心,发脾气说"不学了",当时李亚鹏并没有说什么。

吃晚饭时,李亚鹏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不想考乐理了,没问题,人生总要面临一些放弃和失败,就像我,我考交规考了两次都没过,但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啊。"

就是这段话让李嫣鼓起了勇气,后来李嫣顺利通过了考试。试想一下,如果李亚鹏在李嫣说不学了的时候,说不学就算了,这么简单的考试都不会,可能就会打击到李嫣的自信心。

2、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时,给孩子最积极的评价。

孩子不自信的时候,父母给予孩子支持和信任,并给予孩子最积极的评价。这将最大限度的打消孩子的无助感。

14岁的米凯拉是非洲战乱国的孤儿,从小因为白斑病被人孤立,黑皮肤也让她在白人芭蕾舞学员中格格不入,幸运的是她的妈妈总是给她支持和信任,当6岁的米凯拉问她的妈妈坐在观众席能不能看见她的白斑时,妈妈说,完全看不见;当裁缝给她的舞裙用白色内衬时,她的妈妈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给布料染色,只为了更配她黑色的皮肤。

我接纳你的样子,并帮助你被整个环境接纳,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试问,有这样的妈妈,孩子的心里应该是很有力量的,又怎么会习得性无助呢?

3、给孩子制定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获得一次次小的成功,消除无助感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说过:"一次小小的成功,如果能让个体相信自己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往往能使他们超越现在的行为表现,达到更高的成绩,甚至会在新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学习舞蹈可以让女孩子有良好的形体,脱俗的气质,如今不少有女儿的家庭都愿意送女儿去学舞蹈。

碰到小女孩涵涵的情况,不妨和老师商量,将涵涵的舞蹈动作更细化一些,或者将课程分解的更容易一些,让涵涵更容易学会,还可以给每次的舞蹈课程设置一个小的目标,达到了给予一点小鼓励。父母也可以鼓励涵涵积极参加一些表演舞蹈的活动,从活动中收获掌声和希望。父母对涵涵的要求不妨也降低一些,这样把难题分解,分步进行,可能就有助于缓解涵涵因为舞蹈不被老师认可而带来的无助感了。涵涵就不会轻易的说"不想学跳舞了"

即便父母总的来说对孩子是热情的、支持的,但有时一些微妙的信息也会告诉孩子,她的能力还不够。孩子对一切容易产生好奇,都想去试试,父母应该选择一些与孩子当前能力相当的课程去培养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受到挑战但又不感到压抑。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应多鼓励,少批评,不要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即便有时做的不好,也不要训斥,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排除挫折,远离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