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以后不严禁瑶瑶吃糖了”,瑶瑶妈妈在妈妈群宣布自己最新的执行标准。是的,瑶瑶妈妈一直都严禁瑶瑶吃糖,因为瑶瑶妈妈自身牙齿不好,怕瑶瑶牙齿遗传也不好,所以防糖如同防洪水猛兽般。怎么回事?”其他妈妈七嘴八舌问道。我不想再因为是否能吃糖引起与瑶瑶的战斗,今天邻居给了瑶瑶一颗棒棒糖,我不允许,瑶瑶大发脾气,还说不要妈妈了,她为了一颗糖,不要我了,最后她还是把糖吃了,几口就咬碎了,速度惊人”,瑶瑶妈妈伤心地控诉,而且,我每天帮她用牙线、帮她刷牙,上星期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说她的大牙有两颗已经蛀的挺严重了,最后补了两颗牙齿,六个牙齿做了窝沟封闭,我不再纠结吃糖蛀牙了,做了窝沟封闭希望能减少蛀牙机会,再个就是定期看牙医,及时补牙,但如果我因为禁糖,而让瑶瑶内心产生抗拒心理,那伤害更无法逆转”。
是的,吃糖,不一定就会蛀齿,蛀齿也不一定因为吃糖。但在禁糖的过程,父母与孩子间产生的冲突,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一颗糖的危害。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对于以糖为首的零食,主要分了三大类,每一类型,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家长对孩子吃零食的态度1、严控型
很多家长,因为自身牙齿问题、肥胖问题、健康问题,害怕孩子也遭遇同样困境,所以严格控制孩子零食,杜绝一切他们认为有危害的食品,而零食首当其冲。
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者我们还能控制孩子不接触到零食,但等孩子稍微长到一点,他会主动地或被动地接触到零食。即使是全职妈妈或爸爸带娃,也无法24小时跟孩子在一起,当孩子脱离了父母的控制,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对零食的狂热之情,此刻的零食不是为了满足口欲,而是因为摆脱父母的控制,你越不让我吃我偏要吃。
现代生活,零食无所不在,而零食的多样化即使对成人也有巨大吸引作用,就别提小孩了。如果家长一直杜绝孩子的尝试,那每一次拒绝必是一场战争,战争不会有赢家,即使孩子暂时服从父母,但孩子小小的内心可能会慢慢产生报仇心态,他在等待长大,等自己有能力反抗的一天。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如等我长大了,我就够力气打赢你”、你不给我吃,我就讨厌你了”、等你老了,我也要这样对你”、我不要你了,我要换个新妈妈”...孩子的内心是愤怒的,这种无处发泄的情绪、这种无法满足的欲望,都会深深刻在他的内心,总有一天还给父母。
放纵型
《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作者云香对儿子豆豆也有过这么一段经历:最开始,云香对孩子豆豆也是采取禁止零食方式,但之后看到孩子到邻居家玩,邻居小孩及其同学在吃海苔,豆豆很想吃,小朋友就故意捉弄豆豆,把海苔掉在地上,踩几脚或者扔在垃圾桶,豆豆都毫不犹豫的捡起来吃,这对云香来说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所以云香对零食的态度从严控到可以吃但有限制,精细规定了每样零食每次可以吃的数量。新问题又来了,对没有限制数量的食物,豆豆是吃不停,而且到别人家也是一直猛吃,云香对零食的态度又发生的改变,随便吃。豆豆可以自己选择购买的种类和数量,爱吃多少就多少,最后,他吃饭的胃口并没有因零食而产生变化,对零食兴趣反倒降低,不再沉迷。
云香的心理历程,其实也是我们很多家长的一个心理过程,对孩子吃零食的态度,都是看到了孩子对零食的表现而产生的变化。
但云香的做法并不适合我们每个家庭。的确,云香在完全不限制孩子零食的情况下,豆豆只是在最初那几天零食吃不停,几天后,豆豆对零食就没有那么大的热情,即使他对零食购买和食用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但每次他去购买零食也就一两样,吃的时候也是浅尝辄止。
这首先是对我们家长的要求,能从行动上和心态上完全接受孩子随便吃零食的行为。当你看到孩子狂吃你认为的不健康食品,你能一直控制自己,不会从表情上、语言上、肢体动作上有所表现?
其次,是孩子自身的控制力。自控能力是天生的,但也可以通过后面培养。这也与云香从小的教育方式有关,与豆豆的自控能力有关,也不是每个小孩都可以做到。
所以说云香的成功不代表我们可以模仿,完全不限制零食,这对我们普通家长来说风险太高。毕竟,孩子天生喜欢甜食,我们成人有时也无法控制自己对零食的摄入,对零食的放纵也可能造成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有限选择型
研究发现,吃零食和孩子的心理状态甚至性格塑造产生深远影响:不缺零食的孩子更快乐,包容度高;越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往往越不快乐,包容度更低。
既然我们无法控制孩子不吃零食,也无法做到放纵孩子随便吃零食,那最好的方法是,为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权利,满足孩子吃零食的欲望,也不至于让家长过于焦虑。当然目前大多数家长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吃多少这个更多的由家长心情决定,孩子心里没有准则,就会通过猛吃、乱买来试探家长的态度。家长应该孩子明确的指示,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底线,这样孩子就不需要有各种试探行为。
二、家长、孩子、零食,如何达成三平衡想满足孩子吃零食,又不想零食主导了孩子的饮食习惯。家长可以用以下几方面入手,与孩子、零食达到一个平衡局面。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权力
孩子喜欢有自主选择权,给予孩子有限的零食选择权力。为了满足柔柔对零食的选择权力,一般我们会定期去水果店购物,我们所居住地区的水果店都是以水果为主,奶类、坚果、小蛋糕、饼干、各类糖果等为辅,这些零食不一定都很健康,但都是我可以接受的范围。所以,柔柔可以自主选择店里面的任何零食,我不干涉,即使有些是我们所说的垃圾食品”,但偶尔吃,影响也不大。
给孩子一个专属零食箱
给孩子一个小零食箱,放孩子自己的零食。赋予这个箱的特殊地位,让孩子有绝对的控制权,家长想吃箱子的零食,需要经过孩子批准。
我们每次购物回来,柔柔都会放回她自己的零食盒,零食盒的容量大概2-3升,放的数量不多,但可以满足柔柔的基本需求。她可以选择自己吃,也可以选择分享。如果零食箱空了,柔柔可以提出购买。不过,她现在更多时间都在玩,有时都会忘记这些零食的存在。加上我自身很少吃零食,所以,我们购买热情不高。
保证健康零食的存货
我们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制定并发布的两大法宝: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第一,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此类零食适合作为孩子正餐营养需求的补充;第二,零食应选择新鲜、多样、易消化、富有营养、卫生;第三,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所以,对于奶类、蔬果类、坚果类这几类零食,家长应该自动补给,当孩子饿的时候,他对零食的选择是很随便的,看到什么吃什么,当肚子有了饱腹感,他就不会一直想吃其他零食。
约定规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每天3-4次正餐,如果他们需要的话,提供1-2次零食。学龄阶段的孩子每天需要三次正餐,大约一次零食。
可以根据世界组织建议,每天为孩子提供1-2次零食。但也建议家长对时间和食用份量做好规定。虽然我们给予孩子一定选择权利、自主控制权,但家长仍需要制定规矩来帮助孩子学会自控,最基本的规矩时:饭前1小时不能吃零食,摄入量的控制,如同类零食一次只吃一小包/一份。避免了影响正餐,也防止了孩子一次吃过多的量。当你做出规定并执行,孩子就会自觉执行。
或者,我们家长的确是因为焦虑而对孩子吃零食有所限制,但也需要限制。期待一个孩子能控制自己对零食的欲望,那是非常艰难的。虽然说吃零食也有其好处,但物极必反,过多食用也不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应该给予帮助和立定规矩,不是说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培养出对零食的绝对控制能力,但这样,起码保证孩子不会因为稀缺而陷入疯狂,不会因为放纵而不节制。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自控能力也会提高,那时候才是我们家长放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