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你读对了吗?绘本阅读的这些误区不要踩!
绘本阅读现在已经逐渐进入到育儿好帮手的队伍中,家长们对绘本阅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亲自阅读互动是现在很多家庭比较重视的环节,在陪孩子成长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绘本已经是家庭教育启蒙必不可少的产品,可是初为父母的各位真的会很好的运用绘本来帮助孩子吗?今天大头爸爸就带大家看看一般我们在绘本阅读中常见的误区和如何规避误区吧!
误区1:孩子大了就不用看绘本了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随着这句话逐渐的深入人心,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绘本只是幼儿读物,一但长大了就不需要在读绘本了。其实这句话只是说幼儿时代各类型读物对比起来绘本是最合适的,绘本的阅读并没有年龄限制,或用松居植先生的话来说:绘本适合0-99岁的人阅读!”就比如《小王子》,就是很多成年人很喜欢的绘本,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人每次看小王子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家长只是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阅读偏好、不同的理解接受能力等等要素,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绘本读物而已。
误区2: 早期阅读等于早期识字
首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早期识字这个概念要比早期阅读出现的早,但是并不代表识字就一定比阅读要重要。绘本更大的作用是阅读,并不是识字本。很多家长拿着绘本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让孩子忽略了当中精彩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图,这样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了。因为绘本的作者大多都是知名的画家与作家,所以绘本的图画与故事往往才是绘本的精华所在,对孩子的情商、性格、审美等方面也会得到综合的良性发展。而且日积月累的阅读习惯,孩子的识字能力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增长,效果也要比刻意灌输要好。
误区3:读绘本的顺序错了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读绘本到时候,经常就是拿起来就从头读到尾。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点,幼儿对图片的兴趣是要高于文字的。家长一味的读反而孩子不能理解故事的意思,读绘本既然是互动就要孩子也参与进来,先给孩子让他自己看,然后根据图案来给宝宝讲解提示现在图画中在干嘛、都有什么,让孩子自己把图片都理解了,再开始读文字,结合图片让宝宝理解故事。读完了再问宝宝一些简单的问题,加深宝宝的理解程度。这样一次绘本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到书中所要表达的故事。
误区4:大人太主观,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这是很多家长会比较容易出现的误区,比如说选绘本,家长只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判断题材是不是有用,能不能学到东西。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点,读绘本不是上课,不是围绕考试题材来选择的。孩子初期对很多事物的求知欲都是很旺盛的,不要刻意压抑孩子的选择权,只有孩子自己有兴趣的题材,他才可以用心去理解和学习。家长武断的选择只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排斥心理,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最初读绘本的本质了。
误区5:读过的绘本,不会再重复
很多家长对读完的绘本就犹如一次性用品,读过后就会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其实书是最有重复韵味的东西了,上边大头爸爸还说过很多人在不同时期读《小王子》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孩子更是如此,每次孩子接触故事的时候,他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重复阅读是加深孩子记忆的最好办法,大教育家蒙台梭利把重复称为儿童的智力体操,就拿阅读来说,第一遍是对故事产生好感,第二遍是认真听情节,第三遍是注意细节,第四遍、第五遍,在重复中,孩子获得了更丰富的精神体验。
看完大头爸爸介绍的这几点阅读误区,你有没有中过呢?有的话赶紧爬出误区改正方法吧!大头爸爸希望家长们可以运用绘本丰富孩子的生活,学会读书,读对书,用正确的方法读书,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大礼,他在以后的成长中,就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