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和孩子沟通时,很多父母都会面临这些情况:
——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我跟他讲话好像‘耳旁风’。”
—— 问孩子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敷衍我,感觉没话说。”
—— 孩子好像不喜欢和我沟通,在同学朋友面前明明是个话唠,可回到家就沉默少言。”
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如果你和孩子总是出现沟通障碍、无效沟通,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沟通,那么,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犯了以下三个错误。

没有理由拒绝孩子
没看我在忙吗?先别说了。”
行了,哪那么多废话,写作业去。”
等过会再和妈妈说啊,我现在有事要忙,听话啊!”
这些话常是父母拒绝倾听孩子的理由,甚至还有些父母心不在焉的倾听,例如一边玩手机一边倾听,一边看电视一边倾听,有些父母可能会听进去一些,但是在孩子看来却满是敷衍。
以这种方式拒绝倾听孩子,会极大地伤及孩子的自尊心,慢慢的孩子会逃避和父母敞开心扉的谈话。
建议各位家长要尝试着少说多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带着真诚和信任去倾听孩子内心的世界。

无故打断孩子讲话
行了行了,别说了”。父母们经常会无缘无故打断孩子的表达,这种武断的做法,打断的不仅是孩子的话还是孩子情绪的宣泄,这种做法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父母也会因不能听清楚而误解孩子。
要知道诉说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成年人需要倾诉,孩子更需要倾诉,因此父母不应该打断孩子的话,要鼓励孩子多说,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家长们应该把发言权还给孩子,就像小时候期待孩子讲话一样,我们要期待他能经过思考说出更多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才能具备独立的思想,他才不会盲从于他人的意见。

主观判断当作事实依据
我都看见了,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老师都和我说了,我都知道了。”
我怎么听别人说,你.......”
有的父母以为自己的所见、所闻是事实的真相,用片面的价值观衡量事情,不会想同一件事情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自以为是”便是这类父母的代名词,有的父母甚至以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主观判断,命令和恐吓是他们的常用手段。
这种沟通方式只会让孩子从心理产生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让孩子回避困难,形成退缩和逃避的人格。
其实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技巧,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态度,态度出了问题,孩子只会敬而远之。

只有尊重、理解孩子,认可他们的感受,和孩子产生共情,才能真正打动他们内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相关咨询或是存有任何心理学相关问题,请关注或回复我,可以查看更多心理学详情内容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