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朋友家串门,看到她正在厨房里奋战,一手抱娃,一手炒菜,两岁多的孩子两只手紧紧搂住妈妈的脖子不放,妈妈只好抱着她在厨房里来回穿梭。
好不容易做完饭,朋友长舒了一口气说:这孩子真烦人,白天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可乖了,从来都不让抱,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可一见到我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寸步不离,老让抱着,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累死我了!”
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我家孩子也是这样。本来玩得好好的,一见到我就哭着非让抱着不可。跟我在一起时显得非常不听话,早上起来不穿衣服,光着身子在床上玩耍,有时也不去吃饭,怎么哄也不行,强行给她穿衣服就哭给你看。可她奶奶一来就好了,乖乖地自己去穿上衣服和鞋子,然后乖乖地去厨房吃饭,前后判若两人。
中午在奶奶家的时候,总是吃完饭就自己爬到床上去睡,睡醒了也不哭,自己起来找奶奶。而在家跟着我时就不乖了,吃完饭怎么哄也不睡, 在床上不停地跳呀蹦呀,滚来滚去,一会儿又下来跑开了,总之就是不肯睡。这么小的孩子精力也好得很,有时候能从早上七点一直玩到晚上十点以后,把我累得要命。
和我去逛超市的时候,出门就让抱着,回来时我得一手提东西,一手抱她,不管多累,人家勾住脖子就是不下来。和别人去超市的时候,都是自己走,从来不要求抱。我曾一度怀疑她是专门来折磨我的!

妈妈在安慰哭泣的小女孩
对此,有经验的老人们就说小孩子就这样。常言道:小孩见了娘,无事哭三场”,这是因为在孩子眼里,自己的妈妈才是最亲近的的人,所以在妈妈面前就充分放松自己,展现真实的自我。
宝宝粘着妈妈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准确地说,是一种依恋行为。它是婴幼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连结,也是婴幼儿逐渐实现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由于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妈妈照顾宝宝,所以大多数小宝宝都会表现出对妈妈特别依恋。
心理学家鲍尔贝曾专门研究过母亲与儿童分离对儿童以后行为的影响,他得出的结论是:婴幼儿与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幼儿既可找到满足,又可以找到愉快。安全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我信任,并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侣与后代和乐相处。”
所以说宝宝的粘人状况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大可不必太过焦虑,反而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

快乐的孩子和妈妈一起在草地上玩吹泡泡
解读:为什么小宝宝总爱让妈妈抱,总是粘着妈妈呢?一、小宝宝之所以特别粘妈妈是出于人类的本能,这种现象在科学上解释为印随行为”。
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这就是"印随行为"。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灰雁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雁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那组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雁就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总是跟随着洛伦兹。当把两组小雁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时,一提起箱子,小雁就会分成两组:一组跑向洛伦兹,另一组跑向母雁。并且这些在孵化箱中孵出来的小雁即使到了成年,依然会紧跟洛伦兹。
人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小孩子一出生一般最先见到的人是妈妈,日常陪伴左右的也是妈妈,所以在特定阶段会对妈妈有一种依赖心理,想一直跟随着妈妈,就导致宝宝特别喜欢粘着妈妈。
二、妈妈是宝宝最为依赖和熟悉的人。宝宝从胎儿期就通过脐带从妈妈那里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通过妈妈感知世界,对妈妈的心跳、妈妈的情绪,甚至妈妈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熟悉,所以妈妈是宝宝最为熟悉的人。宝宝出生后妈妈也是陪伴宝宝最多的人,要给宝宝喂奶、照顾宝宝,对他们来说,妈妈的怀抱才是最温暖的,在妈妈的怀抱中可以安然地感受妈妈的气息。
三、宝宝缺乏安全感,就会对妈妈特别依恋。只有在被妈妈抱着的时候,孩子才能跟妈妈更亲近。
孩子由于个头小,和妈妈交流往往需要仰视,心里会感觉到压抑,所以喜欢被妈妈抱在怀里,这样才能感觉到温暖和安全。并且由于周围的世界对小孩子来说充满好奇,既想探知又心存畏惧,而妈妈无疑是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人,是他的守护神,所以在妈妈的怀里会感到特别安全!

父母陪孩子愉快地玩耍
如何应对宝宝的粘人现象呢?一、不管是妈妈还是其他人都应正确对待这一现象。有的爷爷奶奶一见到小孩守着妈妈哭闹,妈妈怎么也哄不好,就嫌弃妈妈不会哄孩子,令妈妈很伤自尊。妈妈应放平心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孩子对自己的依恋,这恰恰反应出孩子对自己的强烈需要,并不是自己照看不好孩子。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妈妈因为孩子老是哭闹,家人总是责怪自己看不好孩子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导致精神恍惚,孩子一哭闹就特紧张,害怕受到责骂。那天因为老公快到家了,孩子又哭起来,情急之下竟然将孩子放入滚烫的洗澡水中,导致孩子因大面积烫伤而失去了生命!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家人追悔莫及!
二、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冷漠处理。
有的孩子哭着喊着要妈妈,离开一小会儿都不行,妈妈因为着急别的事情处理不了,就很生气,把哭闹的孩子晾在一边,不去理他。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会让孩子更加恐惧,认为你不要他了,结果只会使孩子越来越粘人。
记得以前的时候,经常碰到我一位邻居将两岁的儿子关在门外,任由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就是不给他开门,看着好可怜。我实在看不下去就给他叫开门,这位妈妈就对我诉苦孩子怎样老粘着她,让她很烦,所以将他关在门外进行惩罚。这个孩子长大后看人的眼光也总是怯怯的,就是小时候留下的心理阴影。

悲伤的小男孩独自坐在楼梯上
三、不要以不要你”的言辞来威胁孩子!
有次我表妹来我家玩,她的孩子一刻都不离身,表妹让孩子去跟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结果孩子大哭大闹着说要妈妈,要妈妈”,表妹尴尬又气急地说:再闹就不要你了!”吓得孩子怯怯的,委屈地呆在那里一个劲地抹眼泪。
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一味地拒绝孩子,对孩子说不要你了”,表现出很烦的样子,孩子就会真的以为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会感到孤独无助,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四、妈妈不管多忙,一定要抽时间多陪陪孩子。1-3岁的宝宝粘人,说明他很孤单,希望有人陪他玩,所以要多与孩子进行感情方面的交流,或者陪孩子一起玩互动小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和陪伴,不感到孤单。
研究证明,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有父母陪伴,孩子会特别专注和认真,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他会感到很失落,父母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表达方式。
五、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外面的世界才是精彩的,孩子不能封闭在家里,让他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既能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作为妈妈要知道你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对于孩子特别粘妈妈的这种行为,相信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定会逐渐改善的,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陪孩子安然度过这一特定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