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过《小欢喜》的朋友们,是不是和我一样都希望,做个杨杨的妈,一凡的爸,运气好点儿再有个磊儿一样的娃。
家有高三毕业生,妈妈们见面就聊孩子,原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你看谁谁家孩子,"学习好,纪律好,唱歌好,跳舞好,在学校表现也很好,真待人亲……"那都是人家的孩子。
①
你再看看咱的……
妈妈1:哎,那真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妈妈2:快点考完吧,我试着磕了!
妈妈3:我不管了,反正我尽力了,考啥样算啥样吧……
妈妈4:***妈妈真够用心,所有的补习班都报了!不过孩子好像这次考的又不咋地!还是年级后百分之十五。
妈妈5:哎呀别提了,数学课一对一辅导,一节补习费1500元,一周一节;其他五科,上小组课,一节课300,每学期20周算,不包括假期每学期6万补习,假期算上那就是10万左右。问题是钱是花了,时间也搭上了,考的还是不好啊,愁死个银呢!
妈妈6:哎,不写作业,天天抱着个手机,吃饭都不放下,气死了,都高三了,一点儿不着急。
妈妈7:俺那个也是,拿着手机,天天自嗨,作业不写,最后开学前,噼哩噗噜一顿抄答案,写的不知所云,寥寥草草交上。
妈妈8: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回家就摸手机,巴拉巴拉,咱也不知道人家看什么玩意儿,就没心思去写作业,去复习备考,丝毫看不出人家是高三学生,没有紧迫感。
妈妈9:俺家那个,完了,管不了,小时候不听话还能打,现在不能打,也打不了,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天天都快气疯了。
妈妈10:我不管,我就拽着耳朵,还是要打,他听话,打不还手,没考好,也道歉,可就是不去努力学。回家就玩手机玩游戏,还吃什么鸡。
妈妈11:哎,俺那个我不管,也没时间管,天天为做生意奔波,哪有时间管他,我到家都十一二点了,累的要死,根本没心思管他,爱咋滴咋滴吧!不缺他吃,不缺他喝。考不上,他自己不后悔就行,反正我尽力了。
……
焦躁不安的妈妈岂止这几个,每个高三学生家里都有个焦躁不安的妈妈。看起来比孩子更着急,个个都是英子妈妈,个个都想有一个磊儿这样的孩子,很难做到杨杨妈妈那么心平气和,知书达理,很难走到孩子心里,很难进行平等交流沟通。
你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所有的起早贪黑,所有的披星戴月,懂事的孩子感觉对不起,没有你期待的那么优秀,觉得辜负了你;不懂事的感觉是应该的,所有的叮咛所有的嘱咐在他们看来是你啰里啰嗦,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孩子缺少了感恩与敬畏。也就不会心怀感恩,负重前行。有目标,有行动,方能百战百胜,抵达理想彼岸,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②
家有高三学生,对所有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不光是对孩子来说,对家长更是如此。家长们殚精竭虑,时时处处都为孩子着想,学生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家长们很是头疼如何与孩子相处,一句"我都是为你好"的发心是好的,可是又有几个孩子能领情。矛盾便会从出不穷。既然双方都知道爱的无私,那就要共同努力,爱,注意方式方法。
不要无谓唠叨。
高三学生的学校生活本来就紧张,导致学生心理或多或少有一些压力正在不断加大。这个时候的家长不要一味的抓着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信条,希望孩子考一个名牌大学,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夙愿,不然丢了自己在同事亲戚朋友中的所谓的面子,而在在言语上逼迫自己的孩子。其实,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用来复习功课更好。否则,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不差的。
不要过于攀比。
不要对自己的孩子说谁谁谁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了”,谁谁谁的小孩又拿什么大奖了”,你比谁谁谁吃得好,怎么学习不如人家呢”......诸如此类的话说出口的话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你看得到的成绩,孩子一样看得到,他们已经长大了,同样会因为没有获的某个奖项或是达到某个成绩伤心。你的一两句话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看不起自己,进而直接就否定自己。孩子失去了信心,还有什么能让他前进!
要及时鼓励。
偶尔成绩下滑,不是孩子的失败,只是一次小小的失利,这并不代表孩子今后就不会再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怒骂、责怪、贬低、甚至无端恐吓孩子是学生高考前杀人不眨眼的凶器,拿着这把武器的家长们需要注意,否则,会追悔莫及。及时鼓励孩子,理解孩子,让他明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在你的心中他们是最棒的,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基础班方一凡由399分考到456分,对他来说这就是进步,并且是很大的进步,作为妈妈的童文洁,不应该歇斯底里的去挖苦他,都两个月了没见到进步,有的时候你需要横向比较,有时候你纵向比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毕竟他是基础班的孩子。管理孩子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及时看到孩子亮点,及时鼓励,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要过分溺爱。
家有高三学生,紧张不可避免,但是没有必要因为紧张就放弃生活中正在进行的其他工作,比如上班。有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请年假照顾孩子,甚至有的辞去现有的工作,为的就是实现成龙成凤的梦想。人如果突然闲下来,会找不到归属感,就像是正在上班的人突然退休,不知道该做什么,无法适应了。这样烦躁不安的人会莫名其妙给别人压力,特别是孩子。英子妈妈辞去春风中学的工作,无非就是想有更多的时间关心陪伴英子,压力无形中转移到孩子身上,结果可想而知。过分的溺爱,会适得其反。家长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孩子该做的家务也还是要做的,饮食上做好营养供给充足,精神上保持适度放松状态,其他需要什么准备什么,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给点空间,不必太严。
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找得到合理的出口,听着相声能自嗨,你就让他尽情嗨去吧。高三学生脑中的弦比家长要紧,可谓一触即发”,断了的话,两败俱伤,甚至酿下多少不可挽回的悲剧。有的家长把有线电视停了,网络断了,手机没收了,高考无关课外书不让看,生怕影响孩子学习。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孩子有孩子的压力,他也需要发泄,不靠吼,那就让他们唱吧。
如果他们因为一些想不通的问题烦躁了,不要打扰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给他们一点思考的空间,他们会明白你的苦心的。看过小欢喜的家长,这方面多学学季杨杨的爸爸妈妈。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作为家长,要用全部的爱心与耐心,敲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让每一个孩子找回自信,扬起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风帆。默默付出静待花开。
《老师,好》中,余校常说,不要过早给孩子贴标签!
你眼中的问题孩子,也许将来会成长为夜空中那颗最耀眼的星!
曾看过一个故事,叫做《状元与乞丐》。故事讲述的是,有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被算卦先生断定一个是乞丐命,一个是状元命。那个被预言将来会成为乞丐的孩子,从小受尽白眼,但是家长严格管教,他也从不放弃自己,在逆境中一直发愤自强。而那个被预言要当状元的孩子则在大人的溺爱下百般骄纵,不学无术。最后,乞丐成了状元,而状元却沦为了乞丐。
可见,状元或是乞丐,都只是人为贴上去的一些标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花,一开始就会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