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对孩子进行暴力”,可能你还不知道!
前几天和朋友参加了一个观影会,观看的影片是《小委托人》,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后妈虐待一对姐弟,弟弟不幸被虐待致死,姐姐最后在良心律师的帮助下把妈妈绳之以法的故事。看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大部分的人认为家暴就是动手打人,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另外一种你没有觉察到的家暴”——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大家经常会忽视的一种暴力”,它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很多情况下,青少年遭受语言暴力居多,它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真心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他们使用了语言暴力。
观影会上一位观影者分享了身边发生的事例
他是开书店的,一天晚上有一个男孩来到书店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店长过去把他叫醒,告诉他很晚了,该回家了。
那个男孩不想走,后来说了实话,原来是跟父母吵架,赌气离家出走。
于是店长就帮男孩打电话给妈妈,但是电话一接通,对方很凶地说:我就是不要他了,让他不要回家了,他不是我儿子。”电话开的是免提,男孩听到委屈地大喊:你看,我就知道是这样,她老是这样子说,我还怎么回家。”
然后男孩就走了。过了一会儿,男孩妈妈又给书店打电话说:我是XX妈妈,孩子还在书店吗?我刚才就是故意说的,想让他知道我很生气,让他知道这件事情后果很严重......”店长把家长教育了一番。
父母一句脱口而出的气话,很容易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伤疤,在他们下次犯错或者失败的时候,这些话会在脑子里反复的出现,形成暗示效果,这些语言暴力会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当出现了严重后果,家长就追悔莫及。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应该听自己的,对家长应绝对服从,从而不顾孩子内心的需要,对孩子态度强势。
有些家长自己从小就是父母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再教育自己孩子时又转嫁到自己孩子身上。还有些家长自己在外界受到压力后产生情绪,回到家教育孩子时不自觉地把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我就是一个语言暴力的受害者,我的母亲有很深的传统观念,一切事情都要按照她的喜好。
你怎么这么笨”你还不如你妹妹”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写的是人写的字吗”人家都会你怎么都不会”你怎么和你爸一样没出息”你还好意思吃我做的饭?都白瞎了”等等,都是我母亲经常说的,伤我最深的是她当着我好多亲戚朋友和同学的面说,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如果我对这样的语言进行反击,还是架不住母亲的专制”,她会说:我说一句,你有十句等着!”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理由!”她觉得我是顶嘴,并不会听取我的意见。时间长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在母亲那里,一直都是否定、质疑,从来没有夸赞或是鼓励过我。即使我小学曾得过全校第一,那时奖品是两个书包,她也没什么反应。只是笑一笑说以后不用买书包了,甚至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把另外一个书包给妹妹用。
慢慢地我很少跟家里沟通我的学习情况,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我也很少跟母亲沟通工作上的事情,告诉她得到的回复永远都是那有什么用?”。刚开始还耐心地解释我的工作内容,得到的回应还是我不信,那能有做你专业的工作好?大学都白上了!”
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打孩子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打孩子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打孩子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
谢勇《语言暴力》
如果孩子在经常实施语言暴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
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暴虐、逃避问题、不会处理正常人际关系,甚至青少年犯罪和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正相关。
虽然一直饱受语言暴力的痛苦,但庆幸的是大学一毕业就转行进入教育行业,让我一边学习一路成长,身边朋友和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也让我变得豁然开朗。
读到这里,有些家长是不是应该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说的话了呢?请现在开始改变吧!
1.与孩子保持平等
首先要知道我们说的哪些话属于语言暴力的范畴,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的杜绝语言暴力,要始终和孩子保持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
在心理上与孩子保持平等,不要觉得他是弱小的,就要对我们完全服从,一定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2.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父母一定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十全十美的,毕竟我们也不完美。家长不能太贪心,如果你既想让孩子合群,又想让他有个性;既想让他活泼,又想让他安静,那你一定会失望。所以做家长的必须先得想清楚,在你心里到底想要培养怎样性格的孩子。
既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量身定做的孩子,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孩子的优缺点各是什么,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是做家长的智慧。
如果总是纠结于孩子没有的,并且通过努力也达不到的特质,我们辛苦不说,和孩子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差。
谢勇《语言暴力》
3.别把负面情绪带回家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回家时心情不好,必然会看孩子不顺眼,当孩子犯了一点错,换成平时也许只是心平气和地给他讲讲道理,可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就很容易莫名其妙的把火撒在孩子身上,孩子无形中成了自己的出气筒”。
4.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家长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说话是以鼓励为主,还是以打击为主;是以赞扬为主,还是以批评为主?
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自然会以赞扬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反之则会经常批评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家长最应该做的首先是改变自己的视角,然后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
如果平时经常批评孩子,在话要说出口之前,就要有意识地告诫自己,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必须要批评他,还是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改变他。
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共勉之。
谢勇《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