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成绩好的秘诀是什么?家长必看!

好多孩子痴迷游戏,那是因为他们能从游戏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因而乐此不疲,动力无穷。如果能够把这种动力迁移到学习上,也必然会点燃起孩子内心努力学习的热情。

让孩子学习起来像玩游戏那样有动力,这个前景很美好,但现实却很不理想。当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时,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自然更不会有学习的内驱力。下面,给家长递上4根火柴棒,希望能够点燃孩子内心努力学习的小火苗。

1

与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当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很重要的是事先把做这件事的重要性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即以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方法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孩子,这样有助于和孩子的合作。

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一位家长在与儿子讨论的时候,儿子问了句:如果我有兴趣做开卡车收垃圾的工作,怎么办?”

他这样告诉儿子:如果你上完大学,觉得开卡车收垃圾确实是你兴趣所在、能发挥你的才能,那我希望你能在收垃圾的过程中做个有心人,研究怎样改善现有系统而更有利于环保,那你将会成为世界上最用心、最棒的收垃圾员!”

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才能,并发挥这个才能,用它去为他人和社会服务。这样从事这项工作才会让你开心,觉得有意义。反之,如果你的才能不能用在收垃圾上,你会觉得收垃圾工作很枯燥,它也不会给你带来快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各种能力和技能会给予你更多自主选择行业的机会。

对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1.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2.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3.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

2

让孩子体会到学习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

有人说,教育最大的秘诀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人是一种趋利性的生物,毋庸置疑的是,和玩游戏有成就感的心理相类似,一旦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孩子将会对学习投入源源不断的热情,变被动式的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孩子能体验到某个学习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那么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对这个学习行为坚持下去。如果他感到某个学习行为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的成就感,相反,带来的是挫折感,那么,他就可能消极对待这个学习行为,甚至是难以坚持下去了。

如同成年人在工作上有了成就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样,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秘诀就是六个字:有学习成就感。

一个人天天做一件事情,没有成就哪来兴趣?但是孩子的成绩拿不出手,班级里老师只表扬几个前5名的孩子,你怎么让自己的孩子有成就感呢?我们其实可以这样做:学期末了,家长跟孩子说: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个学期你学了什么?语文,妈妈记得你学了什么,数学,妈妈记得你学了什么。宝宝,你看,多有成就,这个学期学了这么多东西,真有成就。妈妈在工作单位里,这一个学期,妈妈大概做了什么,妈妈是那样的成就,你是这样的成就。”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开心,原来自己在学校里的成就可以这样来理解,不是前5名才有成就,那这个小孩就会增添了信心,拥有学习热情啦!

3

与孩子一起检查执行的情况。一个人每天去劳动,如果劳动成果没人分享,对劳动的热情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小孩子也是一样,要让他有学习热情就要让他觉得有人愿意跟他分享一天的学习收获。

孩子回到家,妈妈可以每天挑着问问:宝宝,你们今天语文学了些什么?”今天数学学了些什么?”然后要学会示弱,告诉孩子:妈妈这些都忘记了,你来做妈妈的小老师吧。”

这样分享了孩子的劳动成果也会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成绩出来后,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怎样改进,直到孩子自己会做总结,用心去改,就好了。不要太频繁查孩子的成绩,家长容易对孩子的每个错误过于关注,接着就情不自禁地想修正”孩子的每一个错误,从而引起家长与孩子的冲突。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家长应该把握大方向,看得更远。

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允许孩子犯些错误,反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调动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孩子成长了、懂事了,我们也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通过失败的经历去思考、总结、改进和成长,那这段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远比孩子在家长扶持监护下的优秀成绩来得重要得多。

4

心中有目标,学习才会有热情。学习与行路相似,在努力的过程中,里程标志对自己会是很大的鼓励。我们知道,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的丧失,将导致求知欲的减退甚至丧失。

而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了看得见的实际成果,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自己去挑战下一个目标。

哪些是有激励作用的目标?通过设置一系列短期的、具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孩子可以得到定期反馈,从而相信自己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并相信自己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有激励作用的目标通常是:

1、明确的目标如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是不明确的,不如改为我想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

2、具体的目标目标最好是能够量化的,如我要学好英语”这样一个目标就是不具体的,它过于笼统,无法执行,也无法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不如改为我要每天记10个英语单词”。

3、合理的目标目标要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一个现在数学基础很差的孩子制定了本学期末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名”的目标,就是不合理的,而制定比上学期多考10分”这样的目标则是有可能达到的。

4、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如果目标太容易达到,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目标要对孩子提出难度适中的挑战,使孩子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比如,写一篇英语作文看起来很难,不过我确信自己能做到。

5、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如果实现目标的期限太长,同样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要把长期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的小目标。比如,到这个月底之前,我要学会用英语从1数到100。

当然,孩子也需要长远的目标(如上大学、成为一名宇航员等),但是这样一些目标常常太笼统和抽象,无法指导当下的行为。因此,要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使孩子的兴趣得到长远的发展。

心理学家还区分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掌握目标是一种获取更多的额外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愿望,如掌握投篮的技能,提高球技。成绩目标是想要表现自己,使自己在他人眼里看起来有能力,如加入学校篮球队、投篮得分更高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设定掌握目标是最理想的情形。 有掌握目标的孩子在课程上注意力更集中,能有效加工信息,对学习、努力和失败有健康的看法。”他们明白,学习是一个需要努力并在暂时的挫折面前也要坚持不懈的过程。相反,持有成绩目标的孩子可能会避开挑战性的任务,并会对测验和其他学习任务均过度焦虑。

在当今学校,成绩目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学校会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筛选,孩子也会将同伴的表现作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然而,从长远上看,掌握目标才是最可能导向有效学习的目标。

父母应鼓励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掌握目标上。让孩子知道,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也会不断地犯错误。让孩子看到,他正在取得重大的进步。要求孩子理解而不是简单记忆学习材料。鼓励孩子不要将同学视为自身进步的参照点,而要关注于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些方法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特别有益。

从现在起,用心点燃孩子主动学习、爱上学习的小火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