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引起热议,叫好者有之,质疑者也不少。本人觉得孩子犯错让家长陪读”这一惩戒措施最难落实。
屡次犯错,老师教育不了的学生,大都是家庭有点问题的学生,或者父母太忙碌,无暇管教孩子;或者家庭不完整,没人管教孩子;或者父母不懂事,不会管教孩子。无论哪一种情况,让家长到学校陪读,都是很难落实的。
先说父母太忙碌,无暇管教孩子的家庭,有不少是家庭收入过低,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管教,老人管教不了,才导致孩子成问题学生。这样的家庭,你让家长到校陪读,有可能吗?
再说家庭不完整,无人管教孩子的家庭。这些家庭基本上都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社会了,你让家长陪读能落实吗?
更难办的是不懂事的家长,他家之所以会出现熊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一样熊。你让他到学校陪读,能让学生变好吗?
让家长到学校陪读,等于把这个学生入另册了,也就是老师不再管他,把对这个学生教育的责任完全转嫁给家长了。但是,家长的认识水平、教育思想、价值取向、是非标准能和老师完全一样吗?家长不能遵守学校纪律怎么办?家长不认同老师的教育管理怎么办?家长跟老师的教育管理发生冲突怎么办?教育管理一个熊孩子就够麻烦了,再让老师天天花费精力和家长沟通,那不更加重老师的负担吗?
基于此,本人认为,让家长陪读这种惩戒措施,是不合适的。学校教育是靠教师来完成的,必须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绝不能削弱。对于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按照学校纪律规定管理不了的学生,就送工读学校,进行专门的强制性教育矫正。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家长是望子成龙的,学生是追求成长和进步的,这三个方面目标完全是一致的。一致了,学生就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尊重教师的权威,家长就会支持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包括适度的惩戒。不一致,就会矛盾百出,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家长有意见,老师受委屈。扩大工读学校招生规模,凡是老师教育不了的,统统送工读学校强制教育,哪里用得上家长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