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庭教育,我们不是为了“赢了孩子”,而是为了“赢得孩子”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比起孕育孩子,教育孩子才是最有挑战的。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情见仁见智,没有一个标准的教育方案来让父母跟着学的,我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摸索出一套自己教育孩子的路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能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不会一样。

孩子在成长,作为家长的你需要去学习怎样做,才能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很多中国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和管教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带有一种强迫孩子服从的个人意愿,殊不知孩子表面上顺从,心里的潜台词却有可能是怎么着,我就不服。又或者你跟孩子吼,你服不服。你有本事再说一遍。有的孩子可能连顺从都不屑,他直接吼回去,我就不服,我再说一遍了,你能怎么办吧?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被孩子逼的情绪失控的时候,继而对孩子发火大吼,甚至是把孩子关在黑漆漆的门外。这样的行为都是家长在给自己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找出口,有可能把工作中的不如意带回家中,继而把情绪施加到孩子身上。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如果你今天春风得意,老板宣布给你升职加薪,回家发现孩子没有好好完成作业,你是什么感受?

而假设你今天在办公室遇到一堆倒霉的事情,你又累又失望,回家发现孩子没有好好完成作业,你又是什么感受?同样的孩子,同样的事情,困扰我们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你将愤怒化成控制孩子的武器,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直接被忽略了。

他需要为了平息你的怒火,或者为了哄得你开心,而强迫自己做一些本可以不做的事情,去为你的情绪负责。在这样的一场冲突中,你即使赢了孩子,内心想必也不是很有成就感。因为你亲手砍断了你们之间亲子沟通的桥梁,你失去了赢得孩子爱和信任的机会。这里有两个概念大家看一下,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五岁的小男孩球球偷了商店里的口香糖,妈妈知道了以后问儿子为什么会去偷口香糖呢?球球不以为然的说,反正商店里有那么多口香糖。妈妈没有吼孩子,而是温柔地跟孩子说,不管商店里面有多少东西,都是老板的,老板需要卖出每一个小东西来养家糊口。假如每个小孩子都去商店里偷一块口香糖,那商店岂不是要关门了? 妈妈给他讲了小时偷针,长大偷银的故事。球球知道自己错了,主动把口香糖还回去了,老板不但没有怪球球,还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妈妈通过对球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球球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凭吼叫来强迫孩子承认错误,这样才是赢得了孩子。遇到孩子做错事的行为,我们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但不是宽恕孩子的行为。同情并不代表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当我们用共赢的合作方式去解决挑战时,孩子才会得到来自你的尊重,并跟你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也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会更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我们和孩子之间需要真诚,当我们真正赢得了孩子,才会让你和孩子的相处更加轻松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