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一张图让你了解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孩子思维的根本性差异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疾病,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场景一,图片中兔子与蘑菇玩玩具

在普通的孩子眼里,这是一个小兔子姐姐和蘑菇弟弟在玩积木,两个人一起互动,有眼神交流,有语言沟通,而这一堆五颜六色的积木则是连接他们两人之间的一个纽带,和一个工具。
在孤独症孩子的眼里,兔子在坐着,蘑菇弟弟在旁边,兔子(有蝴蝶结) 积木(黑、绿、白、黄 、红色*4) 蘑菇弟弟(头大、脸圆),三个部分之间互不牵扯。
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最先去识别个体(兔子,蘑菇,积木),而且积木也是个体,而且是和蘑菇以及兔子是同级别的平行关系,而属于个体的属性(如玩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则依附在个体之上。

场景二,小姑娘挤牙膏刷牙的过程

普通儿童眼中:小姐姐先挤牙膏再刷牙最后擦嘴,这样的一列动作是连贯的,有顺序的,他们很清晰的知道,这是同一个人按照某个顺序或者时间规律在做事。
孤独症儿童眼中:大姐姐在挤牙膏,小妹妹在刷牙,隔壁家的小兰在擦嘴。在他们看来,这是穿同样衣服长相类似的三个人。没有时间概念以及时间的关联,这就是自闭症儿童第一反应。
场景三,玩电脑多任务同时进行

这个比较好理解,以玩电脑为例,普通孩子可以一边刷头条一边听歌一边聊天。
但是孤独症儿童只能专心处理一件事。参照下图,只能做完一个再开展另外一个工作。

目前全世界还未找到孤独症产生的原因,目前只能证实孤独症患者的基因和正常人的基因有异,像环境污染、饮用水改变、农药过分使用、甚至人类居住高楼等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基因的变异,并且自闭症有较高的遗传可能性。

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他们本身也许并不痛苦,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无争。孤独症不像肢体障残那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正常人无法与其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孤独症患者终生都需要家人的照顾。

每一个孤独症患者都是降临人间的寂寞天使,需要更用心才有可能敲开他们的心房,多点关怀,多点耐心,这世界本就不同,但爱与温暖可以流动……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有趣实用的心理学小知识尽在山东道心心理学院,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