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一个孩子,几乎每次见到他,他都能脏出一个新高度。衣服不整洁不说,夏天的时候腿上身上常常有擦过汗一道道黑色的痕迹,甚至有次不知道是因为感冒还是怎么回事,鼻涕竟然就挂在嘴边风干了也不擦一下,每次一问孩子的标准答案都是"没关系,反正待会回家妈妈会帮我弄"…….
本来以为是这个孩子家里的卫生习惯不大好,可谁知道孩子妈妈说"我们家人都很爱干净,很勤快的,谁知道在他为什么这么懒"这个妈妈也是一脸疑问。
其实,孩子的懒,常常是由大人造成的。
不信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孩子不满一岁的时候,他要求要自己吃饭,你怕他吃不饱,拒绝了;当孩子2岁的时候,看到你在浇花,也想要浇花,你说会弄湿衣服,拒绝了;当孩子3岁的时候,看到你扫地,也想要扫地,你怕他碰掉了花瓶,拒绝了…….
这些都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大人们习惯性地回绝和爱护,不知不觉的,就把孩子养懒了。
喜欢帮忙包办
孩子刚刚开始学穿衣,可能找到一个袖子再穿进去就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久,家长怕孩子着凉,总会帮孩子代劳。这种帮助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就是一种"添乱",父母的"包办"就是在提醒孩子"无能",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这种"添乱",懒孩子就这么养成了。
想要孩子勤快,父母要学会"示弱",孩子上学都是由父母来收拾书包,如果某天少拿了一样东西,孩子回家来必然会对父母产生抱怨"妈妈都怪你,怎么不把橡皮泥放进去,害得我被老师批评……."这时,父母有必要"示弱",晚上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今天不舒服,不能帮你收拾书包了,全靠你自己了,需要带什么还记得吗"放心,他肯定能收拾的好好的。如果此时父母可以在给孩子一点小小的鼓励,比如当着众人的面"无意"的夸孩子:他自己收拾书包啥的可好了,比我之前给他弄得还要仔细,第二天要用的东西一件不落。相信孩子会更有信心自己做。
喜欢催促孩子
快点吃饭、快点穿衣服、快点出门、快走……非常多的大人特别热衷于频繁的催促孩子,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催促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效果就越低?。孩子不仅没有变得勤快利落,反而让孩子更加懒散拖拉。
这是孩子已经把你的催促信息屏蔽掉了,反正爸妈会着急催我的,我不用担心。
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和孩子事前定好约定。比如上学早起这件事,父母最多叫孩子三次,如果孩子不起,大可以让她迟到一两次,进不去幼儿园门或者会被老师批评都由她自己承担,渐渐地,孩子就会明白早期的意义和迟到要承担的责任。慢慢的孩子不用你催促,他就会自己起床收拾,做好上学准备。
喜欢责骂孩子
如果孩子还是意识到要帮助家人做些家务的时候,千万不要辜负孩子的好意。比如饭后主动帮助收拾碗筷,那么家长就不要埋怨孩子收拾的不彻底,毛躁、偷工减料,而是一面肯定孩子的成长,感谢孩子参与到劳动中,另一方面稍稍指出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今天帮妈妈收拾碗筷,妈妈觉得太幸福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好帮手,可是妈妈好像发现少了两只碗,你能帮我去找找吗"此时,孩子不但得到了你的感谢和赞许,还有你的求助,从而获得了自豪感,未来他们做事的时候会积极的想办法把事情做的更好。
孩子懒,说到底还是因为家长给与的保护太多太全,试着让孩子自己来,他们能做的比你想到的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