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双胎日常(上)

​前言

自从有了双胞胎女儿以后,柠檬爸爸带娃出门的回头率就扶摇直上。除了其它父母羡慕的眼光外,还有阿姨们不绝于耳的赞叹声:一对双儿,好安逸哟!好巴适哟!一次性就带大了”。当然也会经常被问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比如:他们是一对双吗?”;一对双好带吗,他们打架吗?”;他们两个一样吗?”;是龙凤胎还是两个一样呀?”;你们家里是不是有双胞胎基因啊?”。

首先,简单科普一下双胞胎的基本常识。

双胞胎是什么

双胞胎分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

同卵双胞胎是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因此他们性别相同,且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有时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难以分辨,这就是所谓的同卵双生。

简单点说的话,就是本来一个受精卵,但由于某种未知自然力量复制了一个自己,其他跟单胎没有任何区别。有点类似现在科学领域的基因工程,但不同于基因工程的人为制造,这是自然社会的自然馈赠,纯粹是偶然发生的现象。

以上就科学的解释了同卵的三个问题:1、不可能是龙凤胎;2、不需要有双胞胎基因;3、长相基本一样,但还是有细微差别。

异卵双胞胎是因为"母亲的卵巢同时排出两个卵子,并且分别受精成胎。"异卵双胞胎与家族遗传(尤其是母系遗传)、人种(黑人较多)、母亲年龄较大者、生产次数较多者有关。

双胞胎类型

当然,在医学领域还有其它不同维度的解释,比如:单绒双羊、双绒双羊,这些都与双胞胎的类型无关,就不多做解释了。

双胞胎好带吗

双胞胎好带吗,是不是真的就一次性带大?

首先,我想对阿姨们说一句:这种传统的带娃观念真的要不得。

我有80后农村孩子典型的童年标签,留守老家、外婆代养、给钱就行,这些都是我和很多小伙伴们经历过的。周遭环境对孩子心理活动和性格的影响没人关注;日常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没人关注,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也,x娃子又长高啦!”;更甚者还要帮衬父母干农活,就更别提他们的身心健康啦。

甚至现在和父母谈到这个话题,他们仍会甩下一句话:把你养大就不错了,比我们那个时候没饭吃的时候好多了!”

当然,我不否认先人们条件艰苦,把我们拉扯大也确实不容易。但问题是现在已经21世纪了,你们不能拿着自己老旧的观点和自我经历来审视现在的儿童教育。

这也充分证明了阿姨们的观点:好养赖养,养活就行”;多生几个,一次性就养大算了,大的还可以带小的”;先生了再说,总有办法”。

总之一句话,不生娃是你不对,生了娃能养活就行。

再回到双胞胎好不好带,是不是一次性就带大的话题。

首先,在小孩没有太多自我认知概念的时候,确实能够一次带俩,主要也就是换换纸尿裤等日常事务,孩子也不会有太多不乐意,但除了睡觉。

但是,小孩稍微大一点有自我意识的时候,难带的放大效应就越发明显了。

首先,现代的育儿理念讲究德智体共同发展,更加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并不只是所谓拉扯大就可以了。

其次,双胞胎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除了长相相似,其它可能都不一样,比如:性格、习惯、爱好等。

只要不一样,就会有分歧,他们会因此制造各种各样让人意向不到的麻烦(后续文章会阐述)。所以,怎么可能出生是Double,养的时候是Single,最后回报又是Double呢?!而且,这也不符合逻辑呀。

大妈们以为的"1+1=1",常人逻辑以为的"1+1=2",到了我们这里却成了"1+1=3"。

当然,有时候也能如阿姨们所说,捞点小便宜,比如:一次买两样东西好讲价;两个孩子更不容易孤单,可以形成自己的圈子互相学习交流,更早区分你我,有独立意识;再长大点的时候可以互相帮衬等。

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而双胞胎的抚养也是一样,旁人看到的只有温馨和幸福感,而背后的辛酸和付出也只有当事人独自承受。不只是双胞胎,所有孩童教育都是如此。

想知道更多双胎有趣日常,请关注公众号柠檬仙豆”:一个立志改变自己并成为合格奶爸的产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