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两大误区

新手父母在受到贵人语迟”的影响,忽略了孩子语言的正常发展规律,到了2岁、3岁还是没有语言的出现,这时间父母才引起重视。我家娃即使这种情况,在3岁时间由于语言问题到儿童医院进行检查,医生根据我们的一些描述情况和对孩子的评估和检查,最终给带上了非典型自闭症”的大帽子,这帽子戴上去再想去掉可是真难啊,为此我们家也走上了闭娃康复的这条唯一道路。

根据2013年美国DSM-5标准,自闭症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这两个大症状,语言障碍在DSM-5的标准中已经剔除了,但是语言是我们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交往工具,是我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尤其自闭症儿童,本身存在社交障碍情况下,语言的重要性则更明显。虽然自闭症的核心不在语言,但是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我家娃在最近半年的机构训练中,有一项目专门的语言课程,训练的半年了孩子的语言有了一些进步,目前都是鹦鹉学舌”阶段,真正的有意识语言还没有出现,我也在想着问题,这个语言的训练到底是对对是错?要是错了。错在哪里呢?

直到我看到甄岳来老师所写的《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一书,才明白我家娃语言康复训练的误区在哪里!

一、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忽略了启发孩子去理解使用语言的意义,甚至剥夺了孩子使用语言满足需要的机会。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教育上会陷入这种误区呢?主要是我们忽略了语言”作为人类沟通工具本身的特点。

我们人类的生理需求是最原始的动因,通过学习语言,人类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这个结果使得语言得以强化,然后推动人们更好的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个体语言的发展,从某种角度看,是人类语言产生、发展的缩影。如果我们从源头上就人为的剥夺了孩子使用语言的需要,无异于釜底抽薪,再怎么煽风点火”,也难以凑效。理解语言的作用,使用语言实现交流目的,这才是语言训练的根本。只有抓到了这个根本,所有的语言形式训练才能有实际意义,切不可本末倒置。

现在回想起,我家娃在3岁以前,他的很多需求都被我们给提前满足了,还没张嘴啊”就已经把吃的送到嘴边,眼睛看一下,玩具有送到手边,一个细微的动作,就伴随这他需要的食物或者玩具的到来,这样完全把孩子的需求给提前满足,根本没有给孩子进行语言的环境,养成了孩子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获取的需求满足的坏习惯,导致对语言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应该说大多数自闭症家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父母过度的关怀孩子,使得孩子丧失了使用语言表达需求的机会。因为,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关怀与照顾,往往实在孩子没有使用语言表达之前,就已经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这对语言教育非常不利。

首先要把表达需求”还给孩子,再把语言工具交给孩子!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是是具有社会认同性的约定俗称的符号系统,而自闭症儿童因为社交障碍导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动作或者发音表达自己的需求。父母这时间往往凭借对孩子的了解和经验给予孩子这种需求于反馈,这让孩子达到了满足需求的目的,导致孩子认为他的表达是正确了,多次重复后,进一步强化了这个错误的行为。对此,我们作为父母要改变这种情况:

停止强化错误的沟通方式,让孩子原来的非社会化的表达失效,如果他原来的表达方式继续有效,孩子将难以学会真正的语言。

二、将语言单纯看成语言问题,没有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联系起来的观念,更没有具体的训练方法。

我家娃最近半年的语言学习,已经掌握了a o e i v ǖ p b m f 等拼音的发音和部分于此相关联的词,这说明自闭症孩子在学习一个字或词汇句子,并不是难点,经过反复示范,孩子是能够掌握的。但是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他们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掌握同等的词句,但是,在实际的人际沟通中,他们与人的语言交流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

自闭症儿童通常有这些情况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别人是否喜欢听,不管别人是否听得懂,说话的时候目光不看对方,自己说完转身就走了,不管对方的反应如何,不能围绕一个话题对话,别人谈话时间随便插话,和别人的话题又格格不入等等……”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不会说话”,这是在语言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非社会化”现象,这种现象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上面特别突出明显,甚至他们终生都会带有这种属性特点。而造成这种原因就是极端的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表达能力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

甄岳来老师在书中举个例子:

一个自闭症孩子在院里玩,看到花盆里的花开了,跑进屋和妈妈说:开了,开了!”妈妈以为孩子说炉子上的水壶,就回答说:我刚刚把水壶放上去,不用看,水没开呢”。孩子坚持说:开了,开了”,后来妈妈仔细询问才知道孩子说的是院子里的花开了。这种情况在自闭症孩子中经常发生,这就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交谈中,自闭症孩子思维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水平上,经常使用一些无主语的句子,他们以为自己明白的对方也明白,自己看到的对方也能看到了,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这时候的表达缺陷就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思维水平的局限性造成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制约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同时也是影响自闭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以,训练自闭症儿童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加社会化,才能使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社交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训练孩子的思维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培养孩子思维的逻辑能力。

例如,培养孩子对抽象事物的概括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对事物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这种关系是内在的、抽象的,孩子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才能理解这种抽象关系。

如果孩子理解水平较低,那么很多的人际交往中的抽象社会关系,孩子是难以理解的,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表达吗,必然就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鹦鹉学舌”。因此,在语言训练中,一定不要为了教语言而教语言,不能脱离思维能力的培养单纯的教语言,一定要在:培养孩子思维的基础上,学语言,用语言;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场景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就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自闭症孩子在语言康复训练的两个大的误区,希望我们后来的家长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让孩子的训练能有最佳的效果,达到我们语言康复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