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认识左右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
孩刚开始接触认识方向,尤其是认识左右,容易混淆也是正常的,课堂上这部分内容一课两课就结束了,但是家长在生活中要多带领孩子实践,才能熟能生巧,灵活掌握。
比如家长和孩子做做关于左右的游戏:
唱跳儿歌: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左脚去,我收回左脚来,我伸出左脚踩一踩一摆,左脚收回来;我伸出右脚去,我收回右脚来,我伸出右脚摆一摆,右脚收回来……
如此通过游戏告诉孩子左手左脚一边就是左”,右手右脚一边就是右”。
摸左右: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
给孩子下指令,让孩子摸。如:摸左耳、摸右耳、摸左眼、摸右眼、摸左腿、摸右腿、举左手、举右手、抬左脚(哎呀好臭)、抬右脚(哎呀熏倒了)……和孩子玩玩闹闹中辨别左右。
排排坐:爸爸妈妈分坐在孩子左右两侧,握住孩子的两手,让孩子说我的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然后在换位置我的左边是妈妈,右边是爸爸”,想一想,你在班级座位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把喜欢的玩具摆成一排(小玩偶或者小汽车或者各种形状的积木),说:请把左边第二个给我,右边第五个是什么?小兔子排在左边第几个?我最喜欢的是右边第三个,你猜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
生活中的有心提醒和引导:
如走到路口拐弯,向右拐,向左拐”;上下楼梯靠右走;过马路左右看;写字画画用右手,吃饭有右手,开枪用右手(左撇子除外)右手最忙碌。
有位有心的妈妈在孩子右手腕上系上一个小红绳,告诉孩子这边就是右边,在鞋子里边或者底下用贴纸做标记,让孩子不会穿错,这对孩子是一种视觉提示。也可以给孩子戴一个彩色装饰运动手环或手表,用不了多久孩子就分清了左右。父母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有心的父母时刻关注孩子,发现孩子的困难及时想办法,多花点心思,不要嘲笑指责,更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说你多少遍了左右都不分,笨死了”……
这些父母都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小孩,忘记是怎么长大的,忘记了很多成人看来很简单的事,孩子需要慢慢学习修炼熟练,罗马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第二,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导致。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把鞋穿反,他自己感觉不到,大人告诉他调过来,过后还会穿反。
这些孩子上学后很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方向感不好、平衡感差、读书跳行、写字b d不分、偏旁部首写反,或者丢笔画等。
表面上看只是左右不分,实际上孩子存在一定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需要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去纠正他的问题。不只是知识点混淆、掌握不好这么简单,是生理上的问题导致的。
关于感觉统合的问题,我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地提及,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据不完全统计,有3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
感统训练是用一些特殊设计的教具对孩子进行训练的过程,可以有效纠正孩子存在的问题。
此外,带领孩子多从事体育运动,如练习跳绳、拍球、走平衡木等。
我儿子小的时候多少就有些感统失调的,平衡感不好、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第一次带他跳绳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
在我看来跳绳这么简单的活动,一分钟不跳个70、80,最起码也能跳40、50吧,结果我给儿子掐表,他一分钟居然才跳了8个!别人跳绳是边摇边跳,他是摇一下,跳一下,肢体无法协调。不过因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并不急躁。
我告诉儿子不用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日积月累一定会提高。于是陪着孩子练习,第二天能跳20多,第三天40多,我让他把绳子带到学校去,下课也练习,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也练,练习了不到一个礼拜,就能跳80多了,班级跳绳比赛居然跳了90多,虽说跟跳的好的孩子有区别,但是对于他自己也是一个飞跃。
跳绳让肢体协调性得到了提高,也锻炼了身体,同时也纠正多动,让多余的精力有处安放,运动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
拍球也是这样,没发现吗?大多数不会拍球的孩子刚开始学拍球,人跟着球跑,球不听话,实际上就是控制能力不好,手眼协调性差,手脑协调性差,但是通过一段的练习,就会越来越好了,节奏快慢可灵活掌握,不是球变得听话了,是人手眼脑协调的越来越好了。
所以,我建议孩子小的时候学习一种体育特长,如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孩子在运动中身体协调性会逐渐提高,感觉统合日渐协调,对他注意力的提升学习的质量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