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一玩起电子游戏就没日没夜没完没了,作业不做,饭也不吃,叫他也爱应不应地,教他就更是理都不理。跟患上电子游戏瘾的孩子打交道,恐怕是每个爸爸妈妈心头的阴霾。
可难道我们除了一断网络二训孩子三上棒棍,强势地要求孩子远离电子游戏,把家里搅得吵吵闹闹地之外,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其实,美国执业临床心理医生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中,专门用一章篇幅谈论了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教育困境,并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见解和解决方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图/来源网络,侵权删
电子游戏并非洪水猛兽,只要适度引导,小孩子玩电子游戏也是有不少好处的。
· 释放压力
虽然教育部一直要求并推进减负,但学业竞争始终激烈,不进则退,孩子们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而抛开偏见,玩电子游戏确实能让孩子们从沉重的课业中逃脱出来,让他们感到放松。所以,作为父母,我觉得我们有时候应该转变自己的固执,不要一看到孩子打开电脑玩游戏,就认为他们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他们可能真的只是累了,想休息一下。孩子与我们争执、哭闹,可能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让他们玩电子游戏,他们只是生气我们从未理解过他们,体谅过他们。
· 利于人际交往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联机电子游戏。孩子们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玩,有的甚至在玩游戏中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一起出战”,共同击败某个敌人”,这种承接于虚拟世界里的集体荣誉感同样能扎扎实实地塑造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事实上,成年后的我们应该更加清楚,脑袋里的知识储备与如鱼得水般的人际互动,是收获职场成就的两大关键。但孩子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长为社交能手。他们也需要从小开始,慢慢摸索、练习,才能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而很显然,联机电子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 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意识
我们知道电子游戏存在晋级”机制,在不断通关的过程中,成绩、排名、等级也相应地在变化。而当孩子们设定晋级到某个等级作为目标,并为之努力排除万难,这个过程就是增强孩子目标意识的过程。罗恩·施托尔伯格医生就指出,当电子游戏被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逃避现实的出口时,就需要被另眼相看了。这不失为一个教孩子设定合理目标、享受丰收喜悦的好方法。”
二、思考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的原因我有时候会和一些父母谈论孩子玩电子游戏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是因为不爱学习、太幼稚了不了解沉没电子游戏的坏处,或是纯粹地想要紧张和刺激等等。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放松渠道单一
很多父母对待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会做到狠抓学习,每天严格落实背默读写、甚至周六日都为孩子排满各种补习班课程。但对狠抓学习以外,如何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却没有多少想法。带孩子外出郊游说工作忙碌没时间、带孩子去游乐园说人太挤天太晒、让孩子看电视又说会影响视力。看吧,对于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中放松心情这件事上,有些父母总是顾虑太多。这种日复一复地限制,很容易让孩子在无形中累积起对父母的不满情绪。于是紧张刺激、能够很好地让自己放松心情,而父母对此又会反应激烈忧心忡忡的电子游戏,就成为了孩子与父母对立的一种手段。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时,我们不妨也思考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也不尽如人意。
· 存在人际互动障碍
稍稍玩过电子游戏的父母就会知道,电子游戏存在隐匿性。一起上线玩游戏的人,可能彼此并不认识。这就让一些存在人际互动障碍的孩子有了释放社交焦虑的窗口。现实里,他们胆小自卑,不敢与其他人对视、谈话、表达情绪,但借助电子游戏的隐匿性,就可以肆意地打开心防做自己。这也是一些看似乖巧听话的孩子同样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里,我不是鼓励父母放任这样有社交障碍的孩子躲在房间里玩乐,而是提醒父母在评判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初衷时,不要只局限在孩子不爱学习云云,而要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诉求,从而对症下药地予以关心和引导。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 电子游戏紧张刺激
事实上,有电子游戏瘾的父母不在少数。很多父母同样沉迷于电子游戏紧张刺激的氛围。如果我们提问这些父母如何看待小时候每天预习复习做作业的日子,恐怕很多人都还会感叹一句当年很累很辛苦。那么,站在同理心的角度,我们需要承认孩子也有大众化的评级体系与标准,他们也会觉得电子游戏很好玩,而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所以,我们不必在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这件事情上小题大做。尊重孩子们的喜好,允许他们在做完作业后的周末玩一会游戏,放松一下无伤大体。
三、当孩子玩电子游戏时,父母们可以怎么做?经验告诉我们,当孩子们在玩电子游戏时,我们阻止、训斥、或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效果不大,甚至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情绪,影响亲子关系。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玩电子游戏,而什么都做不了。
· 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
普遍来讲,孩子们都会对父母存在顾虑心态。在父母在场的情境,他们总是会下意识地对自己的行为稍作调整,以匹配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利用这种顾虑心态,我们可以缩短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医生就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中支招,仅仅是父母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就足以打扰他们玩游戏的雅兴,这样的话,他们会自觉降低玩游戏的时间。”比如,我们可以在孩子玩电子游戏时,往孩子房间送点心、往孩子的水杯加满、给孩子收拾放置衣物等等。当然,如果在最初布置电脑房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吸引,而把电脑放在客厅等公共区域就更易操作了。
· 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来玩电子游戏
我在前面的内容中就提到,电子游戏有利于人际交往。但不排除很多父母还是会认为电子游戏建构在一个虚拟的场景中,孩子们始终是在与一群看不见、触不到的人比拼。可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打破这种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呢?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邀请他的朋友到家里来,面对面地进行联机游戏。为他们准备一些点心和饮料,或者让孩子请他的朋友们在家共进晚餐。
通过这样的形式,让电子游戏的玩乐过程变得与其他集体游戏无异。同时也能借此认识孩子的朋友圈,了解与孩子一起玩游戏的都是现实中的哪些朋友,他们的性格各是怎么样的,孩子与朋友交际时的状态和能力如何等等。当我们不排斥孩子们把电子游戏作为娱乐渠道,而且把它当作认识孩子和他朋友的窗口,我们才能更加理解孩子的快乐,也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 监控孩子所玩电子游戏
市面上的电子游戏五花八门,但有些电子游戏的人物、情景等内容设计只适合某个年龄段的孩子玩。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医生曾一针见血,不能因为孩子说‘所有的朋友都在玩这些游戏’,你就认为自己的孩子玩玩也不会有大碍。孩子口中的‘所有’有可能只是两个而已。”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搞错了操心的方向,我们不必严控孩子玩电子游戏这件事,但必须监控孩子所玩的电子游戏种类,如果孩子所选的电子游戏里充斥着暴力、血腥、厮杀以及污言秽语”,我们就需要采取行动加以阻止和适度引导。
· 确定玩电子游戏的合适时长
对于这种带有娱乐放松性质的活动,要明确玩乐的具体时长,是不大现实的。但《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思考方向,孩子平时怎样分配时间”、电子游戏世界的社交背景”(即,还有谁也在玩?”)。
孩子平时怎样分配时间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平常已在课业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那么在周末时候的一个上午或下午玩上半天电子游戏,并不需要过度紧张;但如果孩子平常对作业随便应付,没做一个小时就闹着要玩电子游戏美其名曰放松压力,我们就不能对孩子太顺从了。要教育孩子分清主次,必须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才能玩电子游戏,而且对于这种电子游戏瘾比较大的孩子,也不能允许他们玩太长时间。可以以某个容易达成的分数为限定,玩够了就必须停止,否则限制他们下一次玩电子游戏的时间。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电子游戏世界的社交背景
这一点其实是针对我们在上面所说的让孩子请朋友到家里来玩游戏的建议所谈的。当电子游戏不再是孩子躲在房间里逃避现实的自娱自乐,而是一种增进友谊的集体活动。我们就不妨让孩子跟他的朋友们多玩一会儿,留出足够的时长让孩子们深入认识和了解,并培养足以延伸至成年后的战斗情谊”。
事实上,当我们一看到孩子在玩电子游戏,就加以阻止、教育或训斥,其实是把电子游戏的负作用夸大了,把电子游戏定性成了毫无意义的娱乐活动,这不失为一种偏见。
只有当我们消除这些偏见,看到电子游戏对于孩子成长中的有利部分,了解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心理诉求,并尝试纠正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方式,探索使电子游戏变得有意义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孩子玩电子游戏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