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欣欣来我家玩,第一次跟小雨一起拼积木,刚开始两个人总是会因为意见不一样而吵闹。看到孩子如此闹腾,欣欣妈妈给他们两个分配了任务,一个完成积木的前半部分,一个完成后半部分。分配任务过后,两孩子开始专注于自己的那部分,很快,气氛变得和谐起来。欣欣妈妈说,还是分工合作好,你看现在,多安静啦。没过很久,孩子们各自的那部分都拼好了,组合到一起,积木就完成了。
头一次感受到分工合作的快乐,孩子们很开心,不仅有了成就感,而且他们也意识到了两个人分工合作原来如此有趣。
孩子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提到合作,很多父母与孩子应该都经历过。在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有时妈妈叫爸爸帮忙,有时叫孩子一起做,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对孩子来说也是不言而喻的。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一个小孩若没学过与人合作,我们不能期望他在需要合作的工作中表现良好。生命中多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能力。
合作做为一项社会能力,几乎是孩子成年后必备的能力。根据统计,在诺贝尔奖项获得者中,因相互协作而获奖的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据41%,现在更是一跃达到了80%,可见团队合作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抱团成长。”其实,这也是在用合作来促进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进步。对孩子来说,如果孩子从小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那长大后他走入社会,能够更容易融进一个群体,甚至能少走很多弯路。
因为孩子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或者说要做成一件事一个人可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此时有一个合作伙伴,那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毕竟,合作不仅是分摊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合作还可能让孩子从团队中学习到自己不懂的,也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避开缺点,从而实现合作的最大效率化。
懂合作的孩子,都有哪些优点呢?懂合作的孩子,更能体会到事情本身的乐趣
之前看过一期《童言有计》的综艺节目,节目中有一期就是讲关于孩子合作的。在节目中,4个孩子被分成两组,去完成去超市的采购任务。
第一组孩子是小男生武艺博和小梓墨,在采购过程中,这两个孩子总是很难统一意见,他们都想坚持自己所认为的,谁都不愿意退步。最后,两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在矛盾激发下,这两个孩子还用身上的防丢绳进行了一场拉绳比赛。很明显,任务也没完成好。
而第二组孩子天天和二毛,他们的采购过程却极其顺利。两个孩子在超市,有商有量,并没有引发任何不愉快。最后,他们这组的任务完成了。
可见懂得合作的孩子,办事效率不仅高,而且也更能体会合作的乐趣。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到团队利益的孩子,他们更难收获成功。因为天天和二毛合作得好,他们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这样做起事来也不会累,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因此任务也很快达标了。但武艺博和小梓墨他们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也难以促成合作。
懂合作的孩子,更容易学会扬长避短,实现目标的最大可能性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如果能够依靠合作来扬长避短,那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有益的。比如:有些孩子擅长弹琴,有些孩子擅长唱歌,那如果他们组合在一起来比赛,弹琴的优势最大化了,唱歌的优势也最大化了,那他们组合在一起就能实现目标的最大可能性。
对于孩子来说,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优势,不仅能改善他们对自我的看法。也能让他们懂得,有些事必须两个人来才能做得更好。
懂合作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借力来促进自我成长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短项,而抱团成长”也正好说明了,其实有短处并不可怕,我们完全可以在别人或者团队的帮助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可以借助抱团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比如:孩子在数学方面更好,而另一个孩子在语文方面更好,他们就可以利用合作的关系来弥补各自的缺点,从而让短处也变成自己拿手的事。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 一颗植物单独生长时,很难生长茂盛,但是如果是多棵植物一起生长,往往能枝繁叶茂。这也可以称为共生效应”。
借力来促进自我成长,其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合作,也类似于共生效应”。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利用好这股巧力,那么孩子的成长更容易加快。
既然懂合作的孩子,有这么多优点,那么学会如何合作就变得很重要了。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促成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去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一起写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很快适应群体生活。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与人沟通、如何跟同伴去协作、如何来发表自己在群体中的看法或意见,因此,鼓励孩子参与积极的集体活动不单是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同样也提升了他们的人际关系。
鼓励孩子尝试分工合作,勇于分担任务,同时能承担责任
作为一个合作的小团队,团队中的每一分子都涉及到整个团队的利益。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合作,父母要鼓励孩子尝试分工合作,勇于分担任务。尤其是在面对比较难一点的工作,或者需要多人协作时,更要懂得如何去分担。当然,在分担任务过程中,要让孩子的任务产生实际的链接,这样分担才有意义。而且,分担也要让孩子独自去完成,自己做好自己的那部分,不能由他人来替代,否则分担也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分工合作的过程也要让孩子学会承担,比如:孩子在哪个点做错了,要学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让对方孩子感受到自己孩子的责任心,这也更利于双方孩子的更进一步合作与沟通。
鼓励孩子勇于面对问题,并学会如何去化解矛盾
孩子们在一起玩,一起合作,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比如:对方孩子的意见跟自己孩子不一样,或者因为某件事双方孩子产生了强烈分歧,这些都是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那么,作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要试着去面对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化解它,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合作能力,否则孩子很难学会真正的合作。让孩子勇于面对问题,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思考,更有利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只有当孩子知道如何去化解矛盾时,他才真正把合作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
在培养孩子合作能力时,要注意哪两个问题?注意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而对孩子来说,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他们往往会先考虑以自己为主,但如果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父母就得教会孩子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比如:孩子之间闹了矛盾,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样做呢?这样就能很好地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能照顾到孩子的感受。
注意让孩子维护好同伴之间的自尊,让他们乐于去合作
在看《合作的心理学》一书时,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与同伴合作时,如果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尽量避免去指责他们,而要委婉地去暗示对方。孩子之间的合作也是一样,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自尊心都比较弱。因此,当面指责同伴之间的不对,不但不能起到积极效果,反而会让孩子为了自我的自尊心而产生抗议或反感情绪。因此,维护好同伴的自尊,是合作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作在孩子的一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责任就是要教他们学会合作。一个会合作的孩子,不仅在沟通上占优势,而且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会有着相对提升。因此,鼓励孩子学习合作,让孩子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是父母需要重点引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