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庭,当孩子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我们经常会说:你真棒!”或者乖,你真是好孩子!”
这不是在感谢孩子,更不是在表扬孩子,而是在抹杀孩子真实的自我,诱导孩子建立虚假的自我。
为什么家长一直在和孩子强调,要有礼貌,要对别人说谢谢”, 但有的孩子就是不肯说谢谢”,哪怕家长在旁边提醒,孩子也不肯说?
难道说声谢谢”就这么难吗?
是不好意思说,还是不想说?
有个朋友曾经问我,她说,假期带着六岁的儿子出门逛街,挤上地铁后,有位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给他们让座。她告诉过儿子很多次,当别人给自己让座时,要主动跟别人说谢谢”。结果, 儿子一个字都不说,一屁股就坐了下去,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完全没有对别人表示感谢的意思。
碍于公共场合,她又提醒儿子要说谢谢”,可是儿子望了望对方,依然不说。
我的朋友当时就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回家的路上,她又继续跟儿子强调礼貌的重要性,甚至详细地举例字,什么场合该说 谢谢”,该对什么人说谢谢”,什么时候去和别人说谢谢'。
儿子表面上好像都懂了,但是她猜想,可能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这样,这也是她感到很无奈的原因。
后来,我反问了她一句:你一直有提到教孩子说‘谢谢'生活 中,你是否有对你的孩子由衷地表示过感谢呢?你是否曾对他真诚地 说过‘谢谢’呢?”
我们经常会对他人说谢谢'而对家人说谢谢'似乎就会显得有些生分。
特别是对孩子,我们似乎很少说谢谢' 通常我们会对 孩子说真乖”。
比如我们带孩子坐公交车,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 收到最多的回复,可能不是谢谢'而是真乖”真棒” 真懂 事”。家里来小客人了,我们请孩子把他心爱的玩具和零食出来分享给小朋友,很可能也会对孩子说乖,你很棒,你很大方。”
我们欠孩子一句谢谢' 谢谢他的分享,谢谢他的礼让,谢谢他的帮助。
谢谢,不仅是表达感激,也是表达尊重。
有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的一次经历:有一天,她和孩子去楼下玩,走到一楼大堂的时候,看见前面有 —位老奶奶,应该是刚刚从另外一部电梯出来,走在她们前面。老奶奶的腿不太好,拄着拐杖慢慢地往外面走,大概是出去散步吧。她们母女俩走得比较快,已经到了大堂的门口。大门是需要先按一下门禁 才能把门打开。朋友按了一下门禁,拉开了门,准备让孩子先出去。 孩子走到门边的时候,想了一下,也跟着妈妈站在了大门旁边,和妈妈一起拉着门,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奶奶先出去。
老人家见状,很有礼貌地和她们母女俩说了两声谢谢' 让朋友 没想到的是,她的女儿也很有礼貌地回复道:不客气!”
朋友顿时被那个场景感动了。因为很少出现成年人对孩子说谢谢”这种情况,即便是在自己家里,姥姥、姥爷通常也只是对孩子说 *真乖,真棒!”
更想不到的是孩子当时的回应,孩子自动反应地说了句不客气!”
朋友说她在平时几乎没有听到过孩子这样的回复,但显然孩子在 曰常生活中,已经记住了这句话。孩子在成年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 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她知道这些话语应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
等这位老奶奶出了大门之后,还回头微笑着对她的孩子说:谢谢你,小姑娘!她说当时真的是从心底感受到老人对孩子说的一句 谢谢',背后是两个平等人格之间的相互尊重。孩子感受到了对方的感谢和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如感谢他人的帮助。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态度上,别人帮助了 我们,我们会跟对方说谢谢'而不会说你真乖”真懂事”。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情感更容易交流。这不仅是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相互的平等和尊重。同时,这种人格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更有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
然而,为什么常常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对孩子说乖"呢?
乖”是什么?乖,是成人给孩子提供的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要求孩子乖”的时候,其实是带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恐惧。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有些父母会让孩子和客人的孩子分享玩具, 通常会对孩子说乖,你好棒'。其实,我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而对方的孩子又哭了的话,我们和亲戚朋友之间就尴尬了。
或者当孩子发自内心地礼让或分享时,我们不对他说谢谢”,而是跟他说你好乖呀”,其实这没有尊重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了孩子:你要活得正确”,是这样才算好孩子,这样才对。
这不是在感谢孩子,更不是在表扬孩子,这是在抹杀孩子真实的自我,诱导孩子建立虚假的自我。
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本来就是建立在内心自愿的基础上的,是真情实意的,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或讨好他人的需求。
正确”之所 以显得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时期,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成长的。只有符合父母认可的正确方式,才能够被父母接受,才能够被大 众接受,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当我们成了父母,也在不经意地把正确”的生活方式灌输给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当孩子发自内心地和你分享的时 候,当孩子主动帮忙做事的时候,谢谢”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谢谢孩子才能够看到孩子的真自我,让孩子去追寻他真正的价值。
活着,是为了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乖、听话不是好孩子的存在价值,但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孩子的存在价值真正的生命力,是能够听见自己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分享、礼让,才是发自内心的分享和礼让。
尊重孩子,请在孩子与我们分享的时候,在孩子帮助他人的时候,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