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长的自我修养——是爱还是害?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那么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深远?有家长说,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家长说,好习惯受益终身,从小就要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大才能有所建树。也有家长说:性格决定命运,要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 01 ——

相信所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时都是愿意付出一切并且非常重视的,我们倾尽了所有的心力,以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孜孜不倦的努力,以关爱之名,将我们的思想、看法强行灌输给孩子,这当中有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则毫无所获,当相似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时,我们只能无奈的将责任推至孩子的身上,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的资质不同造成的。而事实上,在出生时,婴儿的气质或许存在差异,但智商、情感、性格等人类复杂的心理元素却均如同纤尘不染的白纸一般,一切的开始源于婴儿所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刺激,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日复一日的累加和吸收,最终使得孩子变成了你面前的模样。

在中国,大多数正常家庭的孩子最不缺乏的就是关爱,而父母在以自己的方式爱孩子时,却经常走入一个个误区。

今天早上,由于下雨,气温略有降低,我给儿子准备了长袖T恤和一件稍厚的加绒外套。在换衣服时,儿子来问我:妈妈,我能穿冲锋衣吗?”我略有犹豫,因为我非常清楚,他的冲锋衣有夹层,以今天这样的天气,穿上会有点热,于是我建议道:按照气温,穿冲锋衣可能会有点热。”儿子说:我知道,如果热了我可以自己把夹层去掉,这样不就好了吗?”我见他已经想好了处理方法,就点点头:你自己决定吧。”然而等他出门的时候,我发现他又换回了我给他准备的衣服,看起来还有点沮丧,于是我问他:不是说穿冲锋衣吗?怎么又换回来了?”儿子蔫蔫的回答我说:爸爸说太热了,让我换回来。”

事后我问老公具体是怎么回事,老公回答说:今天天气不算太冷,哪有人穿那么厚,我告诉他不能这样穿,让他把衣服换回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典型的成人将自己的判断,以关爱的形式强加给孩子的案例。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穿冲锋衣一定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对他而言,这也是自己做决定的一次尝试,他甚至为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了考虑并想到了解决方案,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自我决策执行的过程,结果因为一句命令,他的努力全部成了徒劳。诚然老公的初衷是好的,近期天气变化无常,感冒频发,穿着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问题,在他看来,儿子的要求是不合逻辑且幼稚可笑的,事情应当按照正确的方式来执行,看起来才是最安全有效的。


—— 02 ——

再来看一个更加令人痛心的案例。有个孩子,18岁起在游戏厅接触到赌博游戏,自此沉迷其中,他的父母均是工薪阶层,多年来为替他还债卖车卖房,如此仍然无法挽回他。他的母亲曾向我哭诉:二十多岁的人了,要么跑的不见人影,每次一回家就是要钱,不给钱就砸东西,我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或许有人要说,这样没有人性的儿子干脆断绝关系,为什么还要不停的容忍呢?然而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终究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无论她的儿子再怎么罪大恶极,在母亲的心里,依然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即便恨极痛极,要做到恩断义绝也是强人所难。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如今这样难以挽回的地步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生于工薪家庭,父母对他却称得上是穷家富养。成绩不好,就想方设法托关系找人让他上学,初中毕业后高考失利,实在没办法了又花巨资给他报了技校,却没想到离家仅仅一个月,他就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我们分析这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可以从一些细枝末节中看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比如有个很典型的情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一种糖果,当时那种糖果的价格不算便宜,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难免觉得浪费,于是孩子每次想吃的时候,父母都会犹豫,起先也明确的表示不同意,但只要父母反对,孩子就会第一时间哭泣、撒娇、耍赖,甚至躺在地上打滚,父母没有办法,最终都会答应他的要求。从一个小细节,就能够看出在长久以来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他的纵容。我不忍心苛责这位可怜的母亲,但现实确实清楚明白的摆在面前,正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关爱和妥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心软或许觉得没什么,但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没什么,最终演变成了滔天大祸。


—— 03 ——

我建议家长们能够花费一些时间,慎重审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你的关爱是否具有底线?你的关爱又是否以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为前提?

在孩子的世界里,在未理解周围信息的意义之前,在习得规则之前,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它们只会凭借本能的兴趣行事,比如很多幼儿喜欢用手指戳电源插孔,而这一行为仅仅只是因为它们对圆形的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已。在成人看来,这一举动既危险又毫无意义,于是出于保护,我们会给电源装上保护套,彻底阻止幼儿的探索。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尽管孩子的某些行为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像戳插座一样充满危险,而即便是在成人看来的危险行为,对儿童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蒙台梭利倡导的那样,剥夺孩子的体验权,就是限制孩子潜能的发挥。

(持续更新中......)


更多后续精彩内容,请关注,聚焦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与您共同分享家庭系统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