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妹育儿说(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李玫瑾教授说:怎么养好一个孩子?小时候斗勇,长大了斗智。”不像我们小时候了,要养现在的孩子,又得练胆商,还要练智商,哪一商不及格,孩子都不听你的。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是啊,自己体验了过程,方知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前男孩子不听话,拿鞋底子朝屁股上一顿揍,再也不敢了,乖乖听话。可现在呢?我们小时候的教育怕是行不通了。
案例1:同事家里刚装修的房子,住上刚半年,熊孩子拿画笔在富有艺术感的电视墙上各种涂鸦,是看电视墙的花太美了也来个画龙点睛?还是艺术细胞怂恿,天赋爆发来个涂鸦任我行呢?总之,事后那个电视墙是不忍直视,一团乱乱的。孩子屁股上被他爸爸轻轻地踹了一脚,就轻轻的意思了一下,就嚎啕大哭了,坐地上任你怎么叫都不起来。

案例2:上次在姐姐家聚会,刚铺好的桌布,高脚杯倒了,染了一大片,原来啊是我姐那小女儿去桌子上抽作业本,把杯子弄倒了。我姐就把她叫过来问是不是你做的,原本还兴致盎然地哼着歌一下笑脸就变成了炸药包。狂怼我姐:谁让你把杯子放上去的,谁让你不拿我本子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明明是你的错!”最后还把自己作业本给撕碎丢进垃圾桶不要了,说看见生气。
一、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有敬畏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心理学教授说: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绝不能颠倒。
什么是敬畏心?
古代,学生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私塾老师都是拿戒尺打手心;小时候尿床,直接大晚上站到院子里去。
再看今天的孩子,动不动砸东西、摔门、还拳打父母,一点都没有尊敬的意思。这就是没有敬畏心的结果。
敬畏心,这个畏”从何而来。
古说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强家无恶奴,慈母有败子”, 用暴力解决暴力是愚蠢的行为,棍棒式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不能超越底线,肆意妄为。要让孩子知道打不是目的,家长要懂得样子做足,目的让孩子在心里产生对家长的敬畏心,有了这个效果就行。

浩浩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到4岁多,爸妈一直忙于工作,可是这样把他娇惯得不像样子,说买啥就买啥,不要的爷爷奶奶也给买回来。这样下去指定不行,得给他制定了规矩破了才行,之后爸妈带浩浩去超市的时候,浩浩看见玩具和吃的就往购物车里扔,妈妈告诉他,说你不能2选2只能选一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么玩具、要么零食,2选1,浩浩在选择下乖乖就范说:我这次选择零食,下次再选择玩具,行吗?妈妈。”
你看,有规矩和没规矩是不一样的。父母要让孩子在选择里按规矩来,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听话,前提父母要以身作则,比如在吃零食和水果上,告诉孩子吃零食太多会长不高的”多吃水果会变聪明”零食属于垃圾食品,水果是健康食品,妈妈选择吃能让身体健康的水果,你呢?首先父母做出表率,以身示范,这样孩子在规矩的选择下,父母的教育才不至于无所适从。

三岁见大,七岁见老,心理学上也说三岁是孩子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人格也开始逐渐形成,这个时候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给孩子立规矩,越早越好。
心理学上的脱敏教育”的概念:管教孩子要从小循序渐进,惩戒和规则都不要放松,孩子习惯这种教育方式后,遇事就不容易出现偏激行为。不及时脱敏,孩子长大就变了。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子教育要趁小。这样才不至于孩子在人生这条道路上,跑偏了方向。
父母也要学会向孩子示弱,孩子年龄大了,父母要学会改变沟通方式。
原本云云是个很明事理的孩子,懂礼貌,就是学习成绩一直没提上去,云云爸爸是机关处长,习惯了带着官腔说话:我李刚的女儿,必须考试考好。”每次这么说时,云云都很烦,我又不是你的手下,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不要这样命令我。
所以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斗智”。
李玫瑾教授曾说: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孩子大了,就要学会用情商去教育,用同理心和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因为她不需要你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唠叨,去说教。你懂得道理孩子都懂,她只是缺少一个理解,而这个理解的方式就是斗智”。
如果你唠叨,还回来的必然是烦。就像镜子一样,你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你用什么方式对待生活,生活也用什么方式对待你。于孩子,同理。就像你用石头扔进水里,必然溅起水花,你用石头砸向别人,别人必然感受到疼。所以父母要学会让孩子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懂得向孩子示弱。

叶圣陶曾说过: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用在这里,就是贵在斗智。聪明的家长学会得法,找到孩子的开关,教育也就有迹可循了。
以前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棍棒,现在父母的良苦用心是要学会斗智斗勇,养儿方知父母恩,知恩已是不惑年。
互动话题:你曾经有过和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有哪些?欢迎分享。
琳妹育儿致力于婴幼儿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婴儿早教,孕妈保健等领域,为您提供专业丰富的育儿知识,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都会在这里给您最好的解答,提供专业的意见!
我是琳妹,高级育婴师,专注于解决宝宝成长中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