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的护理!
新生婴儿脐部护理: 1.胎儿出生后1-2分钟内应将脐带剪断结扎消毒。如剪扎后未消毒,应在24小时内,到医院重新剪断结扎消毒,并注射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2.应准备数根脐带布,以便及时更换; 3.脐部应保持干燥、清洁,3-7天后将自行脱落; 4.脐部受湿时,应先用消毒棉签从脐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干;然后再取消毒棉签醮75%的酒精从脐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继续取消毒棉签从脐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 5.脐根脱落后,脐端痂皮自行脱落后,会有潮湿或米汤样液体流出,可用消毒棉签醮75%的酒精从脐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继续取消毒棉签从脐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 6.如发现脐根有肉芽、脓性分泌物、红肿及臭味,是脐炎或脐带感染,应送医院治疗; 7.脐带脱落后,腹腔压力增高时,腹腔内肠子从脐部凸显出来,形成脐疝。小脐疝5-10mm,可慢慢消失;大的20-30mm,可用脐疝贴。 8.尽可能避免婴儿的过度哭闹,大脐疝时应注意婴儿是否消化不良。 新生婴儿皮肤护理: 1.寒冷季节注意保温; 2.温暖季节,注意不可保温过度或室内温度过高,注意多饮水; 3.室温22°C-30°C;湿度约60%为宜; 4.应使用无刺激性药膏,应避免用任何化妆品; 5.不应用母乳涂擦婴儿的面部; 6.洗浴时可适量使用婴儿皂; 7.经常给婴儿洗头洗澡; 8.头部形成“乳痂”时,可用消毒棉球醮好友2%的水杨酸花生油(或熟的食用油),每日擦数次,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数日后即可痊愈。 9.新生儿有时在颜面部、躯干出现水疱样的疹子,多见于夏季,应注意清洁卫生,不需治疗,会自然好转。 10.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全身皮肤会出现干燥或鱼鳞状纹路,之后会脱皮,是一种生理性脱水,可涂抹一些新生儿专用的护肤膏,不需特别处理。 11.认真做好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 12.新生儿睡眠禁用电热毯。 新生婴儿黄疸护理: 1.由于体内间接和或直接胆红素升高,而应起的皮肤和巩膜黄染,被称之为黄疸; 2.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3.新生儿出生2-3天内,其脸部和胸部皮肤开始发黄,有的眼白(巩膜)也发黄,4-5天时明显,但四肢、手心、足心不黄,全身情况良好,精神佳,睡眠好,大便不白,小便不黄,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在8天内,早产儿的在约2周内消失。 4.有下了情况之一时,应考虑“病理性黄疸”: l黄染在新生儿出生后24内出现; l除躯干皮肤和巩膜外,四肢和手和或足心亦出现黄染; l足月儿黄染超过8天,早产儿超过2周; l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l血总胆红素:足月儿超过12mg/L;早产儿超过15mg/L. l在黄疸的基础上,出现异常的症状和特征。 5.生理性黄疸可采用光照疗法和结合增加母乳喂养频数。 6.每日早上8:00-10:00,下午3:00-4:00两次,抱着婴儿在日光下晒小儿的臀部,每次约30分钟。预防太阳光直射婴儿眼部。 7.在两次喂奶之间,可用小匙增加喂婴儿葡萄糖水若干; 8.病理性黄疸应到医院进行药物疗法,或换血疗法,可结合光照疗法治疗。 新生婴儿哭闹护理: 1.婴儿哭闹时,应首先分析是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或疾病的影响; 2.面对婴儿的哭闹可先采用下列安抚方法: l有规律地轻拍或轻摇宝宝; l轻握宝宝的双手,用轻柔的话语对宝宝说话或唱歌; l放轻柔欢快的摇篮曲; l喂奶喂水; l换上干净的尿片; l为宝宝洗衣个温水澡,换上干净舒适的衣服; l将宝宝放在温暖舒适的房间内; l抱宝宝兜兜风。 3.婴儿皮肤一接触衣被等物时,立即发出尖利的哭声,应注意检查被解除物件上是否隐含异物; 4.安抚宝宝要尽可能适度不可过度,既不必“舍不得他(她)哭,”也不必让他(她)“痛哭失声”; 5.可适度使用安抚奶嘴; 宝宝是全家人的希望,就算是护理,父母也不可掉以轻心。
新生儿护理
母乳喂养 许多喂哺母乳的新妈妈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宝宝是否吃够了,如果在喂奶前乳房胀,而喂过后就松软了,这就表示宝宝吃得够多了,此外,若宝宝每天小便的次数有6次以上,是尿液呈淡黄色,就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大约每隔两个小时喂一次母乳,但若宝宝睡觉,就不必在固定的时间把宝宝叫醒喂奶,只要宝宝想吃,就尽量喂他。 由于母乳好消化,所以喂奶后不需要排气,但如果宝宝本身容易吐奶或溢奶,就要给宝宝拍拍背,帮助他排气。此外,让宝宝吃奶后朝右侧睡,可改善吐奶和消化不良,就算吐奶,也会从嘴旁边流出,不容易出现呛奶。 .头部的照护 有些新生儿有头部血肿,也就是在头部出现一块凸起,但并不会超过骨头缝。这种现象大多是在出生后造成的。通常两三个月之后会自行吸收,因此不必太在意。 为了让宝宝的头型比较好看,妈妈在喂奶后,可以先让宝宝侧向右睡,以帮助消化,两小时后,再将宝宝翻向左侧睡。 .眼睛的照护 宝宝的眼睛多少都有点分泌物,且应该是透明的或是白色的,若发现分泌物为黄绿色,或者突然增多,就要就医院检查了。 新手妈妈可以使用消毒棉棒,蘸生理盐水,由内向外清洁宝宝的眼睛,把分泌物清除掉。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过的棉棒绝对不能重复使用,应该换干净的。此外,妈妈平时也可以按摩宝宝的鼻泪管,使其更加通畅。这有助于改善眼睛产生分泌物的情况。 .耳鼻喉的照护 正常情况下,耳朵并不产生液态分泌物,如果有,则可能是感染的表现,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就医。 宝宝哭起来时,鼻子会分泌鼻涕。因此,妈妈平时可以准备细棉棒(专门用于清洁耳朵或鼻子的),来清洁宝宝的鼻腔,让鼻腔保持畅通。 一般来说,宝宝的哭声应该十分清澈,没有任何杂音或痰音,否则可能是感冒了,应就医诊治。 .皮肤的照护 新生儿常出现脱皮,尤其是手的末梢,但随着生长发育渐渐改善,如果宝宝的皮肤或肢体末梢比较干燥,甚至出现皲裂,妈妈可以帮宝宝涂抹适量的婴儿乳液,婴儿油。 .体温问题 宝宝的正常体温介于36。5-37。5之间,测量体温时,要尽量让宝宝保持安静的状态,不要在哭闹时测体温,以免影响结果。此外,宝宝刚喝完牛奶时体温较高,刚洗完澡时则较低,所以应避开这两个时间段。 .当宝宝体温高于37。4度时,应先观察室温是否过高,宝宝衣服是否穿太多,一般来说,宝宝穿衣原则:大人穿一件,宝宝穿二件,并不需要太多的衣服。 排除上述原因后,妈妈可先安抚宝宝,让宝宝睡一小时再量体温,若仍高于38度,就可能发烧。 那么宝宝的体温低于36。5度该怎么办呢?妈妈可先检查是不是衣服穿得不够,或是室温太低。一般室温应保持在26-28度。 .排泄问题 一般问题下,两小时就应检查一下宝宝的尿布,如果发现宝宝解便了,就应立即换尿布。新生儿到底何时才解便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宝宝出生两三天后才会解便,有的则会立即解便。一般喝母乳的宝宝大便稀软,若有黏液便,脓血便,或伴有严重腥臭味,就必须就医了。 .哭闹问题 如果宝宝不停哭闹,妈妈要首先检查尿布,看宝宝是否尿。此外,太冷或太热也会让宝宝哭闹不安。新妈妈要检查宝宝是否出汗或手脚发凉,然后调整宝宝的衣物和室内温度。此外,宝宝哭闹还可能因为饿了。 如果妈妈确认宝宝没有上述原因而仍哭闹,那么不防抱抱他,因为孩子可能希望得到大人的关心和抚爱。妈妈最好等宝宝哭一会儿再去抱他,否则就会使他养成一哭就有人抱的心理定势。 如果宝宝哭闹是因为腹胀等不舒服的缘故,妈妈可以轻拍小肚子来缓急腹胀。此外,也可以使用薄荷油,加上等量的水稀释,涂抹在整个腹部,并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 .换尿布 新妈妈在帮宝宝换尿布的时候,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应从前往后擦拭。必须擦干净。另外,不可以重复使用用过的卫生纸。 如果新妈妈在帮宝宝清洁完小屁股后,使用痱子粉来保持屁股干爽。此时,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吸入痱子粉,否则会造成剧烈咳嗽等肺部问题。只要新妈妈定时检查尿布,清洁小屁股,不会造成宝宝小屁股发红或出现尿布疹等问题。 .洗澡 新妈妈必须知道,宝宝最好每天洗一次澡,除了能够去污垢和细菌,避免生病外,妈妈还可以通过洗澡来观察宝宝的活动力,皮肤状况等。 最好在吃奶前洗澡,如果宝宝刚好吃过奶了,必须等两小时以后再洗,才不会造成呕吐。妈妈可选择一天中较温暖的时间给宝宝洗澡,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2点。 另外,不要每次洗澡都使用香皂来给宝宝清洁皮肤,过渡清洁容易造成感染,一般每周用一两次即可。 .睡眠时间 新生儿一般每天要睡16-20小时,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不防多给他些刺激,比如多对他说话来增加听觉刺激,拿一些颜色鲜明的玩具给他玩来增加视觉刺激,多摸摸他的皮肤,帮他按摩来增加触觉上的刺激。另外,白天应该尽量保持室内的明亮,让宝宝理解白天黑夜的区别。有助于养成规律的睡眠。 无论宝宝趴睡还是侧睡、仰睡,妈妈都要经常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包括被子、枕头是否异常,以避免睡眠可能发生的窒息等危险。
新生儿怎么护理
1、骤然离开母亲温暖的体内,小婴儿会无法适应;并且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无法像成年人一样自我调节适应,很容易会出现体温过低、寒冷损伤。这个时候要立即用温热的毛巾将婴儿的全身都擦干,并且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保暖方式,比如打开空调制热,让婴儿处于22-24°的室温中。如果是早产儿,因为先天不足,温度应当调得更高一些,宜保持在26-28°之间。除了温度要注意,湿度也不能过低,最佳范围是55%左右。
2、足月分娩的小婴儿在出生后30分钟左右,就可以抱到妈妈的床上进行哺乳,一来是可以在第一时间给孩子补充营养,二来也可以促进新妈妈的乳汁分泌。不要强制硬性必须喂足多少奶量,只要小婴儿吃够了就行。如果尚未有奶水分泌的母亲也不用着急,可以先给予配方奶粉。
3、新生儿呼吸方式为腹式呼吸,频率较成年人要快许多,安静状态下每分钟40次左右。因为婴儿的呼吸道比较狭窄,很容易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因此要让孩子的睡姿能够保持通畅的呼吸,并且时刻关注孩子的呼吸状况与频率是否正常。
4、
小婴儿的免疫系统低下,对于外界的细菌可以说是毫无抵抗力。因此在接触小孩子之前,必须要认真仔细地清洗双手。如果父母或是亲属正好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携带者,都是绝对不能与新生儿接触的,否则很容易就会把疾病传染给小婴儿。
5、虽然宝宝很小,但也要讲究卫生。要经常给婴儿洗澡,每次拉完粑粑之后都要用温水,将小屁屁清洗干净,以防污物对外生殖器的污染。最好使用纯棉的尿布而不是纸尿布,可以防止过敏。更换要勤快,以免出现尿布疹或红臀的现象。
6、给小宝宝选择穿着的衣服面料要透气性强、舒适度高,以纯棉织物为最佳。颜色宜浅淡,以免过于艳丽的会褪色,引起宝宝皮肤过敏。衣服的型号要大于宝宝当前的身材,样式不要选择带纽扣的。这样即使宝宝多好动,也不会有任何的束缚感,肌肤也不会因为摩擦受损,而且呼吸也顺畅。
7、根据我国卫生部的相关规定,新生儿在出生后就要开始进行疫苗的接种,以提高孩子对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因此父母一定要严格执行,按照规定的时间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新生儿怎样护理
(一)新生儿的护理 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以内的小儿叫做新生儿。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要注意精心护理。 第一、注意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温度为60度—65度左右。 第二,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第三、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第四,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第五,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第六,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二)宝宝的哺育 1、母乳喂养好处多 母亲的乳汁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喂养好处有: ①母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磷、维生素、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抗体等,它们的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和增加机体抵抗力。同时,母乳中各成份之间的比例能自然随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改变。 ②母乳喂养卫生、简便、经济和节省时间。 ③母乳喂养能密切母婴关系,使婴儿在爱抚中捉进智力发育。 母乳经常接触能使较早隐弊的小儿疾患及早发现和治疗。 ④能够促进母体产后子宫收缩和恢复,并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特别是“初乳”(产后七天之内分泌的乳汁),一宁要让新生儿得到,初乳含高蛋白成分,可补充新生儿所需的热量,初乳有轻泻作用,帮助消化,有多种免疫抗体,可增强婴儿对许多疾病的抵抗力。 2、辅食添加 母乳喂养对4—6个月的婴儿能保证全部营养的成分。4—6个月以后,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长,小儿的消化机能日趋完善,母乳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给婴儿添加辅食,但同时也吃母乳,可吃到出生后第二年。也就是说常说的混合喂养法。 3、人工喂养。 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只有在母亲生病不能喂奶或母乳缺乏时才采用。常用的代乳品有鲜牛奶、婴儿奶粉、米糊等。人工喂奶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些,托高瓶底使乳汁充满奶嘴,防止空气吸入造成腹胀与溢奶,并每天消毒奶瓶奶嘴一次。 (三)计划免疫不可少 小儿出生后,按计划进行多种预防接种嗵增强异性免疫力,对防止小儿传染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父母们千万不要忘记! (四)定期健康检查 孩子满月后,最好到出生的医院或计生服务站、保建所进行定期检查,这对母亲及孩子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对孩子而言,主要有以下内容及项目。 1—2个月时:从产院出院后这一段孩子的发育情况及孩子心脏有无异常,看看孩子是否有斜颈等。 3—4个月时:请医生看看是否母乳不足及孩子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等病。 6—7个月时:请医生检查孩子的运动机能发育是否正常,辅食喂养是否顺利。 10—11个月时:请医生检查一下辅食喂养得如何(一日三餐的营养是否充分吸收),是否可以断奶,运动机能、智力发育如何,预防接种情况如何等。 3岁这一年里,应给孩子作一次健康检查,其体检的重点放在心理和精神有无异常方面。 (五)常见疾病早防治 1、发热 小儿正常体温:肛表:36.2-38℃,口表:36-77.4℃。 小儿高热(指39℃以上)要考虑是否: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痢疾)、脑膜炎、脊髓灰白质炎、乙型脑炎、疟疾、败血症等。 小儿低热(指38℃上下)要考虑是否:结核病、慢性感染(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中耳炎等),慢性肾盂肾炎及功能性低热(如夏季热)。 发现以上情况,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2、腹痛 腹内原因要考虑是否:肠蛔虫、胆道蛔虫、肠炎、痢疾、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 腹外原因要考虑是否:肺炎、心肌炎、麻疹、风湿病、肾脏疾患。 3、流行性感冒 症状:高热、鼻塞、头痛、咳嗽。 体症:咽部充血水肿、结膜充血。 治疗:可按医生要求服用一些感冒药,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4、小儿腹泻 轻症:一天腹泻10次以下,大便黄、绿色,偶有呕吐。 体症:皮肤弹性尚好、精神较好。 治疗:口服补液,温开水加适量食盐和碳酸氢钠多次口服,一天腹泻多少,喝进多少,并服用相应止泻药。 重症:一天腹20次以上,大便呈水状、呕吐每天10次以上。 体症:皮肤弹性差、精神差、唇周灰暗、呼吸深快。 由于小儿病情发展快,因此不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最好送医院确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维生素D缺乏性的佝偻病 症状:时常啼哭、出汗、易惊醒、头发呈落发圈。 体征:方头、囱门迟闭(正常1.5岁),出齿迟(6个月下凳应两颗),肋骨串珠,O型、X型腿。 预防:自1个月起补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自2周起即可补充,在最初3个月每月给800国际单位。 治疗: ①维生素D40—60万单位一次肌注,两月后重复一次。 ②浓A、D制剂:每日口服10—40滴。 ③葡萄糖酸钙每日口服1—3克。 ④多在太阳下活动,也就是常说的多进行“日光浴”。但应避免烈日晒伤。 6、缺铁性贫血 症状:皮肤粘膜、甲床苍白,疲乏无力,不爱活动。 化验:血常规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减少。 治疗: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7、肺炎 症状:发热、咳嗽气促,但新生儿肺炎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仅表现为不吃,啼哭,呼吸加快,嘴唇发绀,口溢白沫。 体征:双肺呼吸音粗糙,部分可闻及混罗音。 治疗:应尽早送医院确诊治疗。 8、肠道蛔虫病 症状:反复及周痛、夜眠不安,或无症状。农村3—10岁小孩一般都患有此病。 经化验确诊后,按医生要求服用相应驱蛔虫药。
怎样护理新生儿?
你好,首先新生儿要注意保暖,过冷或过热都不利孩子的健康,测量方法主要是摸孩子手,凭手的温度来测定孩子穿着状况,这就要求妈妈要熟悉孩子的体温。 其次,孩子的喂养,分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 如果是母乳喂养就不需要定时定量,只要孩子需要,就随时喂;奶粉喂养,要定时定量,同时要注意奶粉和水的配比,过浓或过清都对孩子不利,过浓,孩子吸收不了;过清,则没有营养, 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注意孩子在到点儿吃东西时,还在睡觉,不要特意叫醒孩子吃东西,让他睡够,睡醒再吃。 每天必须要做的几件事情,是必须的,一定要做的。 一、摸体温,只要用手就可以,正常的体温你摸上去很舒服,没一点“热”的感觉。每天可以多摸几次。 二、听呼吸,孩子正常呼吸很均匀,很平静。睡觉时有没有惊厥? 三、知道孩子今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几时吃的。这也是防止孩子有异常时你去看医生要交代给医生的内容。 四、观察小便颜色。 五、观察大便颜色、性状、还有时间;以上两条也是为了在孩子异常时你去看医生要给医生讲明白的,这样也利于医生尽快查出病因好对症施治,孩子少受罪,你也少受罪。 六、每天晚上临睡前查看孩子的全身,看看有没有异常。以便于孩子身上长什么时,你也基本是第一时间知道的。也好及时去看医生。
刚生了宝宝,应该用什么护理呢
如果你还是比较年轻的,同时皮肤没有出现其它异常的现象,
哪就进行基本护理就可以啦,
同时当然就是初月时要为调理身体多饮用一些补气补血的汤水类,
如何护理新生婴儿!!!!
育儿书籍类推荐: 《婴幼儿成长护与养》或《新一代妈妈宝宝护理大全》:两本书我都有,推荐前者。两本为同一家英国DK出版社出品,前者与《孕产妇健康问与答》共为一套,总共价钱也不到《新一代》的一半,而且内容很相似,所配图片都差不多。且前者是按照年龄为序,更加易读易查。 《定本育儿百科》:松田道雄著,按月龄详细说明宝宝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异常情况等。极为准确,实用。 另外可以看看我的文库: 《如何照顾新生儿【从出生到12个月】 》 http://wenku.baidu.com/view/157b4e3e0912a2161479291a.html 《产前准备物品清单》 http://wenku.baidu.com/view/32339500a6c30c2259019e2a.html 《婴儿身高体重、发育指标速查表》 http://wenku.baidu.com/view/f4e73442a8956bec0975e31a.html
请问专业人士新生儿如何护理?
不要清理,以免误伤宝宝的鼻黏膜,宝宝打喷嚏的时候自己会打出来. 如果在鼻口处有,可以用婴儿专用的棉签(这种棉签的头很小),用温水把棉签弄湿,小心清理下鼻口,但是切记不要伸到鼻子里去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