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夫妻都是985高才生,孩子却是学渣,他们到底错在哪里?

在人们的印象里,都普遍存在这种观念,精英的孩子能培养出精英,学渣的孩子通常也是学渣。

因为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但现实中这个规律到底适不适用呢?还还真是不一定。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在网上发文章爆料,说老公是985博士,她自己是985硕士,可孩子在学校里却是妥妥的学渣,门门功课的成绩都很普通,虽然很努力但是学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按理说,智商、地位、学历三高的父母,一定是掌握了高效学习方法的人,教会一名小学生应该不成问题。但为什么在自己孩子的学习上,却如此无能为力呢?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无解,那不妨先来了解一个科学家研究的人类学现象。英国有位非常博学的科学家高尔顿,他被称为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最博学的人”。他曾经提出过一个关于人类代际之间的发展规律——即父代与子代的关系:回归。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班级的孩子考试成绩有一个平均值,排名第一的孩子下次考试的成绩就会向较差的那一方靠近,而排名倒数第一的孩子下次考试的成就就会向较好的那一方靠近,随着这样的趋势增进,最后双方的成绩会逐渐回归到平均值。

之前我在文章里提到一个现象也比较吻合高尔顿提出的原理。在生活中你会发现一般富二代的成就和才能都不如富一代,鲜有例外。

这是一个连掌握了巨额财富的富豪们都无法避免的现象。往往财富值达到了顶峰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回归的趋势,开始下降并接近平均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欧美的富豪们要通过信托的方式和慈善的方式,早早交由职业经理人来帮忙打理家族资产的原因,因为这样才可以长久保持财富价值不缩水。

他们很少选择直接让子孙来继承财富,因为从个人能力、经济发展、人生机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未来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难保财富不会被后代们低效利用,快速蒸发。

当我们了解到回归”原理之后,就不用再为学霸的孩子是学渣”这个问题而纠结了。因为世界上顶级的学霸和成绩非常糟糕的学渣其实都是极少数人,可能加起来连20%都不到,剩下的人呢,从智力上来说,水平差不了多少。

也许是因为我们从媒体中看过了太多关于少年状元”、奥数冠军”、科技小天才”一类的报道,认为从小就聪慧过人的小孩子很多,而且经过高手的指点,大都能称为优秀的人才。但现实告诉我们,这其实都是假象。

其实在学校里,能够轻轻松松把课本上的知识学会,把课堂上的内容掌握好,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只不过现在每位家长看自己的孩子都难免带着滤镜,觉得他们都很聪明,但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专注力、自制力、学习力的培养,而这些远比聪明重要得多。

一、早一天明白循序渐进”的价值

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的普通。当认识到这个现实的时候,人难免有些失落。此时有些家长就开始寄望于孩子,恨不得天天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为孩子报名各种学习班,让小小年纪的他们生活在高压之下。

我同事的小孩儿刚读二年级,就开始报奥数班。明明基础的数学知识还没学会呢,就被迫进入学习的快车道。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式。小孩子都还没学会走路呢,家长硬是在后面催着让他跑。他会开心地接受,那才奇怪呢!

我们从小就知道循序渐进”这个词,但是真到了该用的时候,却开始迷失,变成了拔苗助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因为从零到一的过程本来就不轻松。小孩子学习是这样,成年人创业也是这样。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样,就能明白。

二、自己说到做到 > 逼孩子做到

小孩子天生具有模仿能力,他们最早模仿的对象就是身边最亲密的人:父母。所以父母的行为可以影响到孩子。

美国的社会学家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过这样的观念——”镜中我。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和态度,就好像一面镜子,时时反映出自我。

回到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平时是喜欢玩手机、打游戏、打牌,却想让孩子爱读书学习,这种几率会比较小。因为他们从小看在眼里,觉得娱乐才是家庭的主要行为,学习并不是,潜移默化中就受到影响。

美国有位虎妈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为了防止她们沉迷于影视剧,从小就限制她们观看好莱坞电影。

因为她认为电影里传达的过于懒散和放纵自由的价值观,跟传统的鼓励勤奋、刻苦、奋发的价值观是相悖的,怕看太多电影,会影响女儿们的心智。

当然虎妈的这种做法很极端,并不提倡。而且她对待女儿的很多方式也引发了中外家长的大讨论。具体细节在这里暂不展开。但从中也的确可以看出端倪,她深知大众传媒这面娱乐的镜子会怎样影响孩子。

其实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说到做到。比如你希望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是用打骂的方式,责备的方式,而是选择多陪着孩子给她讲故事,陪他念诗,写字,而且自己平时也多读书。

很多爱读书的孩子,家里都有一个书柜,也会有一个爱读书的亲友。这些氛围的营造能让孩子去发现读书的乐趣。

三、帮助孩子找到他的最佳优点

一开始我是想用发现天赋”这个词的,后来觉得天赋似乎会吓退很多人。因为我们听过太多人说根本没天赋,做什么都没用。”既然没天赋,那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优点吧。所以不妨从发现优点,尤其是最佳优点入手。

孩子的优点有很多,这个最佳优点”的定义是什么?简单一句话,他在哪方面比别人做得出色,而且不费太多力气。不得不承认,很多孩子都有一些特质,如果不去主动发现并加以培养,很可能就错过了。

记得我有位初中同学,她短跑非常厉害。当时有位体育老师专门从全校挑选出一批学生,决定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带着他们练习,为即将到来的市运动会做准备。偏偏这位同学比较懒,不愿意早起也不愿意锻炼,所以她经常缺勤。老师也拿她没办法。

即便这样,她在正式比赛的时候,还是拿了第一名。不得不承认,在女子短跑的领域,她的确是占据优势,这就是她的最佳优点。如果今后辅以专业而系统的训练,也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要知道短跑名将刘翔,当时被教练发现,就是因为观察了他的腿部特征之后,发现非常适合短跑运动,所以才决定悉心培养他。

钢琴家郎朗在2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播放动画片,听到里面的主题曲很喜欢,自己还能够在钢琴上把大部分旋律都弹奏出来。爸爸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就送他去学钢琴。这也是家长从孩子的平常行为中发现了他的最佳优点”。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的最佳优点,都能够一目了然被发现的。这是家长陪着他们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去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曾经有位网友说过,社会上很多技能都需要考试才能上岗,唯有当父母不用经过任何考试,所以世间才有那么多不合格的父母。她的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大概是有些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或者是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影子。这也足以说明当父母的不容易。

但是人生中的很多问题都不是说准备妥当了,才去解决的,都是一边学一边做的。谁也不是天生就能当好父母的,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能力也都不一样,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互动和影响才成就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摸索过程。唯有戒骄戒躁,才能走得稳,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