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原则问题严格管教,言论思想独立自主,喧嚣与和谐共存

本文由杨杨谈孩子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大家好,我是杨杨,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嗳!你磨蹭什么,还不赶快做功课。”不少父母这样紧逼着孩子做功课,看孩子放学后不做功课,就训斥,唠叨。做功课”成了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全部生活内容,孩子没有一点玩的时间。这是一种类型的父母。与此相反,有的父母则对孩子放任不管,采取听之任之态度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何必那么早就逼”他们用功,先让他们过得轻松点,或者自己事多、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于是,就撒手不管。这是另一类型的父母。

这两种态度对孩子全面成长都不会有真正的帮助。孩子学习负担太重,挤掉了休息、娱乐活动甚至睡眠的时间,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降低,影响学习效果。父母过于严厉,孩子思想上有压力,情绪紧张反而使学习停顿。而放纵孩子,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父母没有期望,孩子就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自然也就上不去。如果碰上孩子的学习一再受挫,孩子当然也就更不肯用功了管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原则和方法。同时,也不能只把眼睛死盯在在家中的书本学习上。

其实,有的功课,是可以在生活中活学活用的。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和游戏当中进行各种学习,要比出色地完成作业效果好。让孩子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埋头读书,不允许他们的眼睛转向功课以外的事物,是培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来的。看破”考试分数孩子考试成绩好,父母自然高兴,考得不好,有的父母往往加以训斥;你是怎么搞的,考得这么获,人家考了多少分?”在考试万能”的今天,学生、父母的头脑中只有个观念—一考试成绩好就行。他们把考试成绩做为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不错,考试是检查学习好坏的一种手段在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好说明学习好。但也并不完全如此。首先应该看到,考试不能检查学习的全部内容,只能检查其中的一部分。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在特定的问题上进行的。因此,在看待考试的结果时,应想到没有考到的方面。换句话说,考到的内容会了,未考到的内容未必也会。其次是考题的类型,有的是简单选择性的,有的是综合论述性的,这在考试水平上是不一样的。每次考题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虽然得分一样,也不能认为学习结果一样。还有,学生掌握的各科知识、其兴趣和读书方法也不尽相同。

只会死记硬背的孩子,可能在低年级时考出好成绩,而善于动脑思考、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要升到高年级时成绩才会超过别人由此可见,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为成绩而学习是本末倒置的。父母指导孩子学习的原则,应是让孩子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自动学习的习惯,而不要把眼睛死盯在考试分数上。如果一个学校教学的重点是放在考试训练上的话,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孩子功课以外的特长

每个孩子,总有一方面比别的孩子强。比如,有的孩子乐感非常灵敏,一首歌曲听过三四遍就学会了;有的孩子擅长体育,打球、游泳、翻筋斗等学会很容易y有的孩子擅长绘画,有的喜欢下棋……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有这些特长、喜好,总怕影响他们的正课学习,往往不支持孩子发展特长,或者加以限制。其实,这样做是不必要的。孩子做喜欢做的事情时,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全面发展。有个三年级的女学生,心散好动,数学成绩很差,遇上做箅题,稍微难一点就烦了,没兴趣。

那年暑期,她想学游泳,父母把她送进一个游泳训练班。从那以后,她每天坚持训练,进步很快,后来被选送到一个少年业余体校游泳班培养。她游泳出了成绩,学好功课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功课一直没有拉下,小学毕业后就升入了一所市重点中学读书。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应该重视孩子功课以外的特长,不论它是哪一方面的。在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更应该利用其特长,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心。

表扬的效果胜过批评十倍

三分批评,七分表扬才能培育出好孩子。教育儿童时,以表扬为主,表扬多于批评,确实奏效。这是因为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总希望别人去表扬和肯定自己做的事情。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回到家里得意扬扬地向父母讲述,等着大人夸他。这时,父母不要舍不得说表扬的话。孩子玩得好的时候,父母不妨说:好好玩,真听话”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父母不妨说:;在用功学习哪,真乖!”

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父母不妨说:;啊!考得真不错,再继续努力。”这就是父母经常表扬孩子的教育方法即使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也不要严厉斥责,除非孩子自己懒惰,不争气。如果孩子确实尽了最大努力,就应给予表扬。至少要在尽了努力这点上给予鼓励和安。不然孩子就会泄气。不仅对孩子学习不断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就是孩子平常做了好事也要及时给予表扬。一个人受到表扬后就会产生种不辜负别人希望的决心和干劲。所以说表扬的效果要比指责大十倍。

批评要注意时机和方法

教育孩子,有人想尽量不用批评的方法,结果往往遭到失败。那是因为,对孩子的错误多次原谅以后,在孩子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是不能接受的。最有耐性的父母也做不到对孩子不说一句批评的话。当孩子非常贪玩,根本不顾学习的时候,你总不能不管,但是你也不能见面就吼。这就要斟酌情况,分析孩子的心理,找一个适当的时机进行批评,这样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孩子做错事后,不择时机地批评,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就唠叨个没完,孩子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因而会心里不满。

这样的批评收不到好的效果选择批评时机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对于年幼的儿童,做错事以后应该立即进行批评。对一二年级的儿童,等到第二天再进行批评,就没有效果。到了高年级,孩子当着别人的面受到批评,即使明知自己做错了,也会认为自己丢了脸,反倒会心怀不满。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稍微等待一些时候,在没有旁人在场时,心平气和地提醒孩子注意。这里的旁人”不只是外人,还包括兄弟姊妹在内。

另外,对小学儿童进行过多的批评,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对事物很敏感,对大人说他坏的话,往往信以为真。大人对三年级学生说:成绩这么坏,真糟糕,怎么办?”他会真认为自己成绩很坏,没有办法了从而变得心情忧郁。这样他便会失去勤奋学习的信心,成绩不断下降。女孩子往往容易出现这种情形。为了不让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从现在起,尽量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转发,点赞,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