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相信各位父母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几乎适用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交往中。
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也是尤其重要的,父母也是深知陪伴的重要性。孩子的认知还没有完全,思想也不够成熟,父母也不够放心,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会花很多时间去陪伴孩子。
这样的想法是对的,但是,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都是想着如何多花一点时间、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而忽略了我们陪伴孩子的方式。
尽管父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确实也是在陪伴孩子,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陪伴在孩子的时间都是有效的,都能够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都不一定就能够提升亲子之间的亲密感。
比如说,父母花很多时间在孩子身边监督孩子、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有些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时,并不关注孩子,而是将精力放在手机和工作上面;还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想法,只让孩子去做父母认为正确的事情......
不可否认,这些父母也是确实花了时间陪伴孩子,但是陪伴的效果可想而知。可见,陪伴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度陪伴"会绑架孩子,父母应该警惕这样的行为。

具体来说,过度陪伴会给孩子带来以下三方面不良的影响:
会打断孩子的专注过程,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写作业写到一半,父母就端一盘水果、或是一瓶牛奶进屋里;孩子坐在地上玩积木,父母担心孩子着凉,于是就让孩子做到沙发上;或是担心孩子口渴,就间断了孩子的玩耍过程。
虽然父母的这些行为看上去比较普通,看似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它们是在打断孩子的专注过程,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孩子付出努力,也是需要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父母这些陪伴就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训练,日后,孩子便会很难形成专注的优良品质。
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束缚创造力一些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时,不会将心思放在其他事物上面,而是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父母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这不仅能够照顾孩子的安全,还能够随时地给孩子提供指导。
但是,最怕父母之道过度,干涉过度。
就拿孩子做作业、父母陪着孩子写作业这个例子来说。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写作业,孩子的效率确实会有一定的提升,这样的陪伴应该是父母就只是坐在孩子身旁,不对孩子有过多的指导和干扰。
父母过度陪伴的表现是,当孩子做错一个小问题,或者出现问题时,父母还没等孩子思考、自行解决,就直接将正确的解决思路和答案提供给孩子。当孩子写完作业之后,父母直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
结果,孩子养不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因为父母的过多干涉,孩子也失去了很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开创新思路的机会。

父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呢?这与父母对待孩子过于严苛有关。有些父母的陪伴是有目的的,更准确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与爱是有目的的。
这样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当孩子与父母相处时,孩子会感觉到压迫感,压抑感,而不是亲子之间的融合状态。
父母会要求孩子按着父母自身的想法去做事,孩子不能玩耍、不能休息,只能不断地学习,不间隔地去上兴趣班。结果,孩子一直是被推着往前走的,根本就不是孩子自愿向前走的。
再加上父母的压迫感,孩子就会慢慢地地失去原动力,本来是好好地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孩子应付父母的一种手段。

父母如何发现自己的陪伴是不是过度的?如何判断自身的陪伴没有失去陪伴原本的意味?如何利用好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光?这里有几点建议:
足够了解孩子,避免假性互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度陪伴"就是一种"假性互惠"。
什么是"假性互惠"?简单来说,就是你把你心爱的东西割舍给我了,并且认为我会很感动和感激,但是事实上,我并不是很需要这个东西。所以,我就不会表现出你认为我应该表现的状态。
父母的过度陪伴也是类似的,有些时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他需要一点独立的空间来思考、来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这时,若是父母陪在孩子身边,还不断地指导孩子,孩子便会不高兴。
所以,父母要足够了解孩子,深知孩子的性格,根据实际情况,知道孩子是哪些情况下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哪些情况下则是不需要父母的陪伴。
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孩子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不过分干扰,这样的父母才是更加开明、智慧的父母。孩子也会更加感激父母。
明确自身角色,不要妄图去主导孩子的人生有些父母过度陪伴在孩子身边,在他们眼中,似乎孩子的人生就是他们的人生,甚至孩子的人生比自身的人生更加重要。于是,父母便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时常左右孩子的想法。
父母这种想法和行为是错误,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还会影响到父母自身的人生。
正确的情况应该是,父母将自己照顾好,自身有了更多的精力,才能够更好地去照顾孩子,去教育孩子。
父母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不要妄图去主导孩子的人生。父母要清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不是为你而来,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
父母要做的便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在孩子身边,当孩子失败、遇到挫折的时候,帮助孩子走出挫折,当孩子成功时提醒孩子不要骄傲。父母应该学会灵活地在父母、师长、朋友这三个角色中切换。

还有的时候,并不是父母主动留在孩子身边,而是因为父母看见孩子太无聊了,或者是孩子自己一个人太无聊了,所以父母才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打发空余时间,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好时间,帮助孩子学会独处。毕竟,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学会独处。
打发时间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娱乐、兴趣、运动,也可以是学习等等。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做出一个选择,孩子并不是想玩就玩,而是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时间的打发方式。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大局观。
比如说,快要期末考试了,这时,孩子更应该将时间拿来复习,以便最终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如果是孩子已经结束期末考试了,那么这时孩子可以适当娱乐。
当孩子有大片空余时间、而且也没有什么紧急的时事件时,孩子可以去学一样新的东西,可以将时间留给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
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学会打发时间,并且要将时间过得有意义。

一些父母可能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警惕过度陪伴,那就是减少过度陪伴的时间,或者不陪伴孩子,让孩子自行度过时间,自行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警惕过度陪伴绝不是绝不陪伴孩子。
该陪在孩子身边时,父母还是要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过度缺席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警惕过度陪伴,是指父母还是要利用好陪伴孩子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有意义的时光,让孩子享受与父母陪伴的时光。
若是最终父母和孩子都能感觉到高兴和充实,那么这一段时光就是有意义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父母也要警惕过度陪伴,利用好陪伴孩子的每一段时光,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我是小B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