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睡觉的时候突然间身体抖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部分脑细胞处于休眠的状态,但是仍有部分的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所以在睡眠初期出现突然抖动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
孩子的抖动现象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孩子缺钙时,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偶尔会出现手脚抖动现象。如果孩子睡着后抖动频繁,而且抖动的时间比较长,应该做一下脑电图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当宝宝进入浅睡眠的时候出现一点细微的抖动,一般都是正常状态那是宝宝没有睡实的表现。这时家长不要急于惊动宝宝,可以适当的拍拍宝宝,尽量不要改变孩子的睡眠状态。
新生儿经常会突然的伸出手臂,头部往后靠,看起来像躲避什么东西一样害怕,其实这是宝宝的正常原始反应,叫做拥抱反应”而且每个宝宝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在孩子1个月内较常见,3个月之内就会消失。
首先选择被褥最好用平整较挺实的材质制作的,过于松软的褥垫不利于宝贝脊柱的发育,避免宝宝爱踢被的习惯可以选择睡袋型的棉被。因为宝宝太小不建议枕枕头,还可以避免窒息。
如果一定要给宝宝枕枕头,可选择纯棉、丝、麻等天然材质,填充物可选择荞麦皮、蚕桑、茶叶等天然原料,也可为丝棉等。
睡觉时一定要减低灯光的亮度,最好关灯入睡,孩子可能会对黑暗有恐惧心理,如果拒绝入睡家长前期可陪着孩子等他熟睡之后再放回自己的小床上,随着孩子神经发育成熟,睡觉会越来越轻松。
除了灯光以外孩子睡觉的环境还要保证周围安静,以免吵到孩子,细碎的声音比如悄悄说话的声音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临街的卧室就不建议给孩子做婴儿房了,因为突如其来的喇叭声等室外的声音会影响睡觉的宝宝。
宝宝睡觉的地方也不要放玩具,以免孩子看到玩具会兴奋不能安然入睡,孩子卧室的床头可以放小物件的毛绒玩具让宝宝在放松的环境下入睡会更有安全感,如果是大件的玩具宝宝的注意力就不会放在睡觉上了。
当宝宝在即睡没睡的时候把他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培养孩子自主入睡的好习惯。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父母俩为了方便照顾晚上起夜的宝宝经常就放在自己的床上睡觉,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尝试分开睡。
孩子年龄越小睡眠应该越多,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睡眠情况,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睡眠紊乱的状况大概是在8个月到2岁这个阶段,这是好发年龄,如果孩子睡眠不好容易睡不安慰、恐惧黑暗、磨牙梦游、摇晃身体等状况。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当入睡后,交感神经会出现一时的兴奋导致容易出汗,除了出汗之外,睡眠不安、惊跳、枕部脱发等症状,也有缺钙的可能,应及时就医。正确的缓解睡眠质量可以参考以下4点:
1. 晚饭不宜吃的过饱,喝一点奶有利于睡眠,吃的太饱不容易消化,晚上睡觉会不踏实,喝奶也不建议喝太多,适量,因为避免孩子会有起夜的可能。
2. 睡前一定要较少对身体的刺激,可以带孩子洗个热水澡,适当的按摩有利于身体放松,建议家长可以学习一下小儿推拿,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3. 睡觉时不要穿太厚,卧室温度适宜,有的家长总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晚上受风,会不会着凉,保证室温的前提下孩子的睡衣切记穿的太厚,因为出汗太多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4. 保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内的装修风格要温馨安静。
宝宝睡觉时抖动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宝宝还有一些无意识的反应是来自大脑中最原始、最低级的部分——脑干。所以产生了原始发射。随着宝宝神经的发育成熟这些原始反应会被替代。
这些原始反应没有不正常,持续太久也不正常,具体都有哪些呢1. 觅食反射
觅食反射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当新生儿面颊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觅乳头的动作。用手指抚弄新生儿面颊时,他的头也会转向刺激方向。该反射约0~3个月出现并在3~4个月时逐渐消失。
2. 吸吮反射
这是哺乳动物及人类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也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当用乳头或手指碰新生儿的口唇时,会相应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动。出生后3-4个月自行消失,逐渐被主动的进食动作所代替。
3. 握持反射
是新生儿生来就有的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在第1个月增强,随后逐渐减弱,到3-4个月时消失,被随意的抓握代替。握持反应的表现是把手指放在宝宝的手掌,他会握住你的手指,而且很用力。
如果宝宝抓握反射持续存在,预示着可能有神经系统病变,还会阻碍小肌肉群的发展,影响手的灵活性和控制性。
4. 踏步反映
踏步反射是婴儿具有的另一项特殊才能,用手托住孩子的腋下让他的脚掌落在平面上,他就会将一只脚抬起放在另一只前面,作出踏步的动作。这种反射会在2个月左右的时候消失,然后在快1岁时重新出现,不过那是已经变成为自主的学步行为。
5. 强直性颈反射
当婴儿仰躺着的时候,他的头会转向一侧,摆出击剑者的姿势,伸出他喜欢的那一边的手臂和腿,弯曲另一边的手臂和腿。他喜欢的那一边似乎可预示他以后的习惯用手。
这种反射最早在28周时的胎儿身上发现,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消失,若继续存在,则为脑性病变,据材料显示临床可以通过专业的训练改善孩子的脑发育。
紧张性颈反射和踏步反射这个反射是将来孩子行走和站立的基础;爬行反射是将来爬行的基础。踏步反射和握持反射在孩子出生后1~3就会逐渐消失。神经反射很正常,反应太久不消失要及时去医院
婴儿期存在神经反射是正常现象。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就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猜测,如有不懂要及时询问医生,一般新生儿有些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宝宝天生睡眠就少,长大了可能会好一些。
这些原始反射会随着孩子的发育逐渐消失,如果原始反射阶段没有出现原始反射或反射的消退延迟,可能有出现脑损伤的预兆,脑部发育不良,此时需要及时去医院。
家长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促进孩子脑部发育的游戏,比如开发左右脑的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双手的灵活性,以及多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也可以带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当孩子逐渐成长起来作为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多做运动,运动对于刺激宝宝大脑发育是最有帮助的,但是要循序渐进,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模仿,鼓励阅读,开发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