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也谈“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开学季以来,小区里又一批曾经每天求抱抱甚至动辄哭鼻子尿裤子的娃们,度过了最初的分离焦虑,也逐渐变成了喜欢哼着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幼儿园”的小朋友了,而脑海中最常浮现的还是他们当年躺在婴儿车上抱着小脚丫啃得倍儿香的样。

不禁感慨:0-3岁的孩子真的是挺神奇的存在:他们身形那么娇小,却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掌握了一生中必备的几乎所有生存技能;他们时刻都需要被照顾,却总要坚持挣脱大人的束缚去走自己的路;他们每天似乎只会漫无目的地疯玩惹麻烦,却总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折腾出一番新天地……

直到前几天读到一篇标题为《婴儿其实是天生的科学家,这么久以来,我们对婴幼儿的看法一直错得离谱》的文章,我心中的感慨直接升级为震撼。

文章中说:30年前,大多数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都认为,婴幼儿没有理性和是非感,他们的认知仅限于当前的具体事物,无法理解前因后果,也不能体会他人感受,更分不清现实与虚幻。但过去30年的研究发现,婴儿知道的事情比我们过去认为的多得多。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与科学家非常相似——开展实验,分析数据,形成直观的生物、物理和心理学理论。

文章中,科学家们用大量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婴幼儿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能力:从统计规律中学习”;并且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分析”。

震不震撼?惊不惊呆?……原来,若比智商,每天在孩子跟前吆三喝四的我们简直弱爆了;原来,那群每天在我们面前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小家伙们正是我们最应该崇拜的对象;原来,科学家就活跃在身边。

我突然开始对那个头发丝里裹满沙子、手指缝里塞满泥巴、脸上挂着水冲调而成的混凝土”、嘴角下巴淌着口水睡得正香的小脏娃肃然起敬了。

0-3岁时,孩子的黄金岁月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大脑体积只有成人的1/4,到3岁时,已经达到3/4甚至接近成人的体积。这个过程中,孩子大脑神经元突触会迅速增多,形成众多的神经网络,所以0-3岁对孩子来讲是极其重要的黄金发展期。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孩子在孩子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敏感期,正是这些敏感期让孩子对学习和探索充满热情和活力,从而达到比其他阶段更好的效果,而80%的敏感期就集中在0-3岁。

作为天生的探索高手,孩子们时刻都在主动地跟这个世界发生着连接。当然,从统计规律中学习”像科学家一样分析”实在高深。所以我们来看看更接地气的方式:

运用感官最直接地了解世界。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是孩子们在3岁之前去观察探索世界的最主要方式。他们摸摸这,闻闻那,听听这个,舔舔那个……随着感官经验的积累丰富,孩子们头脑中逐渐形成概念,为此后更高阶段的思维活动比如想象、思考、创造奠定基础。

好奇心驱动他们探索一切未知。对0-3岁的孩子来讲,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奇妙的,很多时候,最好吃的饭菜也不能阻挡几声鸟叫、知了叫、一块小石头、一只小虫子给孩子们带来的喜悦。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驱动他们不断去摸索,不断积累经验,继而构建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储备式学习。爸爸妈妈们可能常有这样的感觉,平时带孩子读绘本,孩子不怎么上心;平时无数次告诉孩子不要把石头放嘴巴里,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突然有一天,孩子能够在超市里认出绘本上的水果蔬菜,能够捡起石头看了看就扔得远远的并强调一下dirty”……这些就是孩子们的储备式学习。他们会把日常接触到的刺激和信息储备起来,只等到相关生理机制成熟之后表现出来。

在不断重复中探索。0-3岁的孩子对重复一件事有着本能的痴迷。同一首歌要反复听,同一本绘本要反复读,同一堆沙子要反复玩。在不断重复摸索中,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逐渐熟悉,进而积累了认识世界的直接经验,也练就了探索世界的基本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探索活动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正如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在《翻转式学习》中提到的:正是在人生早期,人进行了一生中最为集中、最为全面的学习。事实上,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己开始、自我激励的,并没有成人在那里充当教师”而对其进行帮助。

有一种爱叫不想放手

理想的情况下,在人生的早期,儿童应该有机会自由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翻转式学习》

如果重新审视当下的教养状态,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探索世界之路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他们常常遭遇着各式各样的拦截。

可能是这样的:

也可能是这样的:

孩子一路走走停停,一会蹲下来闻闻花香,一会对着小狗发呆。妈妈嫌孩子走得慢,不断责备:这有啥好看的?走这么慢啥时候到家?

孩子正用沙子堆城堡,妈妈看了看手表:十分钟到了,该回家了。孩子不情愿地说我还没玩够”。妈妈丝毫不让步,迅速收拾好工具抱孩子离开,接着,妈妈的厉声斥责和孩子的凄惨哭声在整个广场上空飘荡:告诉你只能玩十分钟,一点时间观念没有!”呜呜呜……呜呜呜……”

……

还可能是这样的:

孩子正在动用10个手指头从四面八方摸索翻翻书里的小豁口,试图找出藏在书里的小动物,爸爸宠溺十足:来!爸爸帮你打开!哇,宝贝快看,里面藏了一直大熊猫!

孩子抱着球上台阶,发现走路会摔跤,于是改为先爬上台阶再回头捡球,爸爸看到孩子那么费劲,直接连娃带球一起扛起来。

……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数不胜数,它们有个共同点:家长主导了孩子探索的节奏和方向。而实际上,那些在大人眼里最不起眼的小物件,孩子们却可以视为珍宝;那些家长带着责备不断强调的事,孩子们终有一天能学会;那些家长们以为的艰难,孩子们愿意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当家长用成人的判断和思维来左右孩子们的活动时,孩子们难能可贵的认知世界的尝试无疑会被打断。

想起很多年前一个下雪的早上,叔叔家不到3岁的弟弟想下楼看雪,叔叔要求他必须先画完画才能下楼。两人一阵撕扯中,忍无可忍的弟弟奶声奶气地吼出了人类至高无上的终极追求:我要自由!!!遂被放行,从那之后叔叔再没限制过弟弟的自由。此后多年,每每提及当年那句灵魂怒吼叔叔依然感慨良多。现在,弟弟已经在美国开始了硕士二年级的学习,每天跟精密仪器打交道,每天都很快乐。

我们的育儿思维需要一场翻转

翻转式学习,即让孩子先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再进行教授。这一学习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瑟谷学校在此基础上创立发展。

瑟谷学校的教育理念很简单:天生的好奇心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孩子会因好奇心而主动地探索他周围的一切。结果,瑟谷学校的孩子毕业后都在做他们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

——《翻转式学习》

翻转式育儿思维的灵感来源于此,即除非必要(帮助孩子规避危险),家长不去干涉孩子(本文特指0-3岁孩子)的活动,允许、鼓励、引导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探知周围的一切。

一、让孩子成为主导,家长适当退场。

有一段时间,女儿特别黏人,哪怕我只是转身拿个水果的几秒钟,她都会嚎啕大哭。虽然孩子黏人很常见,但是女儿恨不得变成狗皮膏药贴我身上也很让人崩溃。我开始分析背后的原因,并且发现问题出在我身上——因为担心她会磕着碰着,我平时陪她的时候习惯目光追随着她,而她似乎也习惯了这种高密度的关注。比如玩玩具时总会时不时抬头找我,发现我在看着她,她会继续踏实玩,如果恰好我在忙别的,她甚至会丢下玩具扑过来找我。

当我意识到可能是我的过渡关注导致了她的过渡依赖,我开始尝试改变。她专注于某个事物时,我也坐远一点找事做。用余光发现她在找我,我会假装不知道。慢慢的,女儿独立玩耍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一些,我也为自己争取了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尽管她的视线还会时不时落在我这里,但也不至于扑过来寻求我的关注。

亲历过才明白,适度关注很必要,过渡关注反而成了打扰,成了孩子的负担。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我们适当的从严防死守般的陪伴中解脱出来,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无拘无束自由探索,尽情感受他所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多元与美好。

二、让麻烦变创新。

每个娃娃都是一个麻烦制造小能手。他们把卫生纸扯得到处都是,把碗筷饭菜扔地上听响,把满杯的酸奶倒在地上当泥踩……瞪眼、训斥甚至打屁股都不管用的情况下,我们不如跟着一起疯狂。曾读到类似这样一句话:陪伴孩子的最高境界,是让我们自己也变成孩子。颇为认同。

女儿刚会走路那阵,每天溜达到卫生间扯卷纸,某一次,我干脆帮着她一起扯,并且告诉她,来,我们合作,看看这卷纸有多长。于是,我在卫生间控制纸芯,女儿拎着卷纸的一头从卫生间走到客厅,一张超长的纸巾华丽登场。女儿乐坏了。我趁热打铁给她普及纸巾常识。那一次,女儿学习了区分大小多少长短厚薄,学会了说屁屁”,学会了用纸巾擦掉沾在脚丫上的酸奶……原来,我们也是可以不愠不怒解决掉娃们制造的小麻烦,关键是帮他们开拓了新的探索视野。

所谓创新,无非就是把家里最平常普通的物什变成玩具材料包。纸芯竖着粘墙上就变成了简易投篮”装备,大米可以替代孩子最迷恋的沙子,锅碗瓢盆可以拿来当打击乐器,几张饼抠个洞摞一起就变成了能吃的洞洞书……

三、请坚信。

坚信孩子可以用他们的天赋能力探索一切未知领域。而这,正是他们的人生必修课。

世间有一种美好叫做孩子在前面自由玩耍,你在后面默默保护,ta转回头冲你微笑的一瞬间,有阳光洒在ta的脸上。

李开复曾翻译过世界著名天文物理学家Neil deGrasse Tyson的一篇演讲。原文及译文送给大家:

Kids are born scientists. They’re always turning over rocks and plucking petals off of flowers. They’re always doing things that by and large are destructive.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不是在翻石头就是在摘花瓣。基本上,他们总在做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事。

That’s what exploration kind of is. If you take stuff apart, whether or not you know how to put it back together. This is what kids do.

但这就是探索的意义所在。不管知不知道怎么再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就把东西拆得七零八落。孩子们就是这样。

An adult scientist is a kid who never grew up. That’s what an adult scientist does.

一个成年的科学家就是一个从未长大的孩子。成年科学家做的也就是这样的事。

What happens at home, is the kid reaches in the refrigerator, pulls out an egg and starts juggling it.

在家里常常发生这样的事,孩子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并开始玩了起来。

What’s the first thing you do as a parent? Stop playing with the egg. It could break. Put it back.

作为父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别再玩鸡蛋了,放回去,它会坏掉的。”

Excuse me. This is an experiment in the material strength of. Let the kid find out that when it drops, it breaks.

This is a physics experiment rapidly turned into a biology experiment, okay. The yolk ooses out.

不好意思,这个实验是为了让孩子发现,它掉下来时会碎掉的。

这是一个物理实验。又迅速变为一个生物实验,不是吗?

You say, hey, that becomes a chickie one day, okay? Wait.

How does this gooey yolk become a chicken? Well, that’s biology.

Check that out. And what did the egg cost you? 20 cents?

蛋黄流出来时,你会说,嘿,在某一天,这会变成一只小鸡的,好吗?

等等,这个粘糊糊的蛋黄怎么会变成小鸡? 那是生物学。

你再想想, 你买这个鸡蛋花了多少钱呢? 20美分?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once said,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you should try the cost of ignoran

哈佛大学的校长曾说,如果你觉得教育是昂贵的,那么你就该尝一下无知的代价。

So, we don’t have enough parents who understand or know how to value the inquisitive nature of their own kids because they want to keep order in their household.

大多数父母都不能足够理解、不够懂得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他们考虑的仅仅是怎么保持家里的整洁。

Kids go into the kitchen and pull out all the pots and pans, and start banging on them.

What’s the first thing you say as a parent?

Stop making all that noise. Stop the racket. You’re getting the pots and pans dirty.

孩子们到厨房里,把所有的锅碗瓢盆都拿出来,并演奏”了起来。

作为父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别再制造噪音了”

别吵了,你把这些餐具都弄脏了”

You just squashed an entire experiment in acoustics.

这样做你就是毁了一个声学实验。

So, I’m not worried about kids.

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在孩子身上。

People say, what can I do to get my kids interested in science. They’re already interested in science. You’re the one who’s the problem.

人们会问道,我该怎么做,孩子才能对科学感兴趣呢?

事实上,孩子们对科学天生就有兴趣。

而你恰恰才是问题所在。

Almost my entire professional energy is focused on adults because they out number kids.

They vote. They run the world. They wield opportunities.

Kids will be fine.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更关注大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大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孩子。

他们有投票权,主宰着世界,掌控着各种机会。

大人理解了,孩子们将会成长得更好。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