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被贴“坏孩子”标签,不用家长帮助,我家五岁小儿自己一招搞定 孩子被贴上坏孩子标签怎么办

老师说你们家赵一铭是班里最调皮的坏孩子!”坏赵一鸣!”冯建宇是第二坏赵一铭!”赵雅雯是第一好!”

在幼儿园,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向我告状!我看了看我家赵一铭,他不好意思的看了我一眼跑走了。

当时想着过几天小朋友们就忘记了,也不好意思找老师沟通!回去好好教育教育孩子!

又过一段时间,孩子向我诉苦:我已经变好了,他们为什么还叫我坏赵一铭?”

我找了老师,和她沟通了此事,但也没效果,小朋友们见到我家孩子还是喊坏赵一铭”!我也束手无策!老师也不好意思了,标签是她给的!

孩子被贴上坏孩子标签怎么办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家就急冲冲地说:

妈妈,我要改名字!”

我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说:冯建宇是最坏的孩子了,我变好了,我要叫赵雅雯第二,赵雅雯是班里最好的学生!”

赵雅雯第二,你确定?”

孩子被贴上坏孩子标签怎么办

孩子坚定的点点头,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我答应了,他开心的玩去了!

再后来,我去接孩子时,大家都喊他赵雅雯第二!”慢慢地大家又正常喊他的名字了!

后来我一琢磨,发现五岁的赵一鸣还是很厉害的,通过给一个好标签”,贴住了坏标签”,自救成功!

佩服之余,作为一名老师,职业的习性促使我开始认真研究孩子被贴标签的问题。

一、贴标签的原理与心理学研究

概念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原理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孩子被贴上坏孩子标签怎么办

实验

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就作了一个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则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二、深挖原因:每个人都会被贴标签

增广贤文: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人生在世,被人贴上各种标签是谁也免不了的!

每一个人迟早都会被人贴上一张标签,清清楚楚地写着你的性格和人品。

而你也在不觉得之间,给他人贴上了形形色色的标签……

标签传递着或爱或恨,或真或假,或尊或贬……

一句话,所有的标签都是感情的传递。

人生在世,免不了贴标签和被贴标签……

孩子被贴上坏孩子标签怎么办

只要标签传递着善良和温暖……

我们的孩子也免不了被贴上标签,有坏标签:调皮”捣蛋”怪异”叛逆”多动症”内向”……;有好标签:聪明”爱分享”勇敢”可爱”爱读书”……

这些标签有的是被家长、老师、同学、朋友贴的,也有自己贴的。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在乎别人给贴的标签呢?

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内在的自我价值感缺失。

自我价值感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

为什么我们会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呢?

这主要跟童年时代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有关。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在发展早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后逐渐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得到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反馈,才形成并发展起自我价值感。因此,自我价值感是在个体与周围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后天产生并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

很多小朋友很少获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在很多人小时候,就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表现息息相关的,比如:听话,学习好,父母就爱我;调皮捣蛋,考砸了,父母就不喜欢我了!

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我们一直都陷入在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评价中。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建立内在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儿时的习惯被沿用至今,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迷失了自己!

三、对策:教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孩子被贴标签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文章,大多数文章都是在提醒家长,孩子被贴上标签的危害,以及劝告家长和老师不要再给孩子贴标签了!

但是人生在世,被人贴上各种标签是谁也免不了的!

杜绝不了,何必杜绝!

孩子被贴上坏孩子标签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学会无条件爱自己的孩子,然后从正面教育入手,教会孩子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的看法,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Mark Bauerlein

孩子被贴上坏孩子标签怎么办

家长可以在通过情景模拟、方法导行等多种具有指导性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从而能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

1.讲故事

父子俩进城赶集。天气很热。父亲骑驴,儿子牵着驴走。

一位过路人看见这爷俩儿,便说:这个当父亲的真狠心,自己骑驴子,却让儿子在地上走。”父亲一听这话,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驴,他牵着驴走。

没走多远,一位过路人又说:这个当儿子的真不孝顺,老爹年纪大了,不让老爹骑驴,自己却优哉地骑着驴,让老爹跟着小跑。”儿子一听此言,心中惭愧,连忙让父亲上驴,父子二人共同骑驴往前走。

走了不远,一个老太婆见了父子俩共骑一头驴,便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么一头瘦驴,怎么能禁得住两个人的重量呢?可怜的驴呀!”父子二人一听也是,又双双下得驴背来,谁也不骑了,干脆走路,驴子也乐得轻松。走了没几步,又碰到一个老头,指着他们爷俩儿说:这爷俩都够蠢的,放着驴子不骑,却愿意走路。”父子二人一听此言,呆在路上,他们已经不知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及驴了。

通过给孩子讲寓言故事《父子骑驴》,让孩子明白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把死兔子装进桶里带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的父亲说:他是全镇最坏的孩子,做的坏事让你防不胜防,将来肯定要进监狱。”

看了他父亲的评价,请孩子猜一猜,这个人长大后可能成什么样?

他知错能改,后来成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演说家,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就是戴尔 卡耐基。

通过这个名人故事,让孩子明白,如果自己的确存在一些缺点,只要努力改变,也能成才!

2.做个小实验

拿出一副画,请一些小朋友来做一回鉴赏专家,圈出这幅画中的失败之处和精彩之处。

最后告诉孩子们这幅是世界著名印象派大师梵高画的,价值连城。

通过小游戏,让孩子切身体会面对同一幅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明白他人的评价是多样的,关键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小结

再回到文章的引言部分,我家五岁的小儿为什么能摘掉坏孩子”标签,不在于他的巧思妙想”,而在于他能有自我价值认同感,没有沉沦下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成功逆袭!他不仅使自己变的更强大,也改变了多年来很在意别人看法的妈妈!有时候觉得孩子是来拯救父母的!

父母帮孩子摘标签,是摘不完的,要摘就摘掉孩子那颗盲从别人”的心,补上一节理性的自我价值感”的教育课,使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