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终于再次鼓起勇气,带娃又去看了场剧——《放屁大象吹低音号》。
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呢?
因为就是这个小孩,已经看过的几场剧里,没有一次不出戏的。
默默出戏也就罢了,他还总能用一些奇怪的问题成功让陪看的老母亲也莫名出戏。
第一次看小不点的《出海了》,他一直在说我们回家吃饭吧!”
第二次还是小不点的《白手套》,老母亲正看得入神,抵不住娃一遍又一遍确认:妈妈你今天不上班吧?”
第三次看《大卫不可以》,没看完我俩就在剧院门口大树下数蚂蚁了。
所以考虑再三后,我决定把这场音乐剧作为对娃的最后一次考验:如果他依然出戏,那正好,替老母亲省钱了,过个半年一年再试试吧。
但是,可能是体会到了老母亲想省钱的迫切心情,这个一向不在线的娃,居然看完了全场;不仅看完了全场,还表示下次再来看。
这场音乐剧究竟有什么魔力?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大概是这几点:
第一,有无厘头搞笑。
看剧的名字放屁大象”就知道一定会有能把娃笑到乐不可支的搞笑元素——放屁。(捂脸)
低音号对大象放屁的模仿太惟妙惟肖了,再加上舞台上的演奏家们卖力地表演扇风捂鼻子,娃们在舞台下自然哈哈大笑,想出戏都难。
第二,有故事有情节。
这场讲的是动物园园长生病,动物们先是在动物园没精打采,后来在新来的动物管理员组织下,挑选乐器并用乐器演奏美妙音乐的故事。
情节简单但不单调,配合乐器演奏,构成了一个流畅的故事。
娃看得目不转睛。
第三,有美妙的音乐。
既然是交响音乐剧,音乐自然是不能或缺的。
动物演奏家们带来了美妙的演奏,多种曲风十余段乐曲,现场一次性听个够。
第四,有乐器展示。
在故事情节之中,还揉入了乐器的分类介绍,将舞台上的乐器分为弓弦乐器、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四大类,并分别做了介绍和独奏。
虽然是在介绍乐器知识,但是因为融入了故事情节之中,听起来一点不突兀和无聊。娃一直在往前伸脖子,只恨自己坐得不够靠前。
原来之前并不是娃看剧出戏,而是没选对剧啊。
最后再来说说这部剧的初衷——音乐启蒙。
我觉得对于我这种苦于不知从何给孩子音乐启蒙的音盲家长,这部剧是个极佳的入门选择。
4大类19种乐器,多种曲风十余段乐曲。严肃的演奏家们摇身一变性格鲜明的小动物,不仅用独奏展示了各个乐器的特点,也以重奏、合奏的形式变现了不同乐器可能展示的不同丰富,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
说起乐器启蒙,这场剧和《我的第一本乐器启蒙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各种乐器分门别类引入给小朋友。
在这本书的每个乐器旁边还有二维码可以直接扫码听曲目,让小朋友对乐器的声音产生直观的印象,可以说是一本会发声的书。
娃现在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最重要的是,睡前扫码听听古典音乐,太解放老母亲的劳动力啦!
这本和同一作者所著的《我的第一本古典音乐启蒙书》一起,一个侧重乐器,一个侧重音乐,完全担当得起第一本启蒙书”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