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别人有的,我也要!”孩子爱攀比,这5招父母要学会

妈宝经,内容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记得小时候,我们总喜欢比较攀比谁家最好看、谁的爸爸比较厉害、谁家的房子有多高……,最终争个面红耳赤也没争个名堂出来。


别人有的,我也要!”孩子爱攀比,这5招父母要学会


01

孩子都在攀比什么呢?

从小小年纪的攀比过渡到现在的攀比,孩子们到底在比什么呢?经过几经观察与研究,得出了以下常见的3个攀比方向。

①比物质条件

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也逐步奔向更高的追求,不再是满足吃穿温饱这些简单的需求,而是过渡到攀比身份、穿着、生活方式等虚荣心表现。

比如:孩子在学校时,看到别的同学穿着上千元的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再对比一下自己如此朴素的穿着,会觉得没有面子。

于是,也想参照同学的高档衣品来满足自我虚荣心。



再者,看到别的同学都是坐着豪华轿车来学校,自己却只能坐着公交车或者走路去学校。总会产生羡慕与崇拜的心理,暗自想:为什么别人的家庭条件就那么好?

②比父母职业

每个家庭背景不一样,会影响到每个父母工作职位的差异。

这同样也会引起孩子们的攀比,比如:有的父母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孩子就会炫耀自己的爸爸妈妈多么优秀权势有多么大。

总之,父母职业成就的高低给孩子造成了不少的影响,而且也会迫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



③比过生日的排场

说到过生日,孩子们最喜欢攀比的是生日排场的大与小了,一旦看到其他同学的生日排场如此壮观,也会强求父母举办一个这么大的生日宴会,以满足自己好面子的需求。

02

揭秘:孩子为啥这么爱比?

①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孩子思想意识还未成熟阶段,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宠爱与关注。

于是,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取别人的关注,享受全部人都围着他转的满足感。有这样的心理也会让孩子养成攀比的习惯。



②对家长行为的模仿

孩子的攀比也跟父母的攀比有相对的关联,会促使孩子跟着模仿。

比如:父母喜欢比较孩子的成绩,听到别的孩子考得高分,回到家便对自家孩子一顿责备,说自家孩子不努力、懒惰。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跟着其他孩子相比较。

③天生的好胜心驱使

从孩子性格塑造分析,每个孩子从小都有较强的好胜心,这也是孩子养成良好品格的开端。

但好胜心一旦越过警戒线就变味”了,会使孩子误入歧途,好胜之心变成嫉妒之心,在心理建设上阻挡孩子往正能量方向前行。



03

家长该怎么引导呢?

攀比心理,其实是一个人的正常反映。

适量的攀比,可以成为孩子成功的动力,对照自己的感官思想,懂得反思与审视自我不足。

相反地,若过度的攀比,只会迷失自我,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

但攀比是孩子从小就有的习惯,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攀比的意义呢?

①父母做好示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的环境怎样,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举止。

父母不应该盲目的与向其他人对比衣着、物质、财富等等,这样会潜移默化的导致孩子也学会攀比。



所以,在家里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榜样,给孩子做好示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②该拒绝时要拒绝

当孩子无条件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最好不要立马答应,要分清场合,该拒绝时要毫不犹豫地拒绝;让孩子懂得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简简单单的得到。

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绝非建立在一句想要就给的基础上。
③巧妙引导,切勿打击

看到同学们都穿着各种名牌服饰,难免会触动孩子攀比的心理。

这时,你需要告诉孩子,不是每个家庭经济情况都一样,喜欢一样东西,必须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你可以跟孩子灌输物质所带的意义,让孩子懂得它存在的价值。



④找出孩子的闪光点

当孩子产生攀比行为时,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的不是。

指出孩子的错误是必然的,但也要找出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树立信心,突出孩子的特长,这样可以消减孩子的攀比心理。

⑤教育孩子向前看

当孩子在物质方面被同学嘲笑了,家长要懂得教育孩子向前看,不迎合以物质为参照标准的思想观念,从其他人的优点中汲取动力,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



总之,要想孩子杜绝攀比的恶习,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很快改变,这还需要父母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使得孩子不拘泥于物质,拥有更广阔的一片蓝天。

关注「妈宝经」,每天学习专业有用的育儿知识,做新时代好妈妈!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给我们点赞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