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对父母的养育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控制”与爱”这两个基准。
控制型养育最常见的莫过于打骂和胁迫,而爱型养育,当然指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教导与体谅。
大部分父母都知道,相对于控制,爱才是我们更应该给予孩子的东西。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爱的旗号下,开始出现各种各样违背初衷的教育方式。甚至有的家长,用爱来当做控制孩子的手段。
他们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好时给予爱,而在孩子表现不好时再撤回爱。这其实是种有条件养育”,父母却不自知。
要使大家能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首先要对有条件养育和无条件养育,进行清晰的划分。

有条件养育,指的是孩子必须达到家长的期望,才能得到爱。从本质上来说,这类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而并非孩子本身。
父母对孩子本应当是无条件养育,即爱孩子与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行为无关。无论他们是否成功、乖巧,父母都应该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爱。

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爱着孩子,而孩子的行为,只是其思想意志的一种外在表现。
事实上,有多少家长出于私心亦或自以为的为你好”,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控制,而所使用的方式就是爱撤回。

那么,究竟哪些行为是爱撤回呢?根据不同程度,可以对其进行划分。
■轻度——冷漠
面对孩子一些不甚满意的举动时,家长也许不会采取什么惩罚,但却会不动声色地撤出孩子的阵地”。
冷漠、面无表情,或是不带温度地说着批评的话语,种种行为,都可能让敏感的孩子成为惊吓的小鹿。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迅速意识到这种冰冷的后果,但家长往往是没有意识的。
■中度——冷暴力
家长的做法是隐性而直观的,通过忽视孩子来撤回爱。
比如:你要是不乖,妈妈就不理你了。”潜意思就是:要是想让我再理你,你最好乖乖的。”甚至当孩子道歉时也冷漠以对,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冷暴力。
家长对于自己的爱明码标价,孩子必须达到妈妈的附属条件,才能获得亲子间的联结。

■重度——强迫性孤立
就像美国育儿界曾经流行过的计时隔离一样,孩子犯错后,父母会首先选择在身体上与孩子发生隔离。
比如直接转身离开,留下惊恐哭闹的孩子,或要求孩子独自面壁思过。
这种强迫性孤立的另一个名称,是暂停正面强化。
很明显,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孤立、被抛弃。因而,从本质上来说,爱撤回就是一种用来控制孩子的冷暴力和威胁。
如果用专业的心理学名词来形容,就是情感操纵。即父母利用自己强大的力量,以及幼小的孩子需要获得父母的关心和认可,并担心失去情绪支持的弱点,假借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达成自己的要求。

爱撤回是对孩子的一种感情伤害,甚至比身体上的暴力更具有破坏性。

完全依赖家长的孩子,因此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哪怕成年了,也很难从父母这种给予爱和撤回爱的震动中恢复过来,心理阴影将一直存在。
具体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点。
1)人际恐惧
长期被家长用爱撤回控制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焦躁的现象。哪怕内心愤怒,也不敢暴露出来,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对别人的依附感,更害怕被人再次抛弃。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交上会存在恐惧和矛盾。本质上需求爱,但却不再依赖他人的情感和支持。
这并非推测,而是大量研究证明的,这种社交恐惧与父母在养育行为中频繁使用爱撤回的方式存在关联。
这种日积月累的影响,不可小觑,家长心里要有数。
2)道德感低
在霍夫曼对一组七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那些在早年养育中经历过爱撤回的孩子,道德感通常都较低。在与他人的社交中,通常不会顾及环境与氛围,或其他人的感受与需要。
其实,这都是由于从小担心失去父母的爱,而一味唯命是从导致的。
因而,这类孩子常常被人冠以死脑筋、古板的评价,几乎很难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

3)破坏亲子间的安全感
父母这种以爱为名义控制孩子的策略,会渐渐失去孩子的信任,得到的只是一个表面顺从,但心存怨恨的孩子。
这种控制锁链,锁住的只是表面的母慈子孝,实际上内在的关系则僵化冷硬。由于孩子缺乏安全感,也不会在期望从家庭中获取爱与支持。

1)明白自己养育孩子的初心
如果回顾过去,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当孩子还尚在襁褓,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时,哪怕他们半夜哭闹,我们整夜哄他不睡觉也毫无怨言。
反倒等到孩子长大后,拥有了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自己却渐渐失去了那种耐心。
这让人不禁怀疑,是否由于孩子降临这份喜悦到来得太久,反而让父母忘记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初心?忘记了孩子的快乐,曾是我们最大的期待,忘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且无条件的。
如果跳出当下愤怒的困局,也许你就会发现,孩子在这个跌跌撞撞、犯错成长的过程中,是多么可爱呀~

2)用同理心多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
家长们的各种养育问题,其实还是没弄清楚和孩子之间应该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父母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且幸运地引领他一段路程。但说到底,亲子之爱是一场分离,孩子终要作为独立的自己,去过接下来的人生。
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成长提出想法,但不能强制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见成长,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请允许他们有异想天开的想法,也允许他们通过尝试错误来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
只有父母蹲下身,理解孩子内心真正在想什么,才能真正用爱,培养出一颗蓬勃朝气的大树。3)纠错时多描述少评价
当然,父母对孩子仍然存在引导和教育的责任,在孩子犯错时,也有必要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
但正如非暴力沟通所倡导的那样,在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做到多描述客观事件、少评价孩子的行为。
即,明确指出并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不要给他贴上不听话”傻”等负面标签。

并且,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首先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发怒,更不要用忽视的行为来对待孩子。温柔而坚定,才会让孩子乐意且有效接受。
如果情绪失控、耐心耗尽,也要在爆发之前先跟孩子说明,然后单独到一个环境冷静下来。不要什么都不说就转身离开,或把孩子隔离开来。
冷静下来后,还要对孩子进行安抚,才能开始引导教育。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如何表示自己的爱,有时甚至把这份爱变得乱七八糟,反倒让孩子产生误解。
父母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因为爱而变坏的孩子,只有因为不当表达爱,出现溺爱或控制欲的行为而教坏的孩子。
无条件养育,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是所有父母需要学习的一门学问。
如果你出现了用爱”来控制孩子的行为,现在开始挽回也还不算太晚。当你放下那些附加条件,焦虑也就不复存在。
奶宝育儿堂,为0-13岁孩子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关注我,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完美型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