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六岁男孩子爱生气输不起怎么引导?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孩子好胜心强的问题。相信很多带过孩子的家长都会有所体会,大约3岁左右开始,孩子会渐渐变得特别好胜,喜欢任何有比较意义的活动或行为中胜出,一旦发现自己不占优势,就容易失望、生气、发脾气甚至作弊、撒泼耍赖,很难摆平,虽然这是特定年龄特有的心理现象,却常常成为让家长头大的教育难题。

我觉得,引导孩子输得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避免心理暗示,减缓

孩子对输”的焦虑情绪

孩子输不起,除了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喜欢在比较中确认自己的力量有关之外,还可能是因为

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

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它人做的好了,就拼命表扬,而对于孩子弱势的行为习惯,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甚至无意中当面把孩子跟别人做比较,你看人家小X跳的多高啊”、你看人家XX唱的多好啊”……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

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比如,桐桐就一度非常好胜,容不得别人比她强,为了让她明白输得起”也是一种好品质,在有竞争或比较意义的活动中,如果她输了没有哭,我就借机表扬她桐桐真棒,输了也不闹,不仅赢得起,还输得起,好样的!”。当然对输得起”的正强化也不可滥用,以免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二、多元鼓励,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了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输不起”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桐桐和小表姐在农村外婆家的时候,一度喜欢比赛吃粥,看谁先吃完,可是经常出现问题,因为谁输了都不开心,后来为了减少餐桌上的不愉快,我就引入两个奖,一个是吃的快”奖,看谁先吃完,一个是白白碗”奖,看谁吃的碗最干净,因为通常都是小表姐先吃完,桐桐吃的碗最干净。实践下来,果然两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开心异常。引入双奖”形式,我的意图也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仅盯着别人的成绩心里发狠。

三、创造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之类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此外,在孩子同伴交往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透相应的教育。

四、寓教于乐,让孩子与绘本形象一起成长

幸运的是,当前,市面上有一些关于孩子好胜主题的绘本,可以为我所用,比如,桐桐大约3岁10个月左右的时候,我陪她看了个绘本----《不,我赢了,不,我赢了,我赢了》,这是一个关于好胜心的生活故事,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却深得桐桐喜欢,小家伙连续看了一段时间后,就从上面学会了一句话:你不可能总是赢。”然后,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原本好胜心强的桐桐,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有一次带小家伙在爸爸单位吃饭,忘记了是什么需要决定胜负的情况,桐桐爸让我和小家伙用剪子包袱锤”来看谁出局,我就和小家伙就玩起来,没想到玩了几局之后,全是我胜出,要知道,如果是以前,输到这个份上,小家伙早就发急了,这次竟然没有,为了挑战她的极限,继续锻炼她的耐受力,我又继续让她输了好多盘,小家伙才有点急了,但第一反应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来了这么一句话:妈妈,你不可能总是赢!”

此后,类似的场景又出现了许多次,每次小家伙输的落花流水之际,就会用那句话来排解情绪。

以上谈了对这个问题的几点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输不起的现象,家长不可对教育引导的期望值过高,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很难指望有立竿见影之效,需要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复做好思想准备。

###

大家好,我是细看天空品云卷云舒。作为一名育儿领域的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下我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发脾气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极为常见。它是年幼的孩子如何应对困难的感受。父母要调整孩子的情绪,从而避免引发孩子发脾气的情况。

一、孩子发脾气会是怎么样的

发脾气有大小,可能涉及愤怒、沮丧和哭叫。常见的是哭泣,尖叫,僵硬的四肢,弓背,踢腿,摔倒,甩动或逃跑。但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会屏住呼吸,呕吐,破坏东西或者别的。

二、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发脾气在1-3岁孩子中很常见。

这是因为孩子的社交和情感技能才刚刚开始在这个年龄发展。孩子们通常没有表达较大情绪的话语。孩子们想要更多的独立,但害怕与您分开。孩子们发现他们可以改变世界的运作方式。

对于幼儿和年龄较大的孩子,有些事情可能会使发脾气更容易发生:

1. 这会影响孩子对挫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强烈程度。

2. 压力、饥饿、疲倦和过度刺激,这些可能使孩子更难以表达和管理感受和行为。

3. 孩子们无法应对的情况,例如,如果年龄较大的孩子将玩具带走,幼儿可能会遇到麻烦。

4. 强烈的情绪,担心,恐惧,羞耻和愤怒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压倒性的。

三、怎么应对孩子的发脾气

首先,我们做一些事情,尽量避免孩子发脾气:

1. 减轻压力。疲倦、肚子饿和受到刺激的孩子更容易发脾气。

2. 注意您孩子的感受。如果您意识到您孩子的感受,您可能会感觉到什么时候有很大的感受。您可以谈论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 识别孩子发脾气触发的时间和场景。

4. 跟孩子聊聊情绪。当您的孩子在困难的情绪下挣扎时,鼓励他说出这种感觉及其原因。例如,'您扔了您的玩具,因为您是十字架,它没有工作?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有时,无论您做什么都无法避免孩子发脾气。那么,请用下面一些处理发脾气的办法:

1. 保持冷静(或假装!)。如果需要,请花点时间。如果您生气,这将使您和您的孩子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如果您需要说话,保持您的声音平静和水平,并有意和缓慢地行动。

2. 承认孩子的困难感受。例如,当您的冰淇淋掉下来时,会难过吗?”

3. 延迟发脾气。靠近您的孩子,所以她知道您在那里。但不要试图与她推理或分散她的注意力。一旦发脾气就太晚了。

4. 在需要时负责。如果发脾气是因为您的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要给他想要的东西。如果您的孩子不想做某事,请使用您的判断。例如,如果您的孩子不想离开浴室,拔出插头可能比将他抬出更安全。

5. 在您的方法中保持一致和平静。如果您有时候在发脾气的时候给您的孩子提供她想要的东西而您有时却没有,那么问题可能会变得更糟。

当您的孩子表现得很好时,给予他很多热情的赞美。例如,当他说出一个像'交叉'这样的困难情绪时,或者他在发脾气之前平静下来。

总之,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最起码也要心平气和,不要随便呵责。


让孩子输得起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平常家长不过分看重输赢和成绩,孩子就不会把结果看的很重要。

当孩子在竞争中输了时,要和孩子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将此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孩子才会懂得享受过程。

不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比较会让孩子心生嫉妒和敌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看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做自己。

培养孩子正确的输赢观,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才能正确面对挫折,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

###

从爱好着手一点点培养他的自信,并且他做对一点就要给予及时褒奖,假以时日就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