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向家庭软暴力说不,还孩子以快乐、尊严和自由

不看孩子写作业,母慈子孝;一看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近二年流行于朋友圈和网络,如果你有孩子正在上学,那你应该有亲身体会,媒体上频频曝出家长因为辅导作业,急火攻心,导致心脏病发作或脑梗,也许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你身边就有。一边是家长因为孩子读书不用功,成绩不好而痛心疾首,一边是孩子泪水涟涟,一脸的委屈和疲惫。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很多家庭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以弥补自己人生中的缺憾。本着这样的宗旨,家长总是对孩子谆谆教诲,让他们时刻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只要孩子稍有忘却,则立即加以纠正,生怕孩子跑偏了方向。

如果仅仅是教诲,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需要家长的引导。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家长基本都介入到了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这里面包括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被动介入大都是学校老师要求的检查作业,这在目前是一种普遍现象;主动介入可能就是家长怕孩子自觉性不够,存在懒惰思想,所以每天晚上都采取陪伴的方式来盯着孩子完成作业。如果只是检查和陪伴,这从情感上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起码这有促使孩子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可能性,说不定歪打正着,孩子看到家长每天晚上陪伴自己,感到于心不忍,于是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有可能还成为一段佳话。但如果在孩子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不会做、写的慢,或者错的多就横加指责,甚至是辱骂、殴打则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接受的了。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你有没有因为孩子作业完成情况不好而发火、指责、辱骂、殴打”,我相信80%以上家庭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家长会跳出来反驳说,这样是为孩子好,孩子不打不成器,只有让他长了记性,他才会改正,这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言辞会铺天盖地而来。当然,这些道理只适用于一小部分孩子,不具有普遍意义,换位思考下,你自己上学时希望父母这样对你吗?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抱怨最多的是,孩子什么都不用做,但是成绩还是不好。为了让孩子成绩好,可以说能用的办法全都用上了,陪写作业,报辅导班,家境好点的就一对一的请家教,购买补脑产品.....。甚至为了孩子能更好的学习,有些家长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辞职不工作,专门负责照料孩子。可以说一个家庭为了孩子的学习付出了很多心血,无论金钱和精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成绩不好,相信换了任何一个人都是失望透顶,进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做出出格的事情。

诚恳的说,很多家长这样做的目的说是为了孩子,其实大部分还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小”,是为了给自己撑面子,是为了在其他家长面前昂首挺胸,扬眉吐气,是为了在每次考试后的家长会上成为别人家孩子”的父母,是为了每次升学考试后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有时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这样的父母。当年的我是骑在牛背上背书,趴在田埂上写作业的,那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当然这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为父母从没有奢望我成为什么,从没有把什么重大的责任施加在我身上,学习也不是唯一的任务,放学回家还要做家务、放牛、放鸭、割猪草,但那时候的我是多么的快乐呀,那时候的我从没有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父母打骂、指责过,学习是我自己的事。

是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吃的饱、穿的暖,孩子需要学习上的帮助的时候,尽量给他们以帮助。而现在的孩子是被父母绑架了,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辞职在家,专职陪读;为了孩子的学习,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时间;为了孩子的学习,花了大量的金钱来给孩子提供课外的辅导,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如果这样,你知道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吗?只要考试没考好,马上就进行道德绑架,说为了你的学习,我怎样怎样,我放弃了工作,我花光了积蓄,我失去自己的时间和自由。这样做就等于是断了孩子的后路,他们不能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要保证自己每次考试都能达到父母的预期,哪怕失败一次也不行,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家长输不起。他们在经受着父母的软暴力,这种软暴力要远胜于指责和殴打,因为这种软暴力更多的是道德的层面,让孩子觉得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就给家庭带来耻辱,自己就会成为家庭的罪魁祸首,这样的负罪感会让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让他们除了追求成绩以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不能承受这样的家庭之重,他需要更多的是自由的呼吸,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需要的是在阳光下自由奔跑,而不是一个父母手中的傀儡,一个学习的工具。

你愿意成为一个解开孩子身上枷锁的家长吗?你能让孩子做一回真正的孩子,享受孩子应该享受的自由、快乐、无忧无虑,而不是整天想着考试成绩,想着怎么刷题吗?请放手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自主学习,快乐的学习,而不是在父母的绑架下学习,因为绑架下的学习所获得的成绩注定是短暂的,是不可持续的。不可持续的学习注定不会给孩子带来长久的成功,因为学习是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