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兴趣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的话,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儿!确实如此,专注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但是,兴趣是生来就有的吗?兴趣真的如你所认为的那样重要吗?
兴趣是练出来的郞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曾说: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朗朗的父亲郎国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讲述了儿子练琴的艰辛。2岁开始学琴,每天练习至少8个小时。
比起用功,兴趣或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在读到《虎妈战歌》,当美儿发现了孩子的天分,并决定让孩子学习乐器时,就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高压严苛的练琴生涯。
要吃饭,先把琴练好;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随便参加课外活动,不准在某一天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有时候 甚至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极端手段逼孩子练琴。
没有多少人天生就喜欢学习,就像没有多少人天生选择努力”,虎妈不给女儿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姐姐索菲娅和妹妹露露分别在钢琴、小提琴上都有很深的造诣。
感兴趣是个伪命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成了一个共识,我也一直这样认为。
当你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你就会更有动力,更愿意在这件事上多花时间去做,不自觉地反复去做,一次次的重复过程中不断进步,一次做得比一次好!
这是一个正循环,找到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成功的关键。但是,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姐姐的女儿从小对跳舞感兴趣,小小年纪登过的舞台无数,直到小学一年级,姐姐给她报了舞蹈班,开始学压腿等舞蹈基础动作,她开始抗拒,每一次上完课回家她就开始哭,哭着不想再学了。后来姐姐执拗不过她,姐姐就把她的舞蹈班给停了。自此,再也没有听过她有关舞蹈的事情。上一次了解到,姐姐说她又在学画画了,还画得像模像样的。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人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大多数人声称没兴趣,都只是在为自己的畏难情绪寻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这真的是赤裸裸的大实话啊。两年前我开始很喜欢做烘焙,饼干、蛋糕、面包等玩得不亦乐乎。而我也正如我想像的有天赋,只要是我想做的配方,基本上一次成功。唯一打脸的是蛋糕,每次我想像美美的造型,都能被我做成一坨shi。
几次打击之后,我就说我不喜欢做蛋糕了,我根本就不喜欢吃奶油。实际上尽管不怎么喜甜,对于向往一切美的东西的我,又怎么会不喜欢蛋糕呢。
想要成功,还是要坚持长期主义任何学习过程都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
有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无法体会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更别谈大的成就了。
看过之前很火的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着一个爸爸逼着两个女儿摔跤的故事,女儿开始抗拒,最后都成才并感谢爸爸的故事。
对于摔跤,女儿们一直很排斥,她们受不了爸爸的魔鬼训练,也羡慕其他女孩子能打扮、跳舞。
但是爸爸很执着,逼迫”两个女儿训练,吉塔和芭比塔态度上有了很大转变,并坚持训练,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正如郎朗所说的,兴趣都是练出来的”,没有长期量的积累,很难有质的飞跃。
所以说,兴趣可能是最好的入门老师,但是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