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超市的时候孩子什么都要摸一把,把货架上的东西扫乱,售货员时不时向你漂来几个责备的眼神,迫于压力,你赶紧向前训斥孩子。
一直用家乡话和孩子说话,当孩子犯了错,马上改用普通话教育孩子,生怕别人听不懂。
在家里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把所有表示愤恨的表情堆积在脸上都觉得不是教育的父母,人前却是温柔体贴的好爸爸妈妈。
是的,孩子调皮捣蛋,迫于周边人的压力,你是教育过孩子了,但是这教育有没有作用,就不知道了,你觉得你态度到位了,对于孩子,孩子立马听话了,你很满意,孩子的听话显示了他有教养。对于你自己,你也很满意,因为孩子是你教养出来的,我是一个多么有素质的人,如果再加上发出的指令有人服从,这种十足的家长权威,你甚至发自心底的产生一种成就感!
说的是你吗?扪心自问,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在突显我确实做了教育”这件事?我是为了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有教养的人而教育还是还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抑或者是两者兼有?
你教育的初衷,很重要!
当你惊觉这些事做得好像有偏差了,不禁陷入沉思:我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不是我的初衷,和我那点小心思比起来,我更在乎孩子的感受和孩子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
然而,你为什么就这么做了呢?
1、过于关注别人的心理,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人们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有很多原因,比如: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内心自卑,自己无法把握对错,从别人的态度指示来做对”的事情。
这些人的价值观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比自己感受更重要的位置,他们总是觉得别人在看他、关注他,其实这都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熙熙攘攘的人群自顾尚且不暇,哪有时间去关注你呢!
2、无时无刻要表现自己的潜意识作祟。当人们受到关注,忍不住就要打起精神表现自己,这时候他们的内心主要是想展现自己的优秀,已经忘记了教育孩子才是他的初衷。
为什么父母会更在乎一个陌生人的感受,收到陌生人的压迫信号都有所行动,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孩子的感受反而被他们抛到一边呢?很大原因是因为陌生人是个成人,而自己的孩子是个孩子。他们觉得成人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应该尊重,而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没有把孩子的感受重视起来,归根结底,他们是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莎士比亚《李尔王》里,李尔王因为小公主没有像两个姐姐那样对李尔王表达虚伪夸大的爱意,不但没有给小公主一分财产还要把小公主赶出国境,他询问来求亲的法兰西王和公爵,小公主没有财产还愿不愿意娶她,公爵听说小公主没有了嫁妆马上收回了求亲的想法,而法兰西王却看中了小公主真诚的高贵品质,愿意带走小公主成为法兰西王后,他说道:爱情里面掺杂了与他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您愿不愿意娶她?她本身就是一注无价的嫁妆!
我觉得教育孩子就像法兰西王所说的爱情一样,如果初心不纯粹,掺杂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诸如连自己都无法察觉的私心,那么这样的教育就不是真的教育,也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以关注别人、展示自己为主而教育孩子有什么弊端?
1、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高级的教育,是施教人真诚、发自内心、毫无保留的去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被教人,被教人也从心底认可这些知识,能心情愉悦的接收。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这个过程施教人和被教人的感受都是轻松愉悦的。
中国的教育经常被称之为说教”,意思就是施教人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一味的说,甚至发泄自己的倾诉欲望,丝毫不顾及被教人已经被毫无逻辑的话感到很不耐烦了。
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孩子的感受很重要,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感受调整措辞,把孩子的感受抛到一边,只顾自己的感受,甚至宁愿顾陌生人的感受,实在是太本末倒置了。
2、把握不了孩子内心的感受标准容易用力过猛伤害孩子,得不偿失。当父母在关注别人的感受和忙于展示自己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基础应该是孩子的感受,他们没有以孩子的感受为基础,当周边的眼光对他们有压力,他们就会按照周边人的眼光为标准来处理问题,就像前面说的,售货员漂来几眼,父母收到售货员是想让孩子停止的信号,他们马上就去呵斥孩子停止,孩子可能会被父母这突然的火气弄得莫名其妙。他们在按售货员的感受为基础在教育孩子,失去了真正的基础,结果就容易产生偏差,说得轻了,孩子不听,说重了,孩子受委屈。
3、父母过于关注别人的感受、想获得别人认可,孩子能够感受到,从而轻视父母,父母容易失去威信。父母自己尚且不知道自己在对一个陌生人卑躬屈膝”,孩子作为旁观者却看得一清二楚,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人前人后两幅面孔,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迷茫,长大了以后只会鄙视对父母这种行为,觉得父母虚伪,孩子会对父母逐渐失去崇拜感,从而觉得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变得不听父母的话。
4、孩子效仿父母的教育”方式。上面说孩子对父母的行为嗤之以鼻,但是,这却不影响孩子把这种教育”方式学习过来,以后自己当父母了,面对同样的事情,他们也像父母一样特别关注别人的想法、展示自己、忽略孩子。
人前教育孩子应该注意什么?
1、尊重孩子,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刚才所说的高级的教育”,普通人也许没有能力做到,如果两者不能兼顾,请务必以孩子的感受为主,我们为什么要做教育”孩子这件事?是为了孩子能变得更好,既然是为了孩子,那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2、人前人后保持一致,表里如一。很多人都讨厌表里不一的人,是因为这种人让人感觉不真诚、虚伪,算计,大家都鄙视这种人,想远离他们。如果父母是这种人,孩子对父母持鄙视的心态,那孩子肯定什么都不听父母的,谈何教育?所以,父母一定要人前人后言行一致,既给孩子树立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待人的好习惯,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做人正直。
3、把握分寸。中国历来就有当面教子,背后教妻”的古话,意思是教育孩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以便让他有羞耻心,下次不再犯。妻子出现错误,应该夫妻在背地里讨论,不能当着人面,照顾妻子的自尊心。尽管如此,当面教子还是要把握分寸,因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刚才所说的以孩子的感受为主”中孩子的感受”也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内心已经受到伤害,所以,父母应该循序渐进,仔细观察孩子,教育事后如果发现自己过分了,还要和孩子道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年的热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孩子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初心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善良,健康快乐、内心有力量感的孩子,我们的使命是在关注、理解、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尽量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条件。希望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教育孩子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